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黄毛子”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四九年出生,个子不高。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出生时便一头黄色的头发,后来久而久之村里的乡亲们便都叫他“黄毛子”。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举国同庆,全国人民迎来了社会主义新生活,生产建设热火朝天,城里工厂大炼钢铁,农村生产队紧锣密鼓的耕种粮食,虽然农村日子过的清苦,然而全国人民的内心是火热的。

“黄毛子”由于小时候家里穷兄妹五个穿一条补丁摞补丁的棉裤,就更别说上学了,十几岁就作为“半拉子”劳力,参加了农业生产,别看他个子小,干起活来一学就会。每年挣着村里的“工分”一年下来,年底可能分二斤“粮票”!

渐渐长大的“黄毛子”也渐渐的成为了村里的劳动能手,总是冲在前面的那时候叫“打头的”。村里人看他能干,成分好,后来便做了村里小队的队长,也娶了媳妇,成了家。

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几十年在生产队辛苦劳作,冬天凌晨四点钟便去敲钟,叫醒全村劳动力,开始了“轮大稿”刨大粪。到了六七点钟便带队下地干活,晚上还要耕作到八点左右。在中国最艰难的58年,这一年由于还债俄罗斯,全国人民生活都比较艰苦,“黄毛子”带着全村,把生产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家,留下的部分不足全村连半年的口粮,那一年,实在饿得没办法,那时候“黄毛子”仅仅十来岁,满河沟的挖野菜,用五分的野菜和着一份的麸子面,做成菜团子,供全家食用,就这还不能完全的管饱,这小家伙长期吃一种东北叫做“灰灰菜”的野菜,吃的脸胖的滴溜圆,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不是正常的“胖”而是“肨”(pang一声)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浮肿病理现象。全村这样的孩子十之八九。

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长大了做了队长赶起了大马车,长长的大鞭子一挥,无比的自豪,拉着整车的粮食上缴国库。

后来改革开放了,土地承包到户,生产自由。“黄毛子”依旧做着全村的队长,农业科技的进步引进了新的玉米品种,粮食也逐年的产量增加,每年依旧把大部分粮食送交国储粮库。本身会赶大车,自家的粮食送去,也不忘了帮忙其他的村民送粮,就这样到了九几年,全国粮食进入了市场经济规划范围之内,可以送给粮库,也可以自行处理。五十多岁的“黄毛子”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再也不用零下三十几度,搓着手,跟着大马车跑着去送粮,不是他不坐车,是因为天气太冷,鞋子的保暖效果不行,不敢坐车,跑着去完全是为了不让脚丫受冻疮。

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今年七十岁了,满头的黄毛已经不在,替代的是“地中海式”的满头白发,笔直的腰杆也没有了,拄着拐棍经常坐在村口的大于树下,他常说“这颗大树是生我那年父亲种下的,有一天我不在了,这棵大树依然还在,我们虽然没有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可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祖国的成长。没有人再想起我们的时候,或许这棵大树会在起风的冬天再讲述我们农村人的故事”听到这段话,我沉默了!眼睛渐渐的湿润……

当年农村赶着架子车交公粮的乡亲们,该退休领工资了

赶着大车交公粮的爷爷奶奶,叔叔大爷们,为了祖国贡献了全部,那时候人是纯洁的,没有一点私心,没有私藏一粒粮食,为了给国家交够公粮,自己全家挨饿半年!现在的孩子们你们做得到吗?

辛苦了一辈子,同龄的工人们早早的就退休了,享受着退休金和社保,在家享福,同样是为国家建设做出过贡献,而只是劳动分工不同,农村赶着大车交公粮年近七十的农民,你们啥时候退休?又啥时候能有一份对你们贡献认可的退休金和福利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