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文/DL

记者,记录人间值得。


01


若要把2020年做个比喻,不妨将其比作大海上掀起的一阵狂风骤浪,人类就栖息于海上漂泊的一叶方舟中。

舟上的人们抬头望,每天都有形态各异的云朵从空中飘过,恰如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身边发生

一个个热点新闻如浪花般卷起又跌落,升涨又消退;有时前方突然现出一阵风暴潮,类似一次大热点事件的爆发,不一会儿又如海市蜃楼般消散不见,让人迷了眼。

在这种种空泛迷虚的现象下,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是每一位航海士需要去辨别求证的事,即所有媒体人肩负的职责。

《聚焦》,就是一部讲述几位新闻工作者在一次“大海潮”中努力辨别方向,竭力靠近并揭露风暴中心的电影。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02


影片中的主角是四名在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栏目工作的记者。

他们得到了新主编指派的一个新任务,要去调查一件尘封已久的案子,一位天主教神父猥亵教区内儿童的案件

接过任务后四人便展开行动。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案件所呈现出的走势越发错综复杂。

通过层层的追索,他们从一名神父挖掘出了背后至少有87名神父都有此类娈童之举,从一起个人案件牵扯到了其后一整套受教会包庇的群体性犯罪事件。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8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一名神父不只侵犯一名儿童,而这87名神父还常年游走在波士顿各个教区里,被他们的魔爪所伸向的儿童人数之多,实在难以想象。

因此,这个真相对于他们的震撼程度,绝不亚于今日我们获知有几十万人在浏览国内外“n号房”网站时的冲击心理。

换言之,他们这次要做的,不只是将一名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而是要揭批一整个教会体系。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明晰了这个沉重的事实后,几人并没有急着去报道。

因为,一个真正具有职业操守的记者,永远不会靠片面之词去拼凑一篇文章,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调查取证,一点一滴去还原真相。

在达成共识后,聚焦小组便开始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波士顿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查。

这个过程,也是相当艰辛且漫长的,中途还遇上了“911”重大事件,所有新闻都必须为其让步,让其优先报道。

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把这起“神父案”就此搁浅,而是坚持经年累月做着种种沉稳而琐碎的日常工作——

联系记录、跟踪采访、四处奔走、死缠烂打,甚至彻夜未眠,只为了证实一个“大家都知道却秘而不宣”的真相。

为了保持情节该有的张力,影片的镜头推进很快。

而在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背后,究竟凝结了多少战斗在一线的媒体人的辛酸和付出,只有当事人才知晓。

也正是在这样一步步的琐事处理中,才逐渐凝聚起了改变现状的力量。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03


电影的主要内容便是围绕着这段取证的过程展开。

难得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强调任何主角光环,不刻意渲染紧张感,也没有着重凸显正反两派的冲突关系,更多的是以沉稳克制的态度展现出这帮媒体人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坚守住职业道德,举舆论之力与强大久远的教会体系相抗衡。

虽然题材较为敏感,但也成就了其最大的优点:真实

这无疑也是对责任媒体人和传统纸媒的一次礼赞。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这里的教会,在我们听来多少有些不痛不痒的距离感,但对于大多数西方民众而言,教会是其精神归属的场所,不可亵渎。

美国社会向来爱标榜“自由”,舆论自由是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你可以去报道政府的丑闻,可以批判官场的黑暗,可以指摘领导人的丑态,但若要挑战教会的权威,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何况他们要对抗的不是一两个居心叵测的神父,而是在背后隐瞒和庇护这些污点神父的庞大的教会体系。

所以就不难想见,他们当时背负的责担之重和在真相曝光后所引起的巨大舆论反响了。

但电影也没有夸大这份职业的崇高。

多年前,在案件发生时,那些曾遭受过神父侵犯的受害者们也曾想着要向外界求助。

而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除了律师,便只有传播真相的媒体。

可悲的是,在最初,报社中没有人对他们的不幸予以重视,没有人在意过他们的申述和送来的资料,只是将其视为普通案件,任其不断被涌出的各类新闻所淹没,最终归于阒寂。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多年后他们再重返旧案时会遇到各种阻碍的原因。

教会的施压、证据的毁损、受害者的埋怨、旁观者的推脱,都曾令他们在调查过程中举步维艰。

而且在最后,那些作奸犯科的神父非但没有受到该有的惩戒,反而被转移到更高级别的位置上。

权利的至上,远不是一纸沉甸甸的真相就足以镇压的

但这篇轰动社会的报道也给了那些受害者们一个希望,让他们有勇气去说出自己曾受到的伤害,继续去谴责那些被保护伞遮蔽起来的人性蛆虫。

他们知道,虽然坏人还在法外逍遥,但还有那样一群有良知的记者,愿意为了他们而拼命,努力去探寻事件的真相。

他们就是一团揭露真相的火种,举起了那盏叫希望的灯,照亮了那些在黑夜中行走的人。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04


影片看完,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思考: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媒体人应该恪守的东西是什么?

是真实,还是利益?是选择发声,还是保持沉默?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媒体人手中的笔是一把利器。他们可以用文字揭示真相,也可以凭空捏造一篇报道,甚至可以颠倒是非,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获取更高的点击量。

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大多都受媒体的左右;连舆论的口舌也直接受媒体的引领。

在疫情发生的几个月以来,有太多的热点事件爆发后又归于沉寂。

“病毒来源”、“李文亮医生逝世”、“国内国外版n号房”、“许可馨事件”、“高管性侵案”……

这里面有些案件仍是一团疑云,有些则不了了之。

这很正常。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的浪潮中,大多数新闻都是转瞬即逝的。

一篇新的报道可以推翻另一篇旧报道,一件丑闻可以用另一件更大的丑闻来掩盖。

面对这些瞬息万变,民众也大多都是饮食男女,做不到时时去关注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

如此说来,果真如那位“辱国女”许某馨所说的,“只要冷处理,过三天就会忘了”吗?

真就忘了吗?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不,不是的。

只要还有一人在静待真相,事情就不会就此罢休。

只要还有人在坚守着媒体人的初衷,真相终有一日会昭告天下。

即便其权力再大后台再硬,只要证明有罪,舆论也能让她尝到口出狂言的代价。

事情发生至今,官方媒体还在持续报道着最新消息,不少网友也坚持网上打卡监督,势必要得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公平公正的结果。

许可馨,可谓是用其实际行动为我们演绎了:舆论是把双刃剑。

错误的言论会招来祸害,但正确的舆论导向也可以发挥出力量,为正义保驾护航。

而这也正是《聚焦》所要重点表达的——

新闻的自由和媒体的力量既要来源于具体的现实,又要传达出普世的情感;要维护住那些神圣的秩序,同时揭露出恶人面具下的万千丑态。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05


有一句话特别适合媒体人:看遍冷暖,深爱人间

身边有位朋友,大学学的是新闻传媒专业,毕业后当上了县区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走基层、做连线、写策划、赶片子,很苦又累且少钱的,平常聊天时总听她自嘲是“新闻民工”。

她也曾犹豫说要不要坚持走下去,但每当她宣传报道的文章真的在改变着社会,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时候,她都觉得很开心很骄傲。

这是这份职业带给她的莫大的精神满足。

当然,这只是千万新闻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在我们身边——

还有很多民生记者深入基层、探访民众,不断地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

还有很多战地记者勇闯一线、不畏战火,向全世界记录并传播战地的最新情况;

还有很多驻外记者坚定立场、高呼信仰,在国际社会上护卫着祖国的一席之地……

凡此种种,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记者,正在路上。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当今社会,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全新的媒体模式,信息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新闻舆论工作可谓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那在这些挑战面前,如何做才能彰显出一个媒体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答案在跟随着《聚焦》小组一起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就已经给出了——

一个真正的媒体人,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从众说纷纭的争议中明辨是非,从快速变化的实际中把握规律,且永远保持对真相的探究,永远尽力帮助弱者,永远对社会的进步抱有希望。

如此,才能不愧对“媒体人是桅杆顶上的眺望者”这一赞誉。

最后,借用一位父亲对记者女儿说的话,对所有在守望社会、记录时代、揭示真相的媒体人说一句:

你们风里来,雨里去,要多添衣服,小心着凉。

用《聚焦》喊话许可馨:扛起社会真实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