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谋能定国,武勇超群,曹操却不敢重用,史书4个字道出原因

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军杀死了兖州刺史刘岱,曹操在济北相鲍信等人的拥戴下接任了兖州刺史。然后曹操在兖州发掘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物程昱。

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重要性不言而喻,期间失而复得,有三个人功劳最大,分别是荀彧、夏侯惇和程昱。曹操成就霸业的过程中,程昱发挥的作用不亚于郭嘉。

程昱谋能定国,武勇超群,曹操却不敢重用,史书4个字道出原因

程昱剧照


陈寿的《三国志》及后世学者大都把程昱和郭嘉等一流谋士并列,说他们都是“世之奇士”。不过程昱更奇特,除了智谋超群出众,还以武勇著称,是一位罕有的文武双全的将才。曹操称赞他的胆气超过了先秦时期的勇士孟贲和夏育。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东阿人,是个真正的山东大汉。黄巾起义的时候,东阿县丞王度率众响应,把县令吓跑了,官吏和百姓都扶老携幼出城避难。王度所部也放弃了空城,在城西驻扎。百姓们却不敢回城,程昱略施小计击把他们“驱赶”回城,又亲自带领官吏和百姓击退了王度。可以说他出道之初就是个战略家和将才。

起初,程昱谢绝了兖州刺史刘岱的征召,认为他只是个平庸之辈。刘岱夹在袁绍和公孙瓒两股势力中,谁也不敢得罪。后来公孙瓒逼迫刘岱与袁绍划清界限,刘岱没了主意,听人说程昱富于谋略,能决断大事,就把他请来。程昱说:公孙瓒敌不过袁绍,如果舍近求远,投靠公孙瓒,你就危险了。

刘岱听从了劝告。没多久,公孙瓒果然败给了袁绍。刘岱很感谢程昱,举荐他做骑都尉,程昱还是拒绝了,这种高级职务对他并没有吸引力。

等到曹操主政兖州的时候,程昱立刻受聘出山了,曹操他眼里值得追随的“明主”。尽管曹操起初只让他担任县令,他也毫无意见。

程昱谋能定国,武勇超群,曹操却不敢重用,史书4个字道出原因

曹操剧照


初平四年(193年),已经组建了青州兵的曹操东征徐州的陶谦。前脚刚走,后院就失火了。陈宫和张邈鄙薄曹操的为人,跟吕布里应外合,要端了曹操的老窝。

兖州在如今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交界一带。兵变一起,兖州各城军心摇动,纷纷倒戈。驻守鄄城的程昱和荀彧赶紧通知东郡太守夏侯惇带兵驰援。兖州没有倒戈的只剩下鄄城、范县和东阿。当时陈宫准备带兵攻打东阿,另一路人马进击范县。两座城池一片恐慌。

这种情况下,程昱俨然已是兖州众望所归的首脑之一。他立即赶去范县,劝说县令靳允不要投降,因为靳允的家属在吕布手里。程昱说:“吕布空有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和陈宫不是一路人。只要你坚守城池,我去东阿守城,就能建立当年田单复国的大功。” 靳允流着泪表示一定坚守范县。

程昱谋能定国,武勇超群,曹操却不敢重用,史书4个字道出原因

程昱一刻也不停,派人切断一处渡口,让陈宫的兵马不能向前,然后他亲自回家乡东阿率军守城。程昱、荀彧和夏侯惇共同为曹操保全了兖州仅剩的三个据点,曹操匆匆回兵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就没地方可去了!”这倒没错,如果没有程昱,曹操就失去了收复兖州的机会。

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交战时,一度战局不利,袁绍派使者表示愿意与曹操结盟,邀请他举家搬到邺城。由于刚丢失兖州,粮草也短缺,曹操竟然同意了。程昱赶紧面见曹操说:“袁绍野心不小,以将军的聪明神武,真的甘心到邺城奉袁绍为主吗?我们还有兖州三城,万余兵力,有将军在,还有文若(荀彧)和我,齐心协力,何愁霸业不成!”曹操这才醒悟过来。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丢了徐州,到许昌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已经东山再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程昱以济阴太守的身份掌管兖州。他和郭嘉劝都曹操除掉刘备。曹操当时不听,等刘备一走又后悔了。

程昱谋能定国,武勇超群,曹操却不敢重用,史书4个字道出原因

荀彧剧照


后来袁绍计划攻打兖州的时候,程昱驻守鄄城,只有700兵力,曹操打算给他增兵两千。程昱坚决不要,说道:“袁绍拥兵十万,自以为所向无敌。鄄城兵少,他不放在心上,肯定不会来攻打。如果增兵,袁绍必定进犯鄄城,两三千人同样守不住,徒然多损兵力而已。”曹操点头称是。

而袁绍果然没把鄄城当回事,没有出兵进犯。曹操对贾诩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程昱的远见卓识在孙刘联合一事中也有所体现。曹操征荆州,刘备投奔孙权的时候,曹操身边的人大都认为孙权会除掉刘备。程昱分析形势,料定双方必定会结盟。果不其然。

曹操占有中原之后,曾拍着程昱的背感叹说,“当初在兖州,如果不听你的,我哪有今天!”但程昱的职位并没有晋升,还是奋武将军和封安国亭侯。没多久,程昱就主动提出退休,闭门不出。

曹操对郭嘉之死痛惜不已,对程昱却没有进一步提拔重用。至于原因,《三国志》语焉不详。在裴松之注释的《三国志》中提到一件事,解开了这个谜题。文中说,当初在兖州时,“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意思是程昱当时为了给曹操筹措军粮,竟然“略其本县”,在家乡东阿抢掠粮食,还杀了不少人做成肉脯,充作军粮。程昱此举太残忍,声望大跌,所以没有做到三公之位。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