扛起責任才能當父親——識字就能懂道理之“父”字

“父”字,筆畫很少,意思也很單純明白。但是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記住並不容易。特別是現在學校裡的識字教學,往往按筆畫教孩子“撇、點、撇、捺”,機械、瑣碎,抽象,識字效率和綜合效果確實不敢恭維。

其實,在甲骨文中,“父”字就是一個手拿著棍棒的樣子。

扛起責任才能當父親——識字就能懂道理之“父”字

為什麼手拿棍棒能被指事為父親呢?

我對孩子說: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到父系氏族階段,父親就在家庭中承擔了重要的責任,棍子就是他履行職責的主要工具和武器:

一是打獵,為家庭和族群獲得食物。所以,到現在,掙錢養家還是男人的主要職責。

二是守護,防止野獸或其他部落人的侵犯。所以,男子漢一定要保家衛國。

第三嗎,如果孩子過分調皮,這個棍子也可以用來打屁股哦!懲戒孩子,教育孩子懂道理也是父親應該做的事情。

這麼一說,孩子不僅很輕鬆地記住了字形,還明白了父親的責任。

當然,這不是嚴格地做學問。

因為,按照一些學者對商周金文的考察,有人認為,“父”字手裡拿的東西不是棍棒,而是一把斧子。

就按斧子說罷。斧子,是比棍棒更厲害的狩獵、戰鬥的武器,還可以砍伐樹木、分割獵物等。而狩獵、打仗這些工作,在遠古時期,主要是由成年男子承擔的。因而,人們便用手拿斧子的形象創造了一個字,作為子女對父親的稱謂,讀音同“斧”字。這說法,顯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至於上面說的第三條,雖然有和孩子開玩笑、把識字教育搞得輕鬆點的意思,但也不完全是我自己的發揮,也有一定的學術淵源: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父,巨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

按許慎的說法,這裡的“巨”意思是“規矩”。所以,“父”就是立規矩的人,是手拿棍子教子女守規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