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故道,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前一句讲的是"对于掌握大道的人来说,天下追求大道的人都愿意聚集在他的周围,因为他能加持于每一个求道者,让主动愿意接近他的求道者们都会身心受益,宁静而平安健康。"乐与饵,过客止"是对前一句的对比和进一步的阐述,意思是"音乐和美食等声色犬马的东西也能吸引人的眼球,让执迷不悟的人驻足留连,沉缅其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岀这里的"过客"是人生没有方向的迷途者,他们不知道自已到底想要什么以及活着的意义所在。追求无形大道(大象)的人都可以自然达到平安健康,觉知生命的意义,那些为了有形的物质诱惑(乐与饵)而不能自己者,则会越活越累,庄子说"失性于俗,丧己于物者,是谓倒置之民",所以"乐与饵,过客止"里面的"过客"就是"倒置之民"之意。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故道,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所以"道"与音乐和美食有本质上的区别。音乐和美食都是通过感官的刺激而接收到的信号。大道则不然,品不出味道,看不见形状,听不见音声。也就是眼儿口鼻舌身意都无法感知它的存在。就是这样虚无缥缈的道啊,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都有可能被用完。比如太阳多少亿年后会燃烧殆尽,地球的资源在多少年后被开发得空空如也,现代科学似乎都能统计和计算出它们的消亡周期。而道家认为万物都是有无相生的,即万物都有它有形的部分和无形的部分,当有形的部分变化到一定的临界点的时候,无形的部分会源源不断地生成有形,这就是为什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事实上,我们都在演绎现代版的"杞人忧天",认为太阳会消亡,地球会消亡,地下煤炭、石油会消亡.......但万物生发的根源是永恒存在的,那就是虚空的道。我们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万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消亡,比如人类历史上王朝的更替。我们还是着相了,时代虽然在变化,然而历史的长河却依然奔腾不息。一个人的肉身消亡了,他无形的部分又会转化出另一个肉身,有一个始终存在不变的无形的大道以及阴阳之理,这个"道"和"理"始终没有消亡,它是永恒的存在。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大道为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比如我们一致认为有形生有形,怎么会无形生有形呢?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解。不理解的东西就认为是错误的。这是人类对事物本源认识的局限与盲区。我们说地下煤炭、石油是有机物的尸体几亿年的沉淀而生成的,这是人们的一种幻觉和臆测。就这样荒诞不经的言论,我们从小却认为是铁定的法则,不容置疑。事实上,现在很多被开采过煤炭的地方又有了新的煤炭生成,它们也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可以实现从无到有转化的。这就是老子说的"有无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