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邵旭峰

(完全原創,轉載註明)


當前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體制都比較接近,其源頭都是古代希臘、羅馬的早期三權分立制度。

古代三權分立,主要是貴族集團代表(元老院),還有全民大會(按照地域聚居區選人),以及主要負責領軍的勒克斯或者“皇帝”(西方的皇帝,最核心是領軍權)。

行政長官,從元老院產生。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最高決策拍板權,在元老院,財權也是。全民大會剛開始還有一定提議權,後來逐漸沒了——西方也逐漸進入中世紀。

說白了,就是一個財力決定的早期民主社會,即使皇帝,也得有財力,後來中世紀的教皇更是。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古代西方的“皇帝”和行政官不是一個人,也就是軍事指揮權和行政權是分離的。

後來,“皇帝”一度掌控行政,但本質上還是分離的。皇帝也曾一度掌控大部分元老,就是比較獨裁專制的情況。

中世紀開始後,教會和教皇,通過宗教掌控皇帝、元老院以及相應財權。


近現代民主政治源頭,則是17世紀(代表就是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在十六世紀,通過宗教改革,將宗教與世俗政治權力剝離,在光榮革命之後,西方紛紛開始將世俗權力制度化規範化執行——借鑑了古希臘古羅馬,但也有所發展——

大體,就是設立國家議會的兩個機構(眾議院和參議院,或下院和上院),設立行政體系及長官設立司法體系(不僅有解釋法律並判斷是非的法院,還有檢察體系,以及警察體系)。還有軍隊體系,最高拍板權在議會,最高領軍者(總司令)一般都同時是最高行政長官——這與古代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再次重申最高決策和最高執行權,行政長官負責的是執行,不是決策。軍隊司令,負責的也是軍事行動的執行,不是拍板決策——政權和君權的拍板決策都在議會。

與古代不同的,或者說是相反的,是西方政治開始由民說了算——當前發達國家,除過美國,基本都是下院掌握最高權力(就是決策、就是拍板權),參議院更多是個名譽機構和配角——無權駁回眾議院決議,只有擱置權,但如果下院2/3以上再次通過,上院就連擱置權都沒有了。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與其他西方與近似西方國家不同的,是美國最高決策權在參議院。

西方國家和近似國家的眾議員都是民眾直選,全國按照人數和眾議員數平均劃片選舉,幾年選舉一次(美國兩年選舉一次,其他很多國家都4年),有的眾議員多次被推選。美國也是。

美國參議員都是州議會選舉,每州兩名。六年一選。由於進入時間不同,所以每兩年淘換三分之一。其它國家參議員基本都是最高領導人授予的貴族等名譽人士,英國等還有神職人員代表。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就美國而言,總統4年選舉一次,國會則是兩年一選(眾議院全部重選、參議院淘換1/3),總統大選和國會同時進行,在總統任期的中間,國會自己另選一次。


綜合來講,美國眾議院主要是國內基本議案(財政、稅收、教育、基建、軍費等等)的提議權,國內基本議案的最終表決權在參議院。國外外交締結條約、軍事權,權力基本都在參議院,眾議院經常提議權都沒。

其它發達國家,所有提案權、表決權都在眾議院,參議院只有擱置權,但如果眾院三分之二通過,則即使女王國王,都回天無力。

最高權力在眾議院的,除過法國,最高行政長官(兼軍隊司令),都是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這些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經常不穩當,比如日本前些年,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法國總統和眾議員一樣,也全民直選。


美國總統選舉,先全民投票。投完之後,本州“選舉人”就把票全部投給得票多那個人,哪怕多一票也全部投給他。

美國每州的選舉人,人數和本州現任的國會議員(參眾兩院)人數等同。但選舉人不是國會議員,他只是投總統選舉票,即使沒有自然人,也有選舉人票存在。

美國總共535名國會議員(100參議員,435名眾議員)。

美國製度優勢何在?

美國總有535+3=538名選舉人。多出來的3,是華盛頓特區選舉人票。誰先得到過半選舉人票(270張),誰就贏得總統大選。

大多時候,誰得選民票多,就贏得大選,也有例外情況,比如特朗普,得到選民票少於希拉里,但得到選舉人票多——這裡的原因,與美國每州兩名參議院、按照人數劃分眾議員有關——主要是參議員沒有按照人數分配,每州兩名,人數少的州,在總統選舉的時候,有選舉人票優勢。


綜合而言,美國比其它國家優勢的地方在於:

一、全民直接能左右的眾議院沒有決策權,只有提案權,決策權在各州議會的代表參議員那。

由精英為國把舵,而不是草民,是為了避免庸俗低級的廣場舞一樣的多數人的暴政。

二,基本由全民直接決定最高行政長官和總司令,但不是完全決定。

比如美國全國範圍選民票少但選舉人票多的情況。

這樣的好處在於,無論如何,在一個州內,都由得選民票多的那個人得到所有選舉人票——在任何一個州,都是讓大多數人的意願佔先——多數人直接代表少數人,而不是兩派人的意見都作用於大選。從而保持大選在每個州的穩定性。

三,關於總統,不會直接和完全被波浪式民意左右。其他國家的行政長官(除過法國),則完全看民意,不看的話,自己的黨派就要喪失席位,如果不再是眾議院多數,行政長官自己也就自動退位。

當然,美國總統在第一任最在乎的,還是民意,因為第二任選舉,歸根還得靠民。

對總統的彈劾還有權力限制等,眾議院也只有提議權。最終決定權在參議員。


總的來說,任何一個國家,歸根是民意決定(但不民主國家的民意是散的,很難直接作用於國家機器,主要大規模造反才能作用一陣),但美國用間接代表民意、直接代表州議會(州議會則直接代表民意)的精英(參議員)為國家把舵——且任期6年是眾議員任期3倍、是總統任期1.5倍,從而保證政策的連貫性。

總統及副總統以下的政府部門領導和軍方部門領導(海陸空部長)、軍種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戰區司令等高官,都是總統提名,參議院表決——除過總統和副總統之外的高官最終任命權,也在參議院。

最高行政長官和總司令(總統),由民而生,由選舉人而定——代表每個州的多數人,從而保持州的政治穩定性。

美國在建國後,很快就成世界第一經濟大國——1894年,從此之後,一直到現在都是。最近幾年,世界經濟普遍蕭條,大多發達國家增長緩慢,但美國經濟一直領跑發達國家——2005年的時候,美國經濟還只有歐盟的89%,但到2015年,美國經濟已經是歐盟的1.1倍,這幾年,美國經濟增速還在加快,

現在或許已經超過歐盟1.2倍。英國脫歐和靠近美國,將更刺激這種此消彼長。

去除發展中國家主要依賴虛擬房產,還有中低端加工製造出口(投入大、利潤低)、資源出口的因素,美國經濟其實在領跑世界。世界每年利潤的40%以上美國拿走了。

這裡面的原因,除過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基礎和交通條件之外,同等重要乃至於更重要的,是其制度,保證了教育的領先、人才競爭、發展與吸納源源不斷前來的領先,尤其是國家大政方針從民起,但不完全被直接和混亂無序的民意左右。

這種制度,確實西方制度最優化的結果——當然,以後必然會進一步優化。

就當下而言,借鑑意義是很多的。

像俄羅斯那種,學西方的制度,玩東方的利益集團集權和情報治國,如不發展,只能導致其再次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