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提竿時機怎麼看漂?

有你更精彩124917478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也是釣魚人判斷魚是否吞餌的重要途徑。很多釣魚初學者只會識別黑漂信號,對其它信號一概置之不理,這種做法必定會錯過很多中魚機會。

魚吞餌導致浮漂所產生的信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調釣變化以及魚的狀態變化產生截然不同的信號,需要釣魚人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清晰的判斷。

調釣對浮漂信號的影響

調釣的核心是調整子線在水底的彎曲幅度,子線彎曲的幅度大小不同,浮漂出現的信號也是完全不同的,釣魚人在識別浮漂信號時必須首先清楚自己採用了什麼樣的調釣方法,以此作為判斷浮漂信號的重要依據。

  • 調高釣低時,浮漂以下頓信號為主

當調目大於釣目時,子線在水底彎曲的幅度越小,魚吞餌能夠及時帶動浮漂出現信號,但是這樣的信號幅度通常不會太大,通常表現為有力的下頓。特別是在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時,浮漂出現有力的下頓信號說明魚已經吞餌,應該及時抬竿刺魚,千萬不要只等黑漂信號。

  • 調低釣高時,浮漂以黑漂和上頂信號為主

當調目小於釣目時,子線在水底的彎曲幅度較大,魚吞餌的動作無法直接帶動浮漂出現信號,只有當魚將鉤餌吞進嘴之後含著鉤餌在水中游動或者抬頭浮漂才有可能出現信號,主要表現為黑漂和上頂信號,這兩種信號並不是及時的信號,而是一種滯後的信號,說明魚早已將鉤餌吞進嘴。

魚的體型大小對浮漂信號的影響

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和魚的體型大小是成正比的,這是每一個釣魚人都清楚的常識。例如鯉魚、草魚、青魚等大體型魚種在吞餌時浮漂出現的信號幅度就非常大,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調釣方法都經常出現黑漂信號。但是鯽魚等小體型魚種在吞餌時浮漂信號幅度就更小,這是因為小魚在吞餌時的力度更輕。

所以在識別浮漂信號時需要考慮目標魚種的體型大小,如果是垂釣鯽魚就不能輕易放過小幅度的信號,如果是垂釣大魚則完全可以只抓黑漂信號。

魚的狀態對浮漂信號的影響

魚在不同的環境下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釣魚人必須結合實際的垂釣環境判斷魚的活性高低,以此作為浮漂信號判斷的重要依據。

  • 水溫差異導致浮漂信號變化

水溫對魚的活躍性起到直接影響,夏季水溫較高時,魚的活躍性較高並且食慾旺盛,吞餌動作幅度更大,因此出現大幅度下頓以及黑漂信號的概率會更高。但是冬季由於水溫降低,魚的食慾也隨之減弱,浮漂信號也會更加微弱,不僅很難出現黑漂信號,並且連下頓信號也會明顯減少,如果魚吞餌的動作較輕,浮漂很可能只會出現軟弱無力的緩慢下滑信號。

  • 魚的密度差異導致浮漂信號變化

魚在進食的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內部競爭關係,窩點中魚的數量越多,魚吞餌的動作也就更加果斷,並且吞餌之後極少吐鉤,因此浮漂出現黑漂以及上頂信號的可能性較大。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情況就是在小雜魚鬧窩時,由於小雜魚和大魚在窩點中爭搶食物,所以大魚吞餌就會非常生猛,浮漂也會出現大幅度的信號。

如果窩點中魚的數量較少,魚類之間沒有形成搶食效應,所以魚在吞餌時動作就會變得更輕,浮漂所產生的信號幅度也就更小。

特殊情況下對浮漂信號的識別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浮漂還會出現一些反常規信號,對於釣魚經驗不是很豐富的初學者來說很難識別出這些信號,需要在垂釣的過程中多嘗試、多觀察,積累更多的經驗。

  • 離底接口信號

鉤餌除了在沉入水底之後有可能被魚吞食之外,在下沉的過程中也可能被魚吞食,此時浮漂所產生的信號就被稱為“離底接口信號”。鉤餌在下沉時浮漂也處於運動狀態,所以離底接口信號是浮漂在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信號,要識別出離底接口信號有一定的難度。

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浮漂下降的速度是均勻的,並且不會出現停頓。所以當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出現停頓、加速或者是橫向移動,都說明鉤餌受到了外力干擾,極有可能是魚已經離底吞餌。

  • 滑口魚信號

在黑坑以及競技池中,魚被反覆釣放過之後會產生明顯的警惕心,面對鉤餌有可能不敢直接吞食,而是對鉤餌進行試探,例如用尾鰭掃動鉤餌,或者是將鉤餌吸至嘴邊然後又馬上吐出。這樣一來浮漂會出現非常明顯的黑漂以及大幅度下頓信號,但是抬竿卻不中魚。面對這樣的情況釣魚人應該多嘗試抬竿刺魚,從中找到魚真正吞餌時的有效信號,有可能浮漂只是出現小幅度的下滑或上頂就能夠中魚。也就是說滑口魚會徹底打破浮漂的信號規律,釣魚千萬不能以常規標準來識別滑口魚信號。


眼鏡哥說魚


釣魚時如何看漂和從而把握提竿的時機。可以說看漂和調漂是每個釣魚人的必修課,調漂暫且不提,只談根據漂象看漂。所謂不同的漂象反應著魚在水下的不同狀態,通過看漂象來決定是否提竿,從而決定是否能釣到魚,那麼不同的漂象都分別代表著什麼樣的信息呢,接下來將具體的介紹。

  • 漂象的種類

漂象的種類主要有:

一:頓口

二:頂漂

三:黑漂

四:斜漂

一共4大類,那麼魚漂不同的狀態都分別代表著什麼呢?

一、頓口

頓口漂象表現為:魚漂輕微下頓一目到兩目,魚漂不完全沒入水中。或魚漂下頓後又上升回原狀態,一般垂釣中,頓口漂象最為常見,又最為複雜,非常不好把握提竿時機,頓口漂象也分好幾種,以下把比較常見的3種介紹一下。

1、魚漂緩慢下頓一目或兩目,隨後不動

此時為魚兒咬鉤,多是像鯽魚這種吃口較輕魚類,提竿即可。

2、魚漂緩慢下頓一目到兩目,隨後恢復原狀

此時為魚兒吸食魚餌,但並未吞鉤,應注意觀察,不急提竿。

3、魚漂快速下沉隨後又浮起至原裝

此時多為小魚鬧鉤,或者是魚兒遊動時撞到魚線,不急提竿,注意觀察即可。

二、頂漂

頂漂是魚漂上浮的表現,一般為魚兒吃餌後改變了線組與浮漂之間的平衡,使之上浮。頂漂比較好辨認,也是釣魚人比較喜歡的漂象,看見頂漂提竿即可。

三、黑漂

黑漂一般表現為,魚漂突然沒入水中,或者是輕微上下浮動隨即突然沒入水中的表現。此種漂象多為中魚,但也可能是小魚在鬧,二者不好分辨,所以應立即提竿。

四、斜漂 斜漂的表現是:魚漂入水翻身後沒有垂直水面而是承傾斜狀態,一般多伴隨行走,此時為上層魚截口,沒等魚餌到位置就吃鉤的表現,所以應提竿。 另一種是魚漂和魚餌到達位置後,魚漂緩慢傾斜,也有伴隨走漂跡象,此時為中魚,提竿即可。 以上是根據釣魚時,魚漂的不同呈現,從而判斷魚兒是否吃鉤,來決定提竿時機的技巧。在垂釣時,高手一般會根據不同的漂象適當的調整餌料以及線組的搭配。從而規避一些不穩定的漂象,增加釣獲目標魚的成功率。


冰城趙大鵬


這個問題真的沒有什麼秘訣,當您喜愛上釣魚這個玩意,自自然然您就會懂得什麼是適當時機提竿了,有魚上釣手感就是不同,甚至上釣的魚有多大您當時也會感覺到,在條件反射下您自然會馬上提竿了,久而久之,全憑濾積經驗,當然請教經驗豐富的釣魚發燒友就更好啦!

全是個人心得,只作問題的答案,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