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大戰,導火索竟然是這個?

吳楚大戰,導火索竟然是這個?

九年,吳使光伐楚,拔居巢、鍾離。吳所以相攻者,初,楚之邊邑胛梁之女,與吳邊邑處女蠶,爭界上之桑。二家相攻,吳國不勝,遂更相伐,滅吳之邊邑。吳怒,故伐楚,取二邑而去。《吳越春秋》

楚國在南方向來是不爭的霸主,數十個小國早早的就被楚國滅掉了,唯獨吳越兩國,倒是苟活了百年。其中的吳國,由於得到中原晉國的贊助,國力數年間發展到鼎盛,幾與楚國相抗衡。

吳楚小戰不斷,大戰不停,積怨很深,吳國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劣勢。到吳王僚時期,吳國重點發展軍事,形成全民皆兵的態勢,集結重兵連續攻打楚國多次,都取得重大勝利。不過,楚國好歹是大國,也是吃不得虧的,每次失敗後都會捲土重來,搞得吳楚邊境民不聊生,兩國小民之仇怨,也是越積越深。

當時,吳楚邊境有無數小村莊,兩國的民眾因為兩國大戰,也常常要分出哪個山頭是哪家的,由於當時的南方尚且有很多蠻荒之地,許多都未經開發,兩國的民眾又在持續開發這些土地,難免就會發生土地的爭端,發生械鬥也是常事。

吳楚邊境當時已經開始栽桑養蠶,桑樹枝繁葉茂,難免分不出邊界來。就有兩國的採桑女,為爭奪桑樹發生爭吵,引發兩個村莊的集體群架,兩國官軍也都參與,死傷無數。吳王僚視此為奇恥大辱,派兵偷襲楚國,奪得居巢、鍾離兩座城池,因為桑樹鬥毆的楚國村莊也直接被佔領,算是為吳國村民贏得了臉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