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01、儿童教育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敏感期叫“空间敏感期”

现代家长越来越崇尚科学育儿,所以常常会在网络上或者书上看到一个关于儿童教育的词,叫“敏感期”,这个词最早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生长的时候提出来的,后来着名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中也有同样的现象,因而继续加以使用。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孩子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验的过程。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而敏感期又分为很多阶段,其中空间,时间的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个阶段,而在此期间的敏感期中,更有许多需要家长注意的关键,本篇文章将带大家揭示在此敏感期内的儿童的种种表现,以及帮助儿童顺利度过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理解空间敏感期的含义,所有的孩子出生时从子宫摔落到一个大空间,首先要体验的就是空间。孩子需要在自己用亲身去尝试世界外物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我与外界的分离状态,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更好地将自身与世界相融合。

这是一次孩子自我创造,突破极限的过程,家长更应给予重视。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儿童对空间的探索,便是从爬,抓,移动物体开始的。

当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便基本学会了爬行,家长在发现孩子成长信息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烦恼:随着儿童行动能力的提高,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

看着孩子爬来爬去的时候,多少家长在担心孩子安全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要知道,孩子对世界空间的探索,便是从此刻开始的。

父母在此时更应该在兼顾周围环境安全的同时鼓励儿童的爬行探索。因为在孩子的爬行探索中,慢慢将会理解对于空间的概念。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02、家长要特别注意关于空间的差异性。

一案例中,孩子在爬行中遇到了石阶和地面的差距问题,孩子重重摔下去的同时却没有哭,而是愣愣地坐在地上,家长在检查了孩子没有受伤之后,发现孩子再次爬上台阶,却在边缘处停了下来。这已经说明,孩子在尝试中已经分辨了空间的差异问题。

同样,孩子对空间差异的接受范围,也是孩子心理承受的发展过程。孩子对空间的把握,决定着儿童日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顺利度过该阶段也是为日后儿童心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有几点在孩子空间敏感期中的显著特征,所谓“显著特征”,也就是在此阶段孩子喜欢做什么,这就变得十分重要。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这些行为的出现即代表着孩子空间敏感期的不断出现升级,家长应当给予重视和关注,帮助儿童顺利度过。

1、扔东西。

我们可以设想儿童一开始以为自己与世界集为一体,而扔东西这一行为的出现,则就是明白了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状态,物与物之间也是分离的状态。孩子这一行为的出现,是在爬行之后对空间新的了解。

2、儿童对“洞”的好奇。

在某一阶段,儿童也许总会待在洞的旁边,这里的“洞”,可能是瓶子上面喝水的小洞,也有可能是下水井盖上的洞洞,轮胎中间的大洞,或者是某一个小物件上的洞眼。孩子总是热衷于往洞里面塞东西,此时孩子在把东西塞进洞里又拿出来,或者自己钻进洞里又从另一头出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周围空间的认识。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3、垒高。

这一行为是儿童发现空间的基本形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它是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能力,也是孩子对于空间感受的过程。把物品垒高,然后推到,再重新垒起来,帮助孩子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积木是每个人在孩童阶段必不可少的玩具,它的作用便在于此。

4、儿童对狭小空间的好奇。

比如家中的衣柜,桌底,孩子身处于当中,亲身感受着空间的范围。

5、在高低面的不停转换。

孩子开始喜欢爬往高处,又从高处往下跳跃。这就是孩子对空间的把握程度,这同样也是孩子心理承受的一个发展过程。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困惑:孩子那么小,无法分辨空间带来的危险,从而并不放心由孩子自我探索。

其实早有这样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一顾虑,便是著名的“视崖实验”

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地方,就会自己停下来不再爬行。这一实验便说明了孩子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

家长只需要带领孩子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行动,并且在几米的范围内观察孩子即可,完全不需要寸步不离地带领孩子行动,那样反而会限制孩子自我探索,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03、如何在空间敏感期内,有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家长在此时的作用更在于帮助儿童建立对环境良好的安全感,以下三点是给予家长的建议

1、排除危险因素。

这里的“危险因素”指的是一些高危险的因素存在,如坠楼之类的,在排除这一类的危险之后,家长就可以在几米的范围中看护孩子。

在孩子遇到低危险的情况,例如上文台阶与地面的问题上,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我解决,这样既支持了孩子对于空间的探索,也从一定程度上 培养了孩子自立的品质。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家长在此时不应该对孩子过分夸张描述外界的危险程度,因为过分的夸大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谨慎心理,反而容易使儿童产生对于外界的恐惧感,不利于孩子成长。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2、根据特点创造场景。

即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近阶段的发展特点适当创造场景。比如在家中躲猫猫,饭桌,衣柜,这样的藏身之处都可以增加孩子对于空间的认识,搭积木,钻纸箱,这些有益的游戏都可以提高孩子对于空间的认识度。

3、多使用空间词。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多使用空间感的词语。比如:“向下”“前进”“左边”这样的词语反复使用,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好的感受自己周边的空间存在。,了解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认识水平。

众敏感期中有一个叫“空间敏感期”,有意思且很重要,家长别忽视

总之空间敏感期对于儿童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阶段,绝对不忽视的。而作为家长,只需要给予孩子爱与自由,按照正确的方法带领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就会是对孩子自我创造,突破极限的巨大成就,孩子的心智水平也会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