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种植主要有哪几种病害?提前做什么准备能有效管理?

老白驿站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1.西葫芦白粉病

病原菌及发病特点

西葫芦白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棚室内栽植的瓜上继续为害过冬。越冬后的闭囊壳于次年气温达到20-25℃时释放子囊孢子,或由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引起初侵染。栽培环境湿度大,且温度为20-25℃条件下,白粉病易流行,常常是在高温高湿干旱交替出现,加之植株长势弱时,发病较重。田间湿度过大、偏施氮肥、大水漫灌、植株徒长、生长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均能诱发该病,棚室保护地由于温湿度适宜,极易发病,较露地发病早而严重。

防治方法

注意通风透光,合理用水,降低空气湿度;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定植前,棚室用硫磺粉、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0.2kg,锯末0.5kg,45%百菌清烟剂250g/亩,密闭一夜。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或2%武夷霉素(B0-10)水剂150-200倍液,隔6-7天1次,连喷2-4次。棚室保护可用45%百菌清烟剂。

2、西葫芦灰霉病

西葫芦灰霉病一旦发病,就会造成较重损失。一般发病率6%-20%,严重时达35%以上。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及果实,也可为害叶、茎。病菌多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染,使其腐烂,再侵染果实,染病的西葫芦起初顶尖褪绿,然后呈水渍状,逐渐软化,组织变黄,最后萎缩、软腐,

产生灰色霉层,发病重者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

高温季节密闭温棚15天,使温棚内温度升高以杀死温棚内的病原菌,减轻病害发生。

深翻深浇菌核在土层10cm以下很难萌发或不萌发,而且这种厌氧环境还可以加速菌核的腐烂,所以深翻至少要达到20cm以上;浇水前将残根刨出,以减少初侵染源。

种子处理播前可用10%盐水浸种并冲洗;进行苗床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加强苗期管理;进行覆膜种植,可提高土温,抑制病菌萌发。

合理灌溉,控制湿度,推行滴灌技术,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防止过量。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

药剂防治:种植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地表和墙壁等,进行表面灭菌;大棚、温室也可用10%腐霉利烟雾剂每亩用250-300g熏烟,隔7d熏1次,连熏2-3次。发病后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白粉虱

危害特点

白粉虱又称小白蛾子,其成虫和若虫群聚在叶片吸食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叶片萎蔫,甚至全株枯死,降低产量和品质。白粉虱还能传播病毒病和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

防治方法

  • 合理种植布局,清理周围田间环境,防止白粉虱寄生和相互传播。
  • 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虫老叶,收后清除残枝落叶,焚烧处理。
  • 可用25%扑虱灵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灭蚜灵烟剂,每次350g/亩,交替使用。

4. 斑潜蝇

危害特点

斑潜蝇主要危害西葫芦叶片,在叶片内幼虫蛀食造成弯曲的隧道,破坏叶绿素和叶肉细胞,严重时叶片枯死甚至成片植株死亡。

斑潜蝇虫体长1.3-2.3mm,可飞行,对黄色趋性强,温棚一年发生18-22代,可周年危害,卵和幼虫可随植株、叶片、土壤、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 温棚通风口及门口挂防虫网,室内挂黄板和灭蝇纸诱杀成虫。
  • 药剂防治:可选用40%绿菜宝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菊脂乳油3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50%蝇蛆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7.5-11.25g/亩,兑水10-25kg喷雾防治


墨少


题主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西葫芦种植过程易发生的主要病害有下面几种:


软腐病

症状:西葫芦软腐病主要危害西葫芦的根茎部及果实(瓜条)。在结瓜期茎蔓及叶柄基部先呈水渍状,特别是在自然裂口或伤口处根茎部,逐渐变软,病部凹陷,内部组织腐烂,形成灰褐色粘稠状物,具有恶臭味,患部水分蒸发,组织干缩。

  

病因:该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主要由白菜软腐病引起的,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细胞分崩离析,致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腐烂。高温、高湿,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整枝打杈、农田操作损伤叶片及虫伤,多引起病菌侵染,导致西葫芦软腐病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发病特点,选择种植适当的抗病品种。  农业措施防治:  
1、避免与白菜类蔬菜连茬,前茬选择最好是葱蒜类或茄果类蔬菜。  
2、整地前必须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生石灰一亩用量为50-100千克,高锰酸钾用量为2-2.5千克。  
3、嫁接育苗。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促使植株根系强大,耐低温能力提高,抗病性增强。  
4、采用高垄覆盖地膜栽培。  
5、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6、注意灌水,有条件的采取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7、加强其它病虫害的防治,整个生育期主要做好白粉虱、蚜虫危害的防治。  
8、农事操作要仔细,避免机械损伤,加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田间操作。  
9、发现病瓜及时摘除深埋,病瓜上面撒施生石灰消毒。  药剂防治:西葫芦定植时、整枝打杈前用药剂预防;在软腐病发病初期开始,选用72%农用链霉素等喷洒,每隔7天交替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银叶病

症状:西葫芦银叶病被害植株生长势弱,株型偏矮,叶片下垂,生长点叶片皱缩,呈半停滞状态,茎部上端节间短缩;茎、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初期表现为沿叶脉变为银色或亮白色,以后全叶变为银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叶背面叶色正常。幼瓜及花器柄部、花萼变白,半成品瓜、商品瓜也白化,呈乳白色或白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  

    

病因:目前认为银叶症状是烟粉虱危害引起的,有虫叶不一定有症状表现,而在以后的新叶上表现银叶。3—4片叶为敏感期。

     

防治措施:(1)防治烟粉虱。①育苗前,彻底熏杀育苗温室内的残余虫口,铲除杂草残株,通风口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迁移,培育无虫苗。②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向性的特点,将黄板悬挂在温室内,上涂机油,置于行间植株的上方,诱杀成虫。③低密度时及早喷药,每星期1次,连续3次。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2)在防虫的同时,喷施云大-120、天达2116、叶面肥、内源激素等,增加作物的抗病性。


绵腐病

发病特性:西葫芦绵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叶片受害,初生暗绿色、圆形成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似开水烫过。果实发病初呈椭圆形、水浸状的暗绿色病斑。在空气干燥条件下,病斑变为褐色,稍凹陷,皮下果肉变腐,表面生白色霉层。


发病规律:西葫芦绵腐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适宜条件萌发,通过茎、叶和果实表皮侵入植株,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内,雨后或湿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温低、湿度大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1)采用高畦栽培,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结瓜后可将瓜垫起,防止潮湿染病。(2) 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增加土壤中抗生菌,抑制病原菌生长,减轻受害,发现病瓜及时清除。(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喷雾。


白粉病  

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

 

防治方法:①注意田间通风透光,保持田间清洁,发病初期及时摘病叶、老叶;禁止大水漫灌。②常用有效药为: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于发病前期和发病初期在中午前均匀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 次。  

霜霉病  

霜霉病是瓜类作物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苗期发病时,开始退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故又称“跑马干”。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青丰”西葫芦。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②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次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放置,均匀放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这种方法可在发病初期使用。③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  

病毒病  

发病时叶片上有深绿色病斑,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呈鸡爪状。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瓜面呈瘤状突起或畸形。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早青一代、奇山2号、潍早一号等较耐病。②定植后,喷施2000倍液速灭杀丁等药剂防治蚜虫,尤其要注意消灭越冬菠菜、芹菜上的蚜虫,以减少病毒侵染来源。③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白粉虱虫害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成虫或若虫群居叶背面吸食汁液。成虫有趋嫩性,一般多集中栖息在上部嫩叶,被害叶片干枯。白粉虱分泌蜜露落在叶面及果实表面,诱发煤污病,妨碍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致叶片萎蔫,导致植株枯死。白粉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①育苗前,彻底熏杀育苗温室内的残余虫口,铲除杂草残株,通风口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迁移,培育无虫苗。②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向性的特点,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将黄板悬挂在温室内,上涂机油,置于行间植株的上方,诱杀成虫。③在白粉虱低密度时及早喷药,每星期1次,连续3次。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潜叶蝇虫害 

潜叶蝇又名潜蝇。幼虫潜食叶肉成一条条虫道,被害处仅留上下表皮。虫道内有黑色虫粪。严重时被害叶萎蔫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①采收后,清除植株残体沤肥或烧毁,深耕冬灌,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农家肥要充分腐熟,以免招引种蝇产卵。③产卵盛期和孵化初期是药剂防治适期,应及时喷药。可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等。另外,在成虫盛发期喷洒1%灭虫灵乳油2000~3000 倍液。  

红蜘蛛虫害 

红蜘蛛成、幼虫群居在叶背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会使整株叶片枯黄。  


防治措施:①首先要及时清除温室及其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虫源。②药剂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 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7~10天喷1次,重点喷嫩叶背面及茎端,连喷3次。

蔓枯病

这种病害主要是从西葫芦的茎节处染病,染病部位初呈暗褐色,后逐渐变为黑色,且病斑处易裂口,流出白色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似乱麻状。  


针对病害造成的西葫芦烂秆,首先要避免棚内出现高温高湿。西葫芦的蔓枯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病严重。棚室管理中应注意加强通风降温,将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3℃左右为宜,如果棚内温度高于25℃,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在晚上时棚内温度则要控制在13℃左右为宜。  其次保护好植株伤口。菜农在疏叶、摘瓜及打杈后容易造成伤口,病菌容易从这些部位侵染,菜农除避免在雨天和刚浇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操作,以保证植株的伤口有足够的愈合时间外,还要注意打叶留柄,并使用DT等铜制剂涂抹伤口。  再次,菜农要注意使用药物预防。当西葫芦植株发生蔓枯病时,菜农可使用25%的咪鲜胺1500倍液,或阿米妙收1000倍液防治;而对于细菌性软腐病,菜农可用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和DT500倍液防治,每隔5至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至3次后,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褐斑病

选用抗病、无菌、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催芽、播种。  选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采用高畦栽培,防止田间积水,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培肥地力,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除去病枝、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生石灰消毒,减轻病害发生。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周边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晒土减少病源和虫源。  合理轮作。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防黑星或10%多百粉尘剂1公斤/亩,连续3-4次。   也可以用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50%倍得利5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喷I次,连续2-3次。   阴雨天可用40%百菌清烟剂,或10%脂铜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1公斤/亩。

花叶病

种子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或55℃温水浸种30分钟。 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 250~300倍液、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或20×10-6的萘乙酸,每7~10天一次,连喷3~4次,以上药液可交替使用。 防治蚜虫、线虫。可挂银灰膜驱避蚜虫,还可用2.5%的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喷3~4次,间隔7~10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用防虫网进行。

烂花病

环境调控:首先要降湿,西葫芦烂花在低温潮湿的棚室环境中易发生,因此环境调控要以保温、降湿为主。由于西葫芦结瓜期的适宜温度为22-25℃,建议菜农在棚温上升到25℃后再放风排湿。


其次,浇水要避免阴雨天及降温天气,并注意浇水后第二天提温排湿。


另外,及时清除西葫芦的烂花、烂瓜和病叶,防病原孢子继续传染为害。发现烂花、病瓜先套以塑膜袋,然后小心摘除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采取“喷、熏”两结合的药剂防治方法:喷,即叶面喷扑海因或农利灵1000倍液;熏,即闭棚后,在焚烧过的余热未尽的玉米芯上撒上菌核净,然后移入棚内熏棚,亩用量200克。熏棚后要在第二天早通风,放出残留的烟雾。

提前准备,有效管理

品种选择:选择矮生、短蔓、直立性强的高产品种,如早青Ⅰ代、阿太一代、碧玉西葫芦等品种。  


培育壮苗:冬春西葫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多采用嫁接育苗,砧木为南瓜,采用靠接法。播前、将种子温水浸种,播入做好的苗床,浇足底水,上盖1.5厘米左右的营养土。幼苗子叶展露真叶时进行分苗,栽入营养钵内,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  


适时定苗:日光温室冬春西葫芦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初定植。定植前,亩施优质腐熟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施肥后深翻整地。定植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栽植深度以埋没原土坨1~2厘米为宜。栽后及时覆盖地膜,浇足水。


温度管理:冬春西葫芦定植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缓苗后温度适当降低,白天20~26℃。植株坐瓜后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5~30℃,夜间15~20℃,当温度超过30℃时要通风,降到20℃以下闭棚,15℃左右时要放下草苫保温。入春后,天气回暖,中午应及时通风降温。为增加室内光照,可在后部悬挂反光幕。

  

肥水管理:定植后至根瓜膨大时应控制肥水。当根瓜长至10厘米左右时浇水并随水每亩冲施复合肥20~25公斤。结果期应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并间隔追施腐熟的人粪尿、鸡粪等500公斤。根据西葫芦长势强弱,还可进行叶面追肥。在冬春季节进行棚内二氧化碳施肥,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人工授粉:在温室中种植西葫芦需进行人工授粉,授粉需在上午11时以前,每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为防止受精不良,需在雌花开放前两天,用20~30毫克/公斤的2,4~D点花。


植株调整及压蔓:每株采果3~4个后,植株进入盛果期,常因养分供应不足,环境条件差,病害容易流行,导致早衰。此时是进行植株调整和压蔓的关键时期,先在每一畦面上选留一行瓜,另一行瓜及其行上的地膜一并除去,在空出的畦面上每亩撒施磷酸二铵25公斤后,翻地整平。在重新整好的畦面上,开一条深约4~5厘米的小沟,摘除所留瓜秧基部的病叶和老叶,喷施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后,将基部的茎蔓压入开好的沟内,培土填平。  


压蔓后的管理:茎蔓埋入土中后,株植通风透光好,病害发生轻,很快产生大量不定根,对肥水吸收力强,生长旺盛,每株可同时结瓜3~4个,在瓜重0.3公斤左右及时采收。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每隔1个月穴施尿素6公斤,根外喷施叶面肥。


及时防治病虫: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定期施用农药,清除败落花瓣及病叶老叶,在西葫芦果实顶端花瓣着生处涂抹一层多菌灵粉剂,可以防止病菌从此处侵入果实而造成脱落。害虫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可用50%抗蚜威1500倍液防治,病害有白粉病和病毒病。可用25%粉锈灵和20%病毒A进行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知道你是不是满意?


来地球打酱油的DYR


一、西葫芦种植过程中,西葫芦很容易出现病害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处理,西葫芦的产量会严重下降,甚至绝产。因此,种植户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病害以及如何处理这些病害的准备,才能保证其产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西葫芦主要有哪些病害?

1. 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西葫芦各个生长时期都有发生,是西葫芦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对产量影响很大。苗期发病,子叶变黄枯萎,真叶出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生长期全株发病时,叶片上有深绿、浅绿相间的斑驳,叶面上有深绿色疱斑,新叶受害重。严重时病株矮化,叶片变小,叶片畸形,呈鸡爪状,不能展开,后期叶片枯黄或死亡。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 瓜面有许多瘤状突起或畸形瓜。该病以蚜虫传播为主。

预防措施: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合理轮作、种子消毒、及时灭蚜防病

2.霜霉病

西葫芦霜霉病是西葫芦生产中发生的第二大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以发病,但以生长中后期较为常见,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病斑,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斑。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黑紫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叶正面病斑初期褪绿,逐渐变成多角形灰褐至黄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面上病斑汇合成片,致使全叶干枯脆裂。

预防措施:摘除病叶、老叶药剂防治

3.白粉病

白粉病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发病部位在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及瓜蔓。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正面和背面出现白色粉状小斑点,以叶的正面为多,然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粉斑。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的白粉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有时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但不脱落。病害严重时茎蔓和叶柄都可同时产生许多粉状病斑,终致植株早衰死亡。

预防措施:及时清沟理墒、降低湿度

4.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幼果、叶及嫩茎。病菌多从凋萎的花中侵入,使花和幼果脐部感病,初呈水渍状,病部初生灰白色霉层,后期病组织逐渐变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致果实萎缩、腐烂。叶片发病多以残花为发病中心,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不规则圆形病斑,边缘交界明显,生有少量灰霉。嫩茎受害,病茎变褐,上生灰褐色霉层。

预防措施: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保持田间卫生、防止病菌扩散

在防治上除严格控制棚室的温湿度、合理浇水追肥等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外,还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