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日本文化类似于一个洋葱,一层一层并没有核心,而每一层都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尤以中国文化影响最深”

引言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中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都深深的影响了日本,这也造就了中国和日本许多地方的相似性,其中有一种独有的“剑术”文化,中国人称之为剑术,日本人则称之为剑道。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剑术和日本剑道都是历史遗留的文化产物,二者都有许多受众,也影响了许多国外的武术爱好者,中国剑术和日本剑道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同样也是一种包含思想的文化,这些文化自然而然的也融入了动漫作品之中。

在日本动漫里,我们就经常看到剑道的出现,例如《BLEACH》,《银魂》、《浪客剑心》等作品,都把“剑”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作为战斗时的武器,也被用作某种独特的象征,自始至终陪伴在角色身边。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这一切都要从日本剑道的根源说起,而日本剑道的根源,其实就是中国儒释文化,这些文化传到日本之后,与当地的神道教相结合,诞生了剑道精神,我们不妨以动漫的作为媒介,来窥探其一二。

动漫中的“剑”,三种意识的象征

在日本动漫中,大多数漫画家都会选择加入“剑”元素,首先,日本的剑道精神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将其融入到角色之中,使角色更富有“真实感”,其次,剑道精神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需要再费尽心思去构思,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使用“剑”的漫画角色非常多,比如犬夜叉中的《杀生丸》,《浪客剑心》中的绯村剑心,《BLEACH》中的黑崎一护,这些剑者虽然来历不同,剑术也高低不同,但都和在自己的“剑”产生某种联系,而不是单纯的“武器”,如若深究下去,无外乎三种意识象征。

1、神话中的“剑”,象征内心成长

在动漫作品中,有一种剑被称为“神器”,它们大多诞生于自然或者神话之中,不可以轻松被使用,只有满足某种条件之后,才可以驾驭这类武器,例如找到某样关键物品,或者拥有正义之心,勇者之心等,无外乎是主角内心强大的象征。

《剑勇传说》中,其中最强的霸王剑,就需要达到一些条件,才可以正常使用,需要主角历经磨难,而霸王剑本身就是一把“救世之剑”,只有以拯救天下的仁慈之心,才能使用这把剑。

2、诞生于角色自身“剑”

这类剑的特质通常是角色精神的延续,和角色本身的特质有很强关系,不是通过外在技巧强化强化剑的能力,而是锻炼自身的能力与内心的强大,剑的强度就是内心的强度,可以说剑就是诞生于角色自身,通过剑就能看清角色的特质。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最经典的莫过于《BLEACH》

中的角色,其中黑崎一护的武器“斩月”,夸张的外观正是黑崎一护内心的写照,包括使用的技能“斩月天冲”,也是自身意志的具现化,是内心所赋予的力量,《犬夜叉》中的杀生丸最后得到的爆碎牙,不再是继承父亲的力量,而是自身精神能力的延续。

3、诞生于规矩的“剑”

和前两种“剑”不一样,诞生于规矩的剑,不是为了战斗和力量而生,而仅仅作为一个道具,更多的是象征的意义,它是主角内心历程的见证,也是主角在心里恪守的规矩,“剑”在规矩就在。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银魂》中的坂田银时的木剑“洞爷湖”,本身并不具有强大是能力,也没有实战价值,甚至连武器的来历,都是被虚构的,“洞爷湖”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战斗,而是银时曾经作为武士白夜叉的坚守。

《浪客剑心》中的绯村剑心使用的“逆刃刀”,是主角特地选择的武器,或者说选择的“规矩”,逆刃刀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遵从内心救人,逆刃刀就是绯村剑心救人的坚守。

日本人崇尚的“剑道”精神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剑道精神成就了日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本也已经有一千年多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日本人的一言一行都深受“剑道”精神的影响,相当于重塑了日本人的三观。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剑道精神也叫做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武士阶层所使用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是一个特殊阶层恪守的重要准则,在西方也有类似的骑士精神,武士道精神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恪守规范,遵从社会秩序。

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军国主义扩张下的出现了畸形的“新武士道”,这种有心人的错误解读,将武士道带上了歧途,原本优秀的传统文化掺入了糟粕,成为了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让许多人对此产生反感。

日本所说的武士道,崇尚其实是正直、诚实、简朴、礼节、坚毅、胆识、忠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核心其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名,忠,勇,义,礼,诚,克,仁。但这八个字不是随便排列的,而是不能改变顺序的,对于武士来说重要性依次递减。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武士道的最为看重的是君臣戒律,君臣之道大于一切,君王即使暴虐无道,作为臣子的也要尽臣子的本分,臣子就是要对君主惟命是从,甚至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绝对不可以以下犯上,更不可以做出逃跑的行为。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群针对特定阶级(士人)的思想规范,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儒家思想,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诚,克,名,忠,勇。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这其中的二者要素相同,但核心思想地位完全改变了,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儒学更加注重的则是以孝为本,父子之道远远大于君臣之道,只有尽孝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中国才会有如果父亲有过错,身为孩子要“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居住有错误,身为臣子则要“三谏而不听,则逃之”的说法。

剑道——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

有人说日本文化是没有核心的,它的核心就是其它文化的核心,知道了这些关键,我们就以动漫为线索,来看看剑道中较为重要的勇、义、忠、仁是如何体现出儒家文化的。

见义不为,无勇也

我们总是单纯的将“勇”定义为不怕死,其实日本人所信奉的勇,并不是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勇者敢于“去做正义的事情”,其中的思想来源是《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更像是中国的传统中的“侠义之士”。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在日本动漫之中,无处不体现主角“勇”,在《BLEACH》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黑崎一护如果没有“勇”,不仅无法发挥出“剑”的真正力量,甚至会被自己的“剑”所抛弃,这里所体现的“勇”正是面对强敌的英勇和无畏。

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对于正义和勇者心生向往,这种经典的思想文化元素,正是我国儒家文化中“优秀传统道德”的一部分,将之加以引导融入到现代动漫作品之中,完全可以让年轻人受益终身。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在剑道中存在的“义”,依旧起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孟子》中的“仁, 人心也;义,人路也”,人选择的正确道路,正是“义”的最佳解释,但什么才是正确?其实在每个国家所表现得都不一样,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就日本而言,日本人观念中的的“义”是离不开“忠”,日本人只有尽忠,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大义,至于尽忠的对象,主要在于侍奉的君主,其次才是自己的意志选择,集体的利益远远大于个人利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在儒家思想体系之中,处于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是“仁”,《孟子:告子上》中有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指出了同情心是仁的开端。对于传统的武士而言,持剑的人通常具有生杀的权力,所以选择不随意杀,是仁者应有的品质。

《浪客剑心》中,我们可以看到“仁”的思想,主角绯村剑心曾经是一名强大武士,在明治维新时代,一心相信统治阶级所谓的“大仁不仁”,希望可以通过杀戮制造永久的和平,握着具有“生杀权力”的武器,却走向了对立面。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中无处不在的“剑”道,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

直到有一天心爱的女人死去,让他明白了所谓“剑”,再怎么用华丽的辞藻和借口粉饰,最终也不过是杀人的凶器,从此他将自己的武器改为“逆刃刀”,绝不再取一人性命,拥有实力却不随意杀人,这种“仁”的力量,让人看后不由得为之触动。

总结

毫无疑问,日本和剑道精神中,有许多糟粕存在,但其中也有许多继承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善于将这种文化剖析开来,将文化精髓重新放置到文学作品之中,使其得到别样的生命力。

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数千年来从未断绝的文化根基,我们却很少去探寻这种文化精神,如何将其中蕴含的大量深刻内涵,提炼出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地步?日本动漫的做法,对于我国内容空洞的动漫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提示呢?

参考资料

《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作者:李常庆

《武士道》作者:新渡户稻造(日)

《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