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大家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其中写作文这一项排在了第一位,可见怕得的程度之深。


不得不说,写作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生活经验不足、词汇积累不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在此情况下,也有许多指导书出现。他们强调写作文要“主题鲜明、层次清晰、要有意义、要会讲故事…….”这些说的都没错,可是如何做到呢?好像怎么也讲不清楚。


自我写作这几年来,家里的亲戚朋友不时会来问:怎么教小学生写作文呢?如果去写一件难忘的事呀?娃春游的作文该怎么改才能看起来不像是一篇流水帐呢?面对这些问题,其实我也很苦恼。因为我实在不了解现在小朋友们的生活,也不能用成年人的写作方式来要求他们。最后,被问多了,只好说,要孩子们多读好书,学习好作文。


最近,看到这本尚爱兰写的《作文课》,通读一遍下来,如获宝物。觉得它可以弥补对于亲朋好友小孩作文指导的遗憾。为什么这么讲?

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首先,这本书给我整体感受就是好读,是专门什对7—12岁小学生所写的。其次是书中讲到的方法好操作、易练习、可多变,很实用。重要的是,这本书并非很枯燥地讲方法论,而是以场景化的方式展开,书中的老师分别教三个小朋友(文文、铭铭、依依)一起学习,非常有代入感。


下面分享三点小学生写作文常遇到作文难题破解方法:


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一、 写妈妈的作文要怎么写


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相信是每个小学生必写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看似普通又好写,可是一旦写起来,往往会写得没什么意思。有一回,听一个老师演讲,他讲到他的学生在写妈妈时,一个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写到自己生病了,妈妈在寒风中背着自己去医院,很辛苦。结果,老师给他们的批语是:下次请你妈妈一定要打个车去医院。


在书中,尚爱兰老师也提到,写妈妈时,小学生很容易把妈妈写在家政人员。她们天天做家务、照顾家人等等这些,似乎所有的妈妈都只有这个样子。可是,明明她们就是不同的,她们肯定有自己的工作、爱好、性格。从后者下笔,就会与众不同了。


比如书中说到,可以和选取妈妈的一个突然的点来写,比如妈妈的唠叨、善良、勤快等等小故事展开。从小点展开,让别人看到妈妈的特别。书中依依小朋友就写她妈妈在冬天带她去梅花的故事,这就很有意思了。


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二、 春游、秋游怎么写


小学生喜欢参加春游和秋游类的游玩活动,但是,一说要在玩后写篇作文,估计都会头痛了。要么写在一篇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流水帐,要么写成一篇由词语堆砌而成的风景介绍文。


那要怎么破呢?

答案是换个角度看这场游玩

每一次出去玩的过程中,其实不光只有看到的风景是重点。同样的,在路上遇到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到别人讲的话、吃到的东西,都是游玩的一部分,这些也都是可以写的素材。


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三、 作文要有画面感和节奏感


小学生写作文很容易写得笼统。比如写一个人,就直接写:她穿着一条裙子,看起来很漂亮。怎么样的裙子?白色的还是红色的?为什么穿着这个裙子就很漂亮了。这样的表达会留给人们很多疑问,也就是让人读起来会很迷糊。这就是没有画面感的表现。


比如,书中举例:

桌上有一杯饮料。

桌了有一杯可乐。

看,第二句话,是不是就很有画面感。读到这句话,你一下子就能就一个清晰的画面感,而且仿佛就感受到了可乐的颜色、气味、口感。这就是画面感的魅力。也就是写作文中细节的处理。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作文中的节奏感。


写作文也像是一首音乐一样,它有开端、高潮、结尾,这样的起伏感,读起来才有意思。比如书中举例的朱自清先生写的《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是刚刚睡醒的样子…….读起来欢快跳跃。


这就是好的节奏感。

像是电影镜头一样,要有慢镜头、快动作,要定格,也要移动,这样的组合,都可以用文字去表达出来。


学习这本书的写作小方法,让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当然,书中全部五章的内容还有许多方法细节可以用,并非只有以上三种,以上讲到的三点,是小学生在写作文常遇到的三个分支点,选取这三点来明白,这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说明。第一点中的写妈妈的方法,可以套用到其它写人物的表达中,第二点的游玩经历,可以写到难难忘的事、特别的经历等等同类型的命题之中。第三点的细节处理,是每一篇作文都可以用到的法宝。


写作文固然有千变万化的主题,不过,一旦我们教小朋友们学会以上基本的方法,那么任它主题怎么变,都不会被难倒的。


我个人最为喜欢书中的尚爱兰指导小朋友们写作文一个点是启发。比如有同学们看到一个新的主题不知如何下笔时,尚老师会用看动画片、看图册、观察植物、看视频等方式去启发他们,让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去思考、联想,进而得出自己的写作结论。我觉得

这一点,值很很多老师和家长学习起来。


最后,我发现,这本书虽是指明给写给小学生的作文指导书,但是,我这个成年人看了,也觉得收获不小。虽说我已到了不再写作文的年纪,不过,在这个信息时代,文字表达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刚需技能了。如何清楚地讲好一件事、表达一个观点、介绍一个人,都需要进行练习。而书中的教给小学生练习表达、写作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来。


所以说,这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也适合成年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