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小學文化寫出了《林海雪原》

1957年9月,曲波著作的《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立即感染了廣大讀者,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版再版,享譽中外,迄今國內印發近400萬冊,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轉業軍人,竟然撰寫出如此小說,創造瞭如此奇蹟!今天,我們走近他。

曲波:小學文化寫出了《林海雪原》

曲波

一、產生了寫書的念頭

曲波,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丰儀鎮棗林村),1923出生,貧農家庭。父親做過染匠,後來失業務農。他8歲上學,唸了5年半輟學,隨父勞作。農閒時節,閱讀了《說岳全傳》、《水滸》、《三國演義》等古典長篇小說。同時,他還愛看戲,經常趕廟會,成為《打漁殺家》、《群英會》、《鍘美案》等戲劇小迷。

1938年,15歲的曲波參加了八路軍,在膠東公學(今魯東大學)學習,確立了遠大志向,加入中國共產黨,思想覺悟明顯提高。他還利用空餘時間閱讀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呂梁英雄傳》、《新兒女英雄傳》、《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不少新作,為以後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4年夏,曲波從膠東抗大畢業,次年隨部赴東北作戰,歷任連長、營指揮員、膠東軍區報社記者等職。1945年,任東北民主聯軍牡丹江軍區第二團副政委。1946年冬,曲波奉命率領一支小分隊深入牡丹江茫茫林海、皚皚雪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剿匪戰鬥,終於殲滅了盤踞在威虎山上的匪幫,為當地群眾剷除了禍害,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範例,也為《林海雪原》的創作提供了豐富資源。

1948年11月,曲波在遼瀋戰役中身負重傷,被送入醫院治療長達半年。出院後,落下跛腳殘疾的他,離開了丹東海軍學校政委崗位,轉業齊齊哈爾機車車輛製造廠任黨委書記兼副廠長。他在一些發言、講話、報告中,有意穿插親身經歷的革命故事,深受聽眾歡迎,收到良好效果。他想:如果能寫成書多好啊,能讓許多的青少年受到教育,但又想到自己文化水平太低,產生了畏難情緒。

1955年農曆臘月31日夜晚,在大雪紛飛之中,曲波走在齊齊哈爾的大街上,觀看著歡度春節的熱鬧情景,感受著嶄新社會的祥和氣氛,撫今追昔,格外懷念為了創造今天的幸福生活,犧牲在林海雪原的楊子榮、高波等親密戰友,激情難抑,下定決心要寫出他們的英雄事蹟。從此,曲波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寫作。他不懂文藝理論、創作規律,總是隨心所欲,手到擒來,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但當寫了大約15萬字時,卻痛感由於自己掌握的文字太少,文不達意,竟然一氣之下燒燬原稿,重頭開始。當在齊齊哈爾寫出一半後,他被調到北京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繼續堅持寫作。1956年8月,終於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蕩匪記》。

曲波:小學文化寫出了《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封面

二、幕後功臣龍世輝

曲波家對面正是外文出版社,還掛著《人民畫報》、《北京週報》等不少小牌子。其中,一個小牌子上的字樣是《中國文學》。小說寫完後,曲波夫妻買了塊布將書稿精心包裹起來,就近送到外文出版社。當接待的工作人員知道是中文後微笑著說:“我們只出外文,不出中文。就是將中國文學作品譯成外文出版,在國外發行。”在接待人員的指點下,曲波夫妻又投送至一個機關、兩塊牌子的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接待人員對收下的書稿進行了詳細登記。曲波要求對方儘量一個月看完,採用與否都打個電話告知。

當時,國內出版社不多,作家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長篇小說稿件堆積如山,編輯又太少,很難做到及時審閱每一部書稿。一天,年輕的編輯龍世輝從稿件登記處領走了厚重的一大摞小說稿,打算在編完手頭的書稿後再接著審看。但當他打開稿件時,“林海雪原蕩匪記”赫然映入眼簾,只見每一疊稿紙都以色彩不同的毛線拴著。當他漫不經心地翻了幾頁後,竟然沉醉在故事中了。不久,當他讀完書稿後為發現了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新作興奮不已,急忙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樓適夷作了彙報:小說題材很好,基礎不錯,但還需要大力修改、完善。樓適夷當即指定他為該書的責任編輯。

當小說稿送到作家出版社的第20天,曲波接到了龍世輝打來的電話,只是簡單地說請他去出版社,曲波估計對方十有八九要退稿了。他趕到出版社屁股還沒坐在板凳上,就要稿子了。龍世輝微笑著說:“稿子我們看過了,很喜歡,決定採用。”但又接著說要好好修改,詳細地談了修改意見:小說在語言、結構上存在不少問題,文學性不強,嚴格地講只是素材的堆砌。但題材很好,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實,有改寫的基礎;小說中少劍波與白茹的愛情故事應當增加篇幅,獨立成章。龍世輝還就合理利用、適當取捨素材、妥善處理結構、突出文學品位等問題,耐心地地進行了講解。

  回到家裡,曲波根據龍世輝的意見,認真地進行了反覆修改後,將書稿又送回作家出版社。龍世輝看了後,認為比初稿好了,但還很不滿意。曲波誠懇地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一時三刻難以很快提高,請求出版社予以幫助。龍世輝想:要確實把自己的想法都落實好,對於一個只讀了小學的寫作新手來說,也真是太難為了。出於對新中國的熱愛、對革命文學事業的忠誠,他毅然接受了曲波的請求,一口答應下完成書稿的後續任務,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起來,甚至將部分章節進行了重寫。歷時3個多月,終於完成,定名為《林海雪原》。該書以解放前在東北剿匪戰鬥經歷為素材,藝術地再現了鬥爭的複雜性、艱鉅性,生動地塑造了楊子榮等革命英雄的形象,故事妙趣橫生的,情節驚險曲折,龍世輝非常看好!

曲波:小學文化寫出了《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劇照

三、問世後巨大的影響

《林海雪原》問世後,在國內被改編為話劇、電影、連環畫、戲劇、電視連續劇上映上演,還被翻譯成英文、俄文、日文、挪威文、蒙古文、越南文、朝鮮文、阿拉伯文等多種外文在國外出版。尤其是被改編為京劇《智取威虎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家喻戶曉,成為中國至今難以超越的藝術高峰,巍然屹立在東方,光芒四射!

曲波成名後,被調回部隊,授予上校軍銜。5年後又轉業到國家鐵道部機車車輛製造總局任副局長。1969年6月27日,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休息室,親切地接見了他,語重心長地說:

“你只讀過六年小學,家裡又窮,參軍後堅持自學,業餘時間搞創作。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黨培養的結果。你要清醒地認識到,《林海雪原》只是你的起點,不是終點;《林海雪原》只是你創作水平的基點,不是高點。你要多學習,多創作,寫得更好!”

此後,曲波奮發努力,堅持不懈,先後創作完成了《山呼海嘯》、《戎萼碑》、《橋隆飆》三部長篇小說和部分短篇文學作品,還寫了20餘萬字的自傳。

2002年6月27日,曲波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