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凡釣得大魚,多數釣者都有“嗆魚幾口水”的招數,也有很多人介紹此類經驗。但我認為“嗆魚幾口水”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對於釣者來說,也只有害處而無益處。

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一、什麼是“嗆”

所謂“嗆”是人和高等脊椎動物在水(或其它異物)進入呼吸道時,阻礙了氣體交換的正常進行所產生的保護性神經反射活動。當水進入呼吸道後,刺激了呼吸道內壁上的神經末梢,引起腦相應的神經中樞的興奮,從而產生“嗆”的一系列活動。

“嗆”的反射活動只有用肺呼吸的人和高等動物才具有。魚是用鰓呼吸,水進入口經鰓然後從鰓後緣逸出屬於魚的正常呼吸過程。因此水進入魚的呼吸系統不會產生“嗆”的反射活動。釣者給魚“嗆水”時,水也不能進入魚的消化道。魚的咽部具有較厚的肌肉壁和牙齒,口雖張開,咽部卻是閉合的。

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二、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

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是人們“經驗”地把魚看作人和高等動物了。魚被勾住之後總要竭力拚搏一番,橫衝直撞,但可見其勁頭愈來愈小,以至不能動彈。此時釣者實施“嗆水”,可見魚的反應不大,即使魚有反抗現象,那是嘴被勾痛之故,不是“嗆水”所致。可見“嗆水”大有“虎已死,再補兩刀”之嫌,實可不必。

魚的循環和呼吸的生理活動都遠不如人和高等脊椎動物,這是魚的生理特點和它所生活的環境所決定的。魚的心臟為一心房一心室,後者心臟為二心房二心室;魚用鰓在水中呼吸,後者用肺在大氣中呼吸,因此魚的攝氧能力和輸氧能力遠不如後者。加之水體給魚的運動造成的阻力較大,所以魚是經不住上鉤後的“百米跑”的,可以說魚是被累倒的。

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三、遛魚時“嗆水”的害處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一是容易跑魚。有些釣者釣得大魚後,急於“嗆水”,使魚頭露在水面之上,魚擺幾個頭就可能脫鉤而逃,有一位釣友就曾經說過,他就是這樣多次跑了大魚,且不知何故。

二是影響上鉤率,不利於提高釣技。凡此類釣者一般採用粗線垂釣,因為細線不能將魚頭提起。眾所周知,粗線影響上鉤率,從而影響釣獲量,釣技在一定程度上停滯不前。

其實,只要遛魚得當,細線也能釣大魚。據我所知,有人曾用0.15毫米的非強拉力線(拉力為1.5磅)釣起2千克、1.7千克重的江河鯉魚。

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知道這個道理後,我們就可以儘量使用較細的線垂釣,遛魚時不讓魚露出水面,盡情享受遛魚之樂。

以上拙見,僅供釣友參考。釣者議釣,這可能是釣魚愛好者的共同嗜好吧!

我是釣魚人老王,釣魚使我快樂,歡迎喜愛釣魚的朋友們一起分享釣魚的經驗,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也懇請大家給我的文章多提一些寶貴的意見,感謝你們閱讀我的文章,老王以後還會給大家分享更多的釣魚心得,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