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打车费用几千块钱:孩子过度消费,戳痛了谁的教育

01


前些日子,一位初中男生打车要去1500公里的重庆,张师傅是一位网约车司机,起初觉得自己接到一个大单,又考虑是个孩子担心拿不出钱,犹豫再三还是跑了这趟生意。


到了目的地,车费高达五千多,孩子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得为由,拒付全部车费,张师傅一着急报了警,之后,警察协助双方进一步解决问题。


网友们一片骂声,有说出租车司机不道德,在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孩子,不理性消费时,自己就应该不出车,或者出车之前要经家长同意,真是见利忘义。


还有网友指责家长过分,没有素质,即使孩子错了,也要付钱给司机,作为教育失败的父母,更不能不承担因孩子错误行为而产生的责任。


其实,网友们说的都没错,也都有道理。钱不是重要的,关键要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训,不过度消费,是一个起码的行为准则。


吃饭穿衣量家当,如何消费,如何合理使用金钱,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


家长给孩子的物质消费,一定要跟自己家庭经济收入相适应、相匹配。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是什么样的水平,家长都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孩子懂得什么叫量入为出。


如果孩子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存在偏差,父母给得再多,最终还是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让孩子的攀比心理更加严重。如果父母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也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打车费用几千块钱:孩子过度消费,戳痛了谁的教育


02


2019年2月26日凌晨3点多,陕西省西安市,21岁的花季少女从17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她的父亲冯先生,在整理女儿东西时,才发现女儿是被一家网贷公司的疯狂催债逼死的。


在女儿的手机里面,以及手写的账单上,详细记载着每个月几号需要还多少钱。原来,女儿从2015年11月开始一直在网上借了网贷,一开始只是借了几千块钱,然而她还了三年,都没有还清,仍然欠对方17万。


于是一直被网贷公司催债,可是每个月工资只有4千块的女儿,要还网贷8千块。更让冯先生心酸的是,女儿的支付宝里仅剩了7块钱,银行卡里仅剩里1块多钱。


随后冯先生加了催债人的微信,想跟对方对一下账,还没等冯先生说出他的想法,对方便开始对自己进行言语辱骂,甚至连自己刚刚去世的女儿,也未能幸免。


作为一个有工作的女孩,走到这一步着实让人心痛,花一般的人生,在自己网贷的那一刻就已经万劫不复了。


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也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保证自己个人消费不受到情绪的影响,尽量避免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又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


初中生打车费用几千块钱:孩子过度消费,戳痛了谁的教育


03

在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面有一期,小S的大女儿艾莉想要买一件价值1000元的衣服。


小s当即表示,才13岁的女儿,正在生长期、利用率并不高,不需要买这么贵的衣服,不能养成从小就养成花大钱的坏习惯。


但是,大S看过照片以后,很是赞同艾莉的审美,认为衣服虽然贵些,但很好看。

小S则强调女儿才13岁,消费超过1000块钱的衣服不合理,还希望女儿"不要再随便逛网络"。


虽然最后这件衣服被大S作为舞蹈比赛拿到冠军的奖励送给了艾莉。但是小s依然很理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女儿说:"这是姨妈作为冠军礼物奖励给你的。你要知道姨妈给你买东西这件事情,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的,所以不要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


小s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和认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是小s买不起这件衣服,而是确定了这一消费行为的不合理。


父母爱孩子,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这是每个家长的本能,问题是什么是:好,是经济价值昂贵、高端的物质消费品,还是精神层面的富足、优质?


因此,家长先正确引导孩子的物质消费观,再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富"起来。如果孩子形成了正确的消费观,自然也会懂事明理,不会盲目的索取、攀比,而且也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初中生打车费用几千块钱:孩子过度消费,戳痛了谁的教育


当然,在这方面的习惯养成,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因为父母的身教,永远是孩子最佳的学习途径。只要家长时刻提倡节俭,引导理性消费,那么,一定会为孩子做好榜样,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消费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