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多年前,看過一個演講,講香港的社會問題,其中也談到住房問題,這位演講者甚至認為,老百姓的住房難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後來,內地的媒體也是經常有對香港住房問題的報道,我們也才知道,在華麗的大都市背後,還有很多的普通老百姓甚至連起碼的住房都沒有解決。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解決香港老百姓的住房問題,首先面臨的是制度問題,內地城市在房地產業發展初期,也借鑑了一些香港的住房政策,但是,內地城市,通過建設多種性質的住房,很快就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現在人居住房達到近40平米,戶均有1.5套房。據資料顯示,香港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1平方米,是全球人均住房面積最小的城市。另一個問題,是土地問題,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供求關係的嚴重不平衡也是香港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據統計報告顯示,在香港100平米以上住宅僅佔市場總量不到10%,一般都被稱為是豪宅了,其他住宅90%以上為中小戶型,現在,住房問題有過之而無不不及,籠屋、棺材房、劏房、隔斷房都已經很普遍,還有非法建設的天台屋,不是一房難求,甚至說是一個棲身之地難求,都不過分。有大陸去香港工作學習的朋友們反映,一間只能放一張床、一張桌子的三四平米的空間,月租金都要萬元左右。傷不起啊!傷不起!所以,具有一套房屋在香港就已經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內地在前些年,提出的90/70計劃,這幾年北京的兩限房仍然在堅持這個90/70標準,就是跟據香港政府施行的“居者有其屋”制度來的。這個計劃的實施,確實也改變了內地前些年貪大求洋的風氣。據瞭解,香港小戶型的形成與設計幾乎是圍繞著公屋展開的,近年來,一些商品住宅也開始大量建小戶型。在香港,一套70平方米的戶型總價達到300萬港元以上,90平米以上的住宅,一般需五六百萬元,令大多數香港人,因為無力承擔而不得不選擇戶型小、總價低的房子。所以60平米左右的房子在香港較常見,可謂緊湊型戶型的典範。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一般而言,香港的小戶型兩居室平均每戶面積約60平方米,一些40平方米的戶型為了遷就居住人口的需要也是設計成兩居室,一些65平方米則可設計成三居室。實際上,自政府1973年設立了統一的房屋委員會後,公屋的規劃設計也趨向統一。隨著居住標準的提高,香港公屋先後出現了和諧式、康和式以及新十字形公屋。

一個一居室套型,包括廚房、衛生間、陽臺,以及一個可以多種分隔、做多種用途的開敞空間(可以作為臥室、起居室、餐廳等)。一居室的使用面積是40平方米,組合後的兩居室、三居室單元面積也僅達70平方米和85平方米左右;康和式公屋在面積標準上有所提高,只有兩居室套型(使用面積46平方米)和三居室套型(使用面積60平方米),所有的三居室套型都設附屬主臥室的衛生間;新十字形公屋則在套型佈局上,空間動、靜分區,更加註重功能合理配置。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其實,香港一直也在圍海造地,但是,圍海造地的侷限性也很大,速度慢、質量差、成本高,對環境也有負面影響。遠水解不了近渴,最近,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成立的香港發展研究基金提出建議,中央政府在鄰近香港的區域撥地給香港建立新社區,參考澳門的橫琴模式,由香港特區管轄,實行香港法律,政府可作出整個社區規劃,興建公屋、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並邀請發展商興建私人房屋及商業樓宇等。首階段撥出30平方公里用地,容納60萬至70萬人口,首選是鄰近香港的中山、珠海等大灣區城市。

鄭耀棠在與傳媒聚會時表示,香港迴歸21年來,地價騰貴,土地儲備大都納入私人地產商囊中,基層住房缺口愈來愈巨大,現在輪候公屋人數已逾27萬人,超出公屋申請門檻又買不起私樓的港人更數以十萬計,而基層困居劏房怨氣累積,隨時有些導火線就會形成燎原大火,威脅社會穩定。可以說,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建議,堪稱“香港版的雄安新區”。如果獲得中央批准,將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起到錦上添花,甚至“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有人提議,可以規劃的飛地面積更大一些,不一定在半島,可以向山區發展,解決200萬人香港人的住房問題,讓香港輕裝再出發。【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20年5月9日】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香港9成人蝸居,100平米以上的豪宅還不到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