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會統治了歐洲上千年,為什麼最後還會發生宗教改革?

眾所周知,自從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由於種族、語言、文化諸多不同,歐洲再沒統一過。

為了建立一個共同的紐帶,基督教順勢崛起,成功跨越地域限制,用宗教思想將整個歐洲連為一體。

相信耶穌創建基督教的時候初心是好的,可是隨著基督教的發展壯大,其內部結構越來越錯綜複雜,人員越來越龐雜不堪,難免出現紕漏,尤其是跟政治結合以後,基督教逐漸偏離了初衷,也就為日後的宗教改革埋下了隱患。

十六世紀,反對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宗教改革運動興起,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宗教教派,即天主教和新教。

帝國境內幾百個大小諸侯國因各自利益,紛紛站隊,形成了天主教同盟和新教同盟兩大陣營,期間戰亂不斷,對整個歐洲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天主教會統治了歐洲上千年,為什麼最後還會發生宗教改革?

現在就讓我們來事後諸葛亮一下,分析分析導致這件在歐洲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事發生的原因。

個人感覺主要原因就兩點,第一:天主教會內部越來越腐朽不堪,人心盡失。

原本天主教只信仰上帝一個神,宣揚人有"原罪",主張通過禁慾,懺悔,洗禮等清規戒律來約束自己,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上帝來獲得救贖。

然而大多數人求神拜佛只不過是為了求個心理安慰罷了,並不希望活的太辛苦,天主教森嚴的戒律令很多人望而卻步。

後來,天主教為了尋求發展,擴張勢力範圍,不斷迎合人們。天主教堂越建越富麗堂皇,宗教儀式就跟現在的電競比賽一樣,越辦越隆重,也就越來越吸引人。

甚至為了吸引廣大女性加入天主教,不惜打破一神論,將耶穌的母親也神格化,塑造聖母瑪利亞雕像,供廣大信徒敬仰。

隨著信徒人數的急劇增長,這些信徒的質量也就變得良莠不齊,甚至很多天主教會內部的在職人員都目無戒律,生活糜爛不堪。

比如各地的教區長,他們在就職時會宣誓終生不娶,不過那只是給大家裝裝樣子,走個形式,他們一般都不會遵守誓言,別說娶妻生子了,很多還會包養情婦。

在這一點上,有些教皇作為領導,表現那是相當出色,不僅與貴婦私下苟且,還獨掌教會大權,甚至將教皇之位傳給自己兒子,猖狂至極。

天主教會統治了歐洲上千年,為什麼最後還會發生宗教改革?

後來,教皇生活愈加驕奢淫逸,天主教會的宗教活動也愈加隆重華麗,終於教會的財政出問題了,沒錢霍霍了。

天主教會深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很快就想到了辦法,那就是兜售著名的"贖罪劵"。

原本天主教宣揚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人要在活著的時候贖罪,死後獲得審判,好人便能升入天堂,永享不朽之榮光。

現在好了,不用你再硬扶老奶奶過馬路,辛苦積德行善了,也不用禁慾禁酒的壓抑自己了,只要你花錢買天主教會的贖罪劵,上帝就會免去你這一生的所有罪行,死後為你開通綠色通道,直達天堂。

這一舉措直接引來了堅定信仰上帝的部分宗教人士不滿,人數佔大多數的窮苦百姓也對此極為憤慨,因為他們沒錢買贖罪劵,那就相當於宣佈他們死後只能下地獄了。

到了十六世紀,那些只忠於《聖經》,堅定信仰上帝的信徒,終於站出來成立新教,抵制贖罪劵,反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引發宗教改革。

第二:歐洲資本主義崛起,與守舊的封建與宗教勢力必有一戰。

十五世紀,英國通過"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快速積累了大量財富,資本主義之風迅速傳遍歐洲,逐漸在歐洲各國崛起。

資本主義的崛起產生了許多新興貴族,這些人手裡有了錢之後就渴望權力,渴望獲得身份的認證,渴望尋求政治地位。

守舊的封建貴族和宗教勢力擔心這些新貴族的興起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和統治地位,便利用現有的權勢予以打壓,新老階層的矛盾日益加劇。

這個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成了朋友,新興的的資本主義貴族敏銳察覺到了天主教會內部的裂痕,聯合之前被他們剝削壓榨的勞動人民,共同對抗此時他們共同的敵人。

新興貴族階層手裡有資本,便資助那些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人士,煽動那些窮苦的人民群眾,向守舊封建貴族和宗教勢力發起挑戰。

當時歐洲的印刷術才使用不久,造價高昂,但是僅僅兩週時間,馬丁·路德的戰鬥檄文《九十五條論綱》便傳遍了全德國,四周後各種譯文傳遍全西歐,這就是新興資本的力量。

天主教會統治了歐洲上千年,為什麼最後還會發生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對歐洲上千年的精神束縛,為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正是有了宗教改革,才有了後來的思想啟蒙運動,才有了工業革命,才有了科技大爆炸,才有了現代社會的豐富多彩和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