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北宋的政治家里面,范仲淹是一个白莲花的存在,在此后的几百年内,他一直被认为是人臣的典范

北宋中期与范仲淹打擂台的宰相吕夷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奸臣

作为宋朝历史上在位仅次于赵普的宰相,后人对吕夷简的评价过于片面了

虽然这个人的身上存在着污点,但是仅仅从道德角度评判他是不对的,评判一个政治家最公正的角度就是要还原当时的语境,而不是将当事人的行为孤立出来进行评论。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吕夷简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权臣

吕夷简是何许人也?他是宋仁宗时期最为宠信的人物,否则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宋仁宗时期,他是不可能做到权倾朝野二十余年的。

他之所以被称为奸臣,主要是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和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政集团产生的矛盾,他与范仲淹的主要交恶在三件事情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范仲淹第一次被贬的经历,天圣八年的毛头小子范仲淹上书仁宗,批评他不应该为当时把权的刘太后庆生,其背后的深意就是暗示刘太后不应该把持朝政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就是擅自议论刘太后之事

吕夷简和晏殊二人认为范仲淹身份低微,不应当擅自议论朝政,这种做法有背礼制。

宋仁宗支持了吕夷简的说法,将范仲淹贬为河中府通判。

吕范之间的第二次交锋则是在明道二年,他们二人就宋仁宗废后一事展开了争辩,范仲淹为首的台谏阁臣全体请命,反对废除刘皇后。

《涑水记闻》中详细地叙述了这一事件的经过,最终以范仲淹的失败告终,这是他官场生涯的第二次被贬,此时离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远了。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范仲淹的一生多次被贬,落魄江湖心忧庙堂

景祐三年,吕夷简和范仲淹二人再一次交恶,这次是范仲淹挑起的事端,他公开上书指责宰相吕夷简。

《百官图》中,范仲淹列举了吕夷简贪财不公、任人唯亲、私结党羽等诸多罪状,企图弹劾他。

而吕夷简也不甘示弱,对范仲淹的《百官图》进行了发挥,说他含沙射影藐视君威

同时也陈述了范仲淹在朝中党羽众多的目的是为了离间君臣 ,这件事是吕范二人最直接也最深刻的交锋,自此以后两个人彻底反目。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以范仲淹为首的台谏官是与宰相并行的官员职位

景祐三年的吕范之争还是以吕夷简胜利告终,这三次交恶也为日后范仲淹的新政埋下了祸根,吕夷简成为了庆历新政最强大的反对人物。

北宋中期两位名臣之间的这段恩仇,看似只是吕范二人的私怨,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都忽视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就是宋仁宗赵祯,另一个则是外戚刘太后

宋仁宗和刘太后的势力是此消彼长的,吕范之争说到底就是一个站队的问题,范仲淹在前两次都没有站好队。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宋仁宗赵祯的心机非常深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的天圣八年,是吕太后强于宋仁宗的时期,他贸然批评刘太后势必会打草惊蛇,宋仁宗必定要处罚他。

而到了明道二年,吕太后的外戚势力已经衰落了,宋仁宗不想再忍受刘太后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皇后,也是情有可原的。

范仲淹又一次没有站好队,他自然又要遭到贬斥。

正是明道二年的台谏阁臣集体请愿,让宋仁宗开始重视了官员之间的“朋党问题”,他要比吕范二人都看得更为深远。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刘太后所立皇后只是一个打入宋仁宗内部的间谍

宋仁宗一方面要对朝中逐渐崛起的范仲淹一系进行打压,因此他借着景祐三年范仲淹的奏折,狠狠地打压了他一番;

另一方面,他也要提防宰相一系和台谏一系之间的关系,吕范二人作为这两个集团的代表,是不能走得太近的。

宋仁宗借着吕范二人的交恶,火上浇油地加深了他们彼此的仇恨,解决了自己的顾虑。

宋仁宗心里明白范仲淹是完美的忠良,吕夷简个人作风有小问题,但也是可以控制的,这两个人必须同时存在。

宋仁宗的心机:奸相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三次交恶,只不过是他的圈套

宋仁宗最终通过吕范二人平衡了朝中的势力

吕夷简作为一个政治家,其实是没有那么不堪的,然而他偏偏碰上了范仲淹这个对手。

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个人要唱白脸,吕夷简也就成为了宋仁宗腹黑心机的牺牲品。

当然,吕夷简牺牲的不是生命,而是千年以来的名誉。不过历史就是如此,谁黑谁白,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


本文由小林读史编辑部原创,抄袭搬运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