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今天想来说一说,写文章时的困惑。

平日里喜爱阅读,也注重积累。可是真到落笔之时,却会发现平日的积累能够浮现在脑海之中的少而又少。偶得佳句,也仅仅是只言片语,不能成文。这便是我平日写作存在的一大困境。

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我经常反思这一问题,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慢慢发现联想能力是影响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作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朱光潜《谈美》

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你自主地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比如我现在从“火”字出发,就想到红、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鲤的诗、鲤鱼、孔夫子的儿子等,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时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从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还记得当年上学时为写一篇作文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等到试卷发下来,作文分数往往不高。而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有些似行云流水,有些文采斐然,常常羡慕不已。

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自观文学之路,一路坎坷。自省写作之道,常常不得其法。就像是在摸黑行路,一路路磕磕绊绊。我之前总认为一篇美文,她的语言,事例总是灵感的迸发,其实随着阅历的丰富,我逐渐发现。好词好句是可以积累的,而真正有思想的内容是需要用心感悟的。为写一篇作文,而搜肠刮肚的寻找论据,绝不是我所说的联想。

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一种联想的高度。无病呻吟的文章,写得再优美终没有太大的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作”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我更加发现这句话的深刻之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经历过了磨难所写的文章更加深刻,这种合着时代的车辙而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终将如这些时代的英雄们一样永远闪耀着光辉!

世年寻梦生花笔,未若工诗赋沧桑

与其说追求所谓的联想,倒不如多体味些生活。生活永远是灵感的源泉,也是写作时联想的不竭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