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商界超人的绝代计谋

他是第一个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企业家,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香港十大最具权势的财经人物之首。他从一无所有到”塑胶花大王““地产大亨”并成为今天风光无限的华人首富:可以说他的一身几乎为遇到过亏损情况,被世人奉为“超人”他的名字就是成功者的代名词。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既是超人必然有他的超人之处,他的财技和资本运营手段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对象,“经商要学李嘉诚”,已经成为当今商界的共识。那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了?

我想第一是要能够吃苦,而且还要会吃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今天功成名就,大富大贵的李嘉诚也是从苦难中熬过来的。也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正是李嘉诚当年的真实写照。15岁那年,李嘉诚遭受了人生的第一场劫难——父亲不幸去世,为了承担起抚养母亲和弟妹的责任,他不得不终止学业找一份工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当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想要找一份自己合适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求职的艰辛并没有吓倒年少的李嘉诚,反而使他更早的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并从中学会了生存的本领。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李嘉诚靠一双脚行遍香港,却屡屡碰壁。双脚跑的又肿又疼,又得忍受别人的白眼冷语,太多的辛苦和委屈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商业社会是冷酷无情的,这也使李嘉诚意识到,必须丢掉幻想,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开一片天地。就这样,一个懵懂少年迈出了商海征途中坚毅的第一步。1949年李嘉诚开始在一家小五金厂做推销员。与别人不同,他做推销总是用脑子,每次行动都独具心思。当时众多的推销员只着眼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而他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直销业务,每次要货都达100份。另一方面,他向中下层居民区的老太太推销,卖了一份就等于卖了一大批。因为老太太都是他的义务推销员。结果,五金厂生意兴旺。因为能力出色,李嘉诚很长时间都在五金行业发展,最高峰的时候,他的个人业绩是第二名的七倍之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欣欣向荣,百废新生,各种新兴事物也层出不穷。在一次推销中偶然遇到了做塑胶行业的老板,也让李嘉诚失去了一大单,他意识到,塑胶行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为了更大的发展他跳槽来到另一间小工厂——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做推销员。他练就的一身擦眼观色的本领,以及富有针对性的说服方法,推销业绩远远地超过了同事。也因为业绩出色他被提拔为业务经理,而那一年李嘉诚才刚刚18岁。

他也是一位一辈子努力自修的大老板。早年的磨难并没有压垮李嘉诚,反而使他思索,如何拼搏出一个灿烂的人生,反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期目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中学课程。那个时候,李嘉诚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家后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就这一份自律这一份吃苦精神值得人钦佩。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当他没有钱买新书看的时候去买旧书来学习。通过这种方法,李嘉诚不仅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显露出了他过人的才智。企业家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知产。一般的商人,有了钱就花天酒地。与他们不同,李嘉诚从未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累,他都坚持自修功课。临睡前,他总是靠在床头,一边舒展疲惫的身体,一边翻阅杂志。即使自己当上了老板,李嘉诚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在李嘉诚的经营哲学中,他一直信奉先学做人做事,再学经商赚钱。厚道做人才能广开财源。因为与人为善自然会有好的回报。追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的盘满钵满。李嘉诚经常说让生意跑来找你才是本事。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里,商人之间互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是把生意做大的一个秘密武器。信誉的推销才是生意的本质,只有诚实才是战胜一切的厄运。当年李嘉诚准备辞去塑胶公司的工作而自己创业时,向老板坦诚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一些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对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老板听了这些话虽然很生气,但是对李嘉诚的坦诚却很佩服。也难怪,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会跟老板这样开诚布公的说。也正是由于李嘉诚身上的这种诚实信誉的精神,为他日后赢得了巨大的利益。有信誉的商人会得到多助。李嘉诚一会信奉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既要胸怀博大,又要慎思笃行。要想把事业做大,最根本的一点在于领导者的经营智慧和人生态度。以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做事,往往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他的经营哲学以及处世哲学值得我们世人好好的学习。不得不说他确实是商界的一个传奇,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而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