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平乐》中王曾对吕夷简专权很不满意,两人之间时常争斗。然而历史上的王曾,虽与吕夷简有争论的时候,但彼此之间也有相互帮助的时候。
而且吕夷简能够成为宰相,也是多亏了王曾的推荐。可是吕夷简与王曾,在朝政上存在诸多分歧,导致了两人的不和。
最后宋仁宗把他们各打50大板,罢黜了两人的宰相之职,王曾还被贬出了朝廷。吕夷简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那么王曾又是因为什么遭到罢免呢?
1、前朝老臣
王曾历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到了宋仁宗时期,王曾已是一个前朝老臣了。前朝老臣都会被罢免吗?也不一定。
宋仁宗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尽管朝政处理上,他不那么完美,但他兢兢业业的作风还是值得赞赏的,只是他过于温和的个性,限制了他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大,王曾在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此时,宋仁宗正想要改革前朝的一些弊端,但是王曾一向谨慎、庄重,不敢轻易更改前朝旧制,因此显得墨守成规。
然而,宋朝制度上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冗官冗员,财政支出较多。同时年轻一代的革新派官员和前朝老臣之间,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形成朋党、互相争斗等问题。
最主要的是,宋仁宗想要用自己提拔的青年才俊,比如,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等人,为后来的庆历新政做准备。
而王曾当年因为扳倒了,刘太后听政时期的权臣丁谓,而在朝廷中树有很高的威望。再加上他身居宰相要职,把控了很大一部分朝政权。
俗话说一朝君子一朝臣,如果宋仁宗不把王曾等老臣清除掉,宋仁宗做事就会碍手碍脚,无法施展抱负,新政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因此宋仁宗找了一个借口,将王曾贬出了朝廷,这也是为改革打基础。所以,王曾被罢免,主要是因为阻碍了宋仁宗改革。
2、平息朝廷斗争
宋仁宗把王曾贬出朝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平息朝廷斗争。因为北宋时期,外有强敌辽国和西夏,假如内部再不团结,那么宋仁宗就会顾此失彼。谁都知道,堡垒从内部攻破,这样朝廷就会岌岌可危。
然而以王曾为首的一派和以吕夷简为首的一派互相争斗,形成了朋党之争。王曾看不惯吕夷简的专权,经常反对吕夷简提出的建议。
吕夷简对王曾也是寸步不让,两人在朝堂经常激烈争吵。这使得宋仁宗非常的烦恼,如何才能平息朝廷的争斗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分开。
如何分开呢?如果他们都在京城,是无法分开的。于是宋仁宗把王曾贬出朝廷,派往外地为官,这样王曾就去了郓(yùn)州(山东东平)。
宋仁宗这样做,是想以此来告诉大臣们,要团结合作,不能意气用事。为了政见分歧,形成争斗,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王曾被贬也说明了,大敌当前要精诚合作,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互相拆台。在这种情况下,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如果大臣们不以朝廷大局为重,为了争输赢,搞得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不休不止,反而让辽和西夏有机可乘。
宋仁宗贬黜王曾也是以儆效尤,希望其他大臣能够引以为戒,把工作重心放在国家建设上,如何加强北宋的综合国力,如何抵御外敌,才是他们主要的工作。
罢免王曾,是宋仁宗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做出的行为。
从宋仁宗的做法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一家公司不希望员工互相争吵,当员工彼此之间出现矛盾时,经理会出面调停,强调团结就是力量。
这就是说,任何人都不要去争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做的,都是任务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们没有能力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任务。
所以功劳不要争,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也争不来。有分歧可以商量,君子和而不同,没必要形成争斗。
古训有云:立公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宋史·列传六十九》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