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小学文化写出了《林海雪原》

1957年9月,曲波著作的《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立即感染了广大读者,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版再版,享誉中外,迄今国内印发近400万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转业军人,竟然撰写出如此小说,创造了如此奇迹!今天,我们走近他。

曲波:小学文化写出了《林海雪原》

曲波

一、产生了写书的念头

曲波,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丰仪镇枣林村),1923出生,贫农家庭。父亲做过染匠,后来失业务农。他8岁上学,念了5年半辍学,随父劳作。农闲时节,阅读了《说岳全传》、《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长篇小说。同时,他还爱看戏,经常赶庙会,成为《打渔杀家》、《群英会》、《铡美案》等戏剧小迷。

1938年,15岁的曲波参加了八路军,在胶东公学(今鲁东大学)学习,确立了远大志向,加入中国共产党,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他还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不少新作,为以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夏,曲波从胶东抗大毕业,次年随部赴东北作战,历任连长、营指挥员、胶东军区报社记者等职。1945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曲波奉命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牡丹江茫茫林海、皑皑雪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剿匪战斗,终于歼灭了盘踞在威虎山上的匪帮,为当地群众铲除了祸害,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范例,也为《林海雪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

1948年11月,曲波在辽沈战役中身负重伤,被送入医院治疗长达半年。出院后,落下跛脚残疾的他,离开了丹东海军学校政委岗位,转业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制造厂任党委书记兼副厂长。他在一些发言、讲话、报告中,有意穿插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深受听众欢迎,收到良好效果。他想:如果能写成书多好啊,能让许多的青少年受到教育,但又想到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产生了畏难情绪。

1955年农历腊月31日夜晚,在大雪纷飞之中,曲波走在齐齐哈尔的大街上,观看着欢度春节的热闹情景,感受着崭新社会的祥和气氛,抚今追昔,格外怀念为了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在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高波等亲密战友,激情难抑,下定决心要写出他们的英雄事迹。从此,曲波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作。他不懂文艺理论、创作规律,总是随心所欲,手到擒来,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但当写了大约15万字时,却痛感由于自己掌握的文字太少,文不达意,竟然一气之下烧毁原稿,重头开始。当在齐齐哈尔写出一半后,他被调到北京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继续坚持写作。1956年8月,终于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荡匪记》。

曲波:小学文化写出了《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封面

二、幕后功臣龙世辉

曲波家对面正是外文出版社,还挂着《人民画报》、《北京周报》等不少小牌子。其中,一个小牌子上的字样是《中国文学》。小说写完后,曲波夫妻买了块布将书稿精心包裹起来,就近送到外文出版社。当接待的工作人员知道是中文后微笑着说:“我们只出外文,不出中文。就是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出版,在国外发行。”在接待人员的指点下,曲波夫妻又投送至一个机关、两块牌子的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接待人员对收下的书稿进行了详细登记。曲波要求对方尽量一个月看完,采用与否都打个电话告知。

当时,国内出版社不多,作家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编辑又太少,很难做到及时审阅每一部书稿。一天,年轻的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领走了厚重的一大摞小说稿,打算在编完手头的书稿后再接着审看。但当他打开稿件时,“林海雪原荡匪记”赫然映入眼帘,只见每一叠稿纸都以色彩不同的毛线拴着。当他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后,竟然沉醉在故事中了。不久,当他读完书稿后为发现了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新作兴奋不已,急忙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楼适夷作了汇报:小说题材很好,基础不错,但还需要大力修改、完善。楼适夷当即指定他为该书的责任编辑。

当小说稿送到作家出版社的第20天,曲波接到了龙世辉打来的电话,只是简单地说请他去出版社,曲波估计对方十有八九要退稿了。他赶到出版社屁股还没坐在板凳上,就要稿子了。龙世辉微笑着说:“稿子我们看过了,很喜欢,决定采用。”但又接着说要好好修改,详细地谈了修改意见: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文学性不强,严格地讲只是素材的堆砌。但题材很好,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有改写的基础;小说中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故事应当增加篇幅,独立成章。龙世辉还就合理利用、适当取舍素材、妥善处理结构、突出文学品位等问题,耐心地地进行了讲解。

  回到家里,曲波根据龙世辉的意见,认真地进行了反复修改后,将书稿又送回作家出版社。龙世辉看了后,认为比初稿好了,但还很不满意。曲波诚恳地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一时三刻难以很快提高,请求出版社予以帮助。龙世辉想:要确实把自己的想法都落实好,对于一个只读了小学的写作新手来说,也真是太难为了。出于对新中国的热爱、对革命文学事业的忠诚,他毅然接受了曲波的请求,一口答应下完成书稿的后续任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起来,甚至将部分章节进行了重写。历时3个多月,终于完成,定名为《林海雪原》。该书以解放前在东北剿匪战斗经历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生动地塑造了杨子荣等革命英雄的形象,故事妙趣横生的,情节惊险曲折,龙世辉非常看好!

曲波:小学文化写出了《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剧照

三、问世后巨大的影响

《林海雪原》问世后,在国内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戏剧、电视连续剧上映上演,还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挪威文、蒙古文、越南文、朝鲜文、阿拉伯文等多种外文在国外出版。尤其是被改编为京剧《智取威虎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至今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峰,巍然屹立在东方,光芒四射!

曲波成名后,被调回部队,授予上校军衔。5年后又转业到国家铁道部机车车辆制造总局任副局长。1969年6月27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休息室,亲切地接见了他,语重心长地说:

“你只读过六年小学,家里又穷,参军后坚持自学,业余时间搞创作。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党培养的结果。你要清醒地认识到,《林海雪原》只是你的起点,不是终点;《林海雪原》只是你创作水平的基点,不是高点。你要多学习,多创作,写得更好!”

此后,曲波奋发努力,坚持不懈,先后创作完成了《山呼海啸》、《戎萼碑》、《桥隆飙》三部长篇小说和部分短篇文学作品,还写了20余万字的自传。

2002年6月27日,曲波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