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六字,讓我們看見中國智慧

曾國藩家訓六字,讓我們看見中國智慧

梁啟超評價曾國藩說:“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物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之大人也已”。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著名的人物,是晚清重臣,他一生致力於“立德、立功、立言”,在做事、做人、為官之道上有很大的造詣。


曾國藩對待子女的修身為學做了大量的實踐,更是總結出了“立志、勤勉、孝悌”六字真言。面對當下家庭教育東西方各種流派和學說的相互融合,哪些家庭教育治學理念更符合中國孩子,曾國藩的家訓治學家風無疑更適合中國社會家庭實際。


一、立志。


曾國藩說:士人要有志、有識、有恆。意思是,想做一名讀書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首先要樹立志向,所謂有志,就是要有志向,不甘為下流;有識,是說既然選擇做學問,就要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天下學問不是一蹴而就,應該知道學無止境;有恆就是有恆心,沒有做不到不成功的事情。

曾國藩家訓六字,讓我們看見中國智慧

所謂的有志、有識、有恆,對於曾國藩來說,他一生致力於立志,早在少年時代,雖然出生耕讀世家,但是14歲的時候他便熟讀《周禮》《史記》等文選,曾國藩從一介平民進入仕途後,到後來一直穩步前進他深知立志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一個家族的興旺有多重要,因此,他在各種給他兒子的書信中多次提到立志。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兒童的發展最終脫離不開社會的發展,只有一個人進步理念和社會的發展方向緊密結合起來,一個人才會有成就,一個家庭才會興旺發達,所以古代人很早就清楚,立志只有和社會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才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對社會發展有用成才。


對於有識,在這裡說的是一種做學問的謙卑態度,學無止境,在學習上不能固步自封,當年曾國藩的兩子一個喜歡西方社會學,一個喜歡數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不懂,但是自己認真學習,給孩子一些學習心得和見解。


“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他說,做事貴有恆,如掘井見水,璞玉見玉,如雞孵卵,必須持之以恆。現在社會科技進步,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曾國藩一生勤勉書法、為官、立言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曾氏後人也頗有建樹。


二、勤勉。


勤勉不僅是讀書要勤勉,持家做事身體力行也要勤勉加持。比如曾國藩在全勸勉自己子女讀書一事上,要求看、讀、寫、作一日不可避免,做學問要從這四字上下功夫,可見為學者勤勉篤定,看書是攻城略地,讀書則深溝堅壘,看書“日知所亡”,讀書則是“無忘所能”,每天勤於練習寫字大幾萬。


曾國藩家訓六字,讓我們看見中國智慧

曾國藩持家勤勉,雖然長期作戰,但是和家裡書信來往不斷,曾國藩一生堅持寫書信,做書札,與家書中,對於教導孩子有理有據,對於親戚好友,人情來往到位到禮 ,文字懇切,字字傳情,勤勉讀書做事溢於言表。


曾國藩為軍事主官,軍中大小事物事必躬親,從帶兵大戰用兵方略,到將領任用識人之道,曾國藩無不悉心俱到。比如曾國藩在說練兵之道,必須營官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宜須臾稍離。


曾國藩在要求家庭成員還是部署屬下,都要勤勉與事,子女勤勉讀書,勤勉家務事,家族成員做到勤勉持家,不能貪圖享樂,要求子女要勤於閱讀經典聖學,要求子女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家族內要勤於家務勤於學業,不能滋長鬆懈放鬆風氣。


三、孝悌。


曾國藩對於曾國荃書信來往頗多,他致力於平輩之間的和諧融洽,也是給自己的子女做出了表率,“和以治家”是曾國藩家訓的重要內容之一,晚輩尊敬長輩,長輩愛護晚輩,兄弟之間勤勉督促,相互幫助,他教育孩子要長存“休慼一體”的觀念。


曾國藩家訓六字,讓我們看見中國智慧

曾國藩在給紀澤的信中說,提醒作為下輩之長,須常常存個樂育諸弟之念。對於家族教育的傳承上,曾國藩說,官宦之家,家族興旺傳承一代,商賈之家,家族興旺傳承三代,耕讀之家可以傳承六代,孝悌之家可以傳承十代之久。


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祖輩最講究治家之法一早起、二潔淨、三誠修祭祀、四善待親族。凡親族鄰里來家,必恭敬款待,有急必賙濟,有喜慶必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吊。


曾國藩一生寫了大量的書信,涉及內容很多,在教育自己孩子勤勉讀書上更是諄諄教誨、誨人不倦,從寫書信談及學習方法,到耳提面命親自教導花費大量心血,就今天看來,對於當下教育孩子治學、立身、修為作了大量實踐,指導意義已然重大。


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有他的帶兵之道,也有他的治家修身之說,在家風家訓上,曾國藩持家理念獨步天下,和以治家,勤以持家,立志、勤勉、孝悌六字真言,對今天的家訓家風傳承上猶有借鑑意義。


曾氏一族,後輩子女多為青年才俊,大兒子曾紀澤是清代著名外交官,先後駐英、法、俄大使,二兒子曾紀鴻,兵部武選司郎官,一生酷愛數學,自學成才,著有很多數學名著,其孫曾廣銓官至兵部員外郎,孫曾廣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孫曾約農​為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