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洗牌!這些城市最“吸金”!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洗牌!這些城市最“吸金”!

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報告發布。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共有108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上海、北京、深圳仍舊是中國最大的金融中心,位居第一梯隊;廣州位居第二梯隊;其他6個內地金融中心評分與排名表現相對靠後,成都排名全球第74,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和大連的排名則在第100名左右。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洗牌!這些城市最“吸金”!

放眼全國,哪些城市最吸金?如何評價一個城市的金融實力?我們可以通過“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這一指標為城市畫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這個有點拗口的指標,通俗點說就是“資金總量”,即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洗牌!這些城市最“吸金”!

縱觀全國,吸金能力最強的前幾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同樣也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中位居前列。

北京不僅是中國的“京城”,也是當之無愧的“金城”。2019年,北京的本外幣存款餘額17.1萬億元,冠絕全國。首先,北京金融決策中心的地位牢不可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部均設在北京。此外,“一行三會”為代表的金融監管機構也設在北京,這為北京帶來了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不僅擁有全國最強勢的金融機構,北京還擁有全國最強勢的經濟實體:央企、世界五百強以及其它國外巨頭、國內企業巨頭。三大經濟實體匯聚北京,他們的錢除了部分在國外賬戶,基本都存在北京的金融機構裡了。

上海是國家明確建設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還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2019年,上海的存款餘額達到13.28萬億,是中國僅有的兩座超過10萬億級的城市之一。上海作為直轄市,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北京。擁有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國泰君安、申萬宏源、海通證券、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等覆蓋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金融機構。上海的本土民營經濟雖然沒有深圳發達,但外企是上海最大的優勢。2019年,上海實到外資達190.48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上海累計吸引720家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461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

深圳同樣聚集了一批國內知名的券商、基金公司、銀行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並孕育出了招商銀行和平安這兩大響噹噹的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企業方面也有不錯的積累。與北京和上海相比,民營經濟活躍是深圳的最大特色。根據發佈的《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深圳上市公司主要發展指標保持快速增長,數量從367家增加到到了392家,增加了25家,上市公司市值達到了11萬億元。深圳的民營企業在上市公司中的數量接近70%,在北上深三大城市中高居第一。深圳的企業巨頭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他們自然把資金都留在了本地。

再看廣州,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已經成為第四大支柱產業。截至2019年末,廣州全市本外幣存貸款餘額達1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1.16%。其中,存款餘額5.91萬億元,同比增長7.9%;貸款餘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高居全國第一位。2019年3月,上交所南方中心落戶廣州。2019年12月,廣州與15家金融機構總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簽訂意向性合作協議。上交所南方中心,再加上未來的粵港澳金融合作區、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廣州正迎來又一輪的金融競爭力爆發。

搶灘金融中心在目睹“紐倫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崛起所帶來的利好後,人們發現一個地區或一座城市被冠以“金融中心”四個字時,它在整個經濟體系中所處的地位非同一般。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上海和北京加速崛起,深圳跨步追趕,廣州、南京、杭州、青島等城市紛紛發力,圍繞著金融中心開展了激烈的競爭。各個城市紛紛喊出建立金融中心的目標,根據自身資源和特色,提出了國際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區域金融中心、產業金融中心及特色金融中心等不同的定位。比如武漢提出“奮力邁向中部金融中心”,鄭州提出“建設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成都提出“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濟南提出“建設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南京提出“建設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等。隨著北上深全國性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也已經進入跑馬圈地的時代。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求同存異,真正實現金融中心的目標,成為各大城市未來建設的挑戰。

縱觀全國資金吸納能力最強的城市,基本都有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等“頭銜”加身,政治因素和區位因素使得城市間金融實力的排名與GDP基本呈現正相關關係。

引入金融機構,成為城市在提升金融實力上最直接和最快捷的方式。與此同時,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的活躍度也是金融活力的最大加分項。

金融中心是金融機構密集、金融市場發達、金融服務高效、金融信息靈敏、資金流動自由之地。雖然各地均高喊金融中心的口號,但有的金融中心剛剛初綻光芒,更多的金融中心目前還收效甚微。或許,相比紛紛搶灘金融中心,各地更應該圍繞有實力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優勢區域,推動人口、資本、技術等要素的集聚。各地在打造金融中心時,也需要考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考慮區域金融中心的輻射範圍,形成與經濟增長良性循環、有輻射能力的差異化錯位金融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