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范仲淹在當時給宋朝帶來了什麼

宋仁宗這麼一位皇帝,雖然不能說太過不堪,不過也不能跟他的老祖宗們相比。這小皇帝有點心血來潮,想改革的時候就讓小范快馬加鞭,一看到改革過於猛烈,卻又害怕了起來。有這樣的皇帝也註定慶曆新政要失敗。而慶曆新政失敗的同時,宋朝滅亡的命運也就註定了。 1036年,那時候的小范正在開封府做事,一天他接到了來自宰相呂夷簡的調職通知,說是讓他到饒州工作。後來連餘靖、尹洙、歐陽修等人也遭到了小范同樣的命運,紛紛被貶職,這也拉開了北宋“朋黨之爭”的簾子。

包拯和范仲淹在當時給宋朝帶來了什麼

1045年,小范的命運又再一次往深谷裡跌,朝廷居然不讓他做官了。 小范雖然拿著本科的畢業證書,可他的境界早就在人生的摸爬滾打中混到了博士的水平,當他被貶到鄧州以後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小范還是過於樂觀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慶曆新政中范仲淹確實為北宋憂愁了一把,但北宋已在政治上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了,宋朝的歷史也再沒有給范仲淹一個樂觀的機會。宋朝有句民謠: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裡人們是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直到現在,有一句歌詞還在傳唱“鐵面無私包青天……”。

包拯和范仲淹在當時給宋朝帶來了什麼

包拯生活在真宗和仁宗兩朝之間,這是宋朝歷史上政治相對清明的一段時間。作為封建士大夫的一員,包拯可以說完全能夠代表宋朝士大夫的一個側面。 雖然宋朝的士大夫在軍事上蒼白、無力,但也不能說宋朝的士大夫們是百無一用的書生,他們還是起到了自己關鍵的作用的。 包拯在景祐四年,也就是1037年正式登上仕途,那個時候的宋朝經過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創業立制,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處於一個穩定發展時期,所以包拯的運氣還是比較好,大環境比較安定。 但包拯是個力求上進,要求進步的同志,他高瞻遠矚地發現現在朝廷內外存在著許多問題:冗官、冗兵、冗費日益嚴重,土地兼併激烈,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接連爆發,社會矛盾、階級矛盾都在發展,政治、經濟危機四伏。

包拯和范仲淹在當時給宋朝帶來了什麼

外有遼、西夏與宋鼎足而立,宋朝每年以相當數量的“歲幣”、“歲賜”維持著和平共處的局面。 於是他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雖然沒有像范仲淹、王安石他們搞得那麼聲勢浩大,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於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所愛戴,很大部分原因也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