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近期,有人建議“取消研究生、本科生髮表論文”,為此,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是因為大學是研究學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場所!

人才培養既是大學功能的歷史起點,也是大學功能的最主要的體現,而知識傳承、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引領等都是圍繞人才培養的輔助功能。所以,大學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

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中國現代大學源起於西方,現代西方大學又是從歐洲中世紀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而到美國大學這樣逐漸演化過來的。 大學文化以知識及其學科(專業) 為基礎,這就決定了大學以著眼未來和探究真理為己任,以理性和學術價值作為自身追求的價值取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競爭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國大學也毫不例外進入你死我活的競爭行列,在本土化的基礎上通過競爭加速實現國際化,提高大學的辦學水平、學術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學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辦學理念、課程和學科(專業)設置、教師素質、學生來源、硬件設施、社會聲譽”等諸多因素上,更主要體現在培養出人才的質量上,如果我們培養出的學生連合格的論文都寫不出、不發表,談何競爭?

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的獨立性總結作業,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藉此來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與此同時,論文更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手段,作為思想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學術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識、新文化的策源地,對大學生(本科、碩士、博士)論文都不在做要求,“大學生創造力”如何培養?創新就更談不上!!!

當前,我們的大學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上已經落後,起步也晚,“中興事件”應引起我們深深反思。 畢業論文教學過程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論文教學工作,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科研方法和路徑、培養嚴謹和科學態度,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完成基本訓練和初步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更是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依據。

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當然,在這學術浮躁的今天,國內科研誠信缺失、學術造假行為時有發生。

“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臭名遠播,引起很大風波,對我國高校教育產生了一種不良風氣,起因僅僅是因為問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某某大學“國家級”女教授,“長江青年學者”、博士生導師,就因為誠信問題,飽受質疑;近日,據媒體報道,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郝建傑發佈微博舉報稱,濰坊學院傳媒學院楊潔老師2018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抄襲其2011年的博士學位論文。

學術造假並非中國獨有,世界各國亦然!

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以學術嚴謹著稱的德國,博士頭銜、博士薪資和社會地位令人羨慕,社會地位顯赫,這也導致了德國的學術腐敗和學術造假,在2005年就曾出現過震驚世界的考古造假,德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雷諾普羅茨其之前發現所謂具有36000年曆史的穴居人頭蓋骨是他本人故意捏造的;2015年德國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因被指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論文中很多引用的文獻都沒有標明出處,或者直接隱匿了真是的引用文獻。 美國生物醫學界的傳奇性人物巴爾第摩,26歲獲得博士學位,36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37歲獲得諾貝爾獎,52歲回到母校洛克菲勒大學任校長,因“巴爾第摩事件”的主角被迫辭去洛克菲勒大學校長之職,而聞名國際學術界。

論文抄襲、成果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是高校的陳年頑症。

飲鴆止渴不足取,綜合治理治頑疾


對大學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使人們形成定勢:“學術殿堂不在神聖,專家教授也跌下高高的講壇”。對於這種學術不端、論文造假、學術腐敗等事件,黨和政府高度關注,教育部的態度更是“零容忍”,先後出臺一系列嚴懲規章,一旦發生學術不正,立即嚴懲,絕不手軟,查實迅速處理,各大學(高等學校)也相繼出臺規章制度嚴厲打擊論文造假和學術腐敗,業已受到一定效果。

取消“研究生、本科生論文”無異於飲鴆止渴,尚有因噎廢食之感!

打假氛圍聲勢浩大、嚴厲規章制度的執行、狠抓論文管理、加大高校博士碩士論文的抽檢力度、對學術不端、論文造假事件一查到底,實現“零容忍”才是明智之舉。加強對高校的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學術行政化,實行真正的學術自治、學術迴歸,學術尊嚴真正確立。加大對研究生導師的管理、立德樹人,對行為失範,違反師德的導師實行一票否決,限招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等懲罰,力求高校抓實、抓細、抓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