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凌城镇:乡村“美颜”,“面子”“里子”双升华

交汇点讯 一条条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处处沟塘清水照人影……近年来,睢宁县凌城镇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乡村既“上档次”又“接地气”。

凌城镇新李村水美如画

党建引领,“面子”更靓丽 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村民自觉行动+村里主动作为+镇里科学指导”的模式开展。凌城镇方庄村党支部书记祁长松说:“我们把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和拆除废弃圈舍建游园广场、美化环境的计划,逐家逐户和群众说清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大家都很支持。” 由于广泛的动员,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当地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方庄村共产党员单宇先后捐款20多万元;新李村3位年过7旬的老人手持小喇叭一直在乡间传唱环保知识;龙河村70多岁村民周翠兰把自家的红砖送到村里改水工程施工工地…… “以前这里就是垃圾沟,现在清理后修建公园,俺举双手赞成。”方庄村村民黄永贵主动当起了义务工,在施工现场,他停下手中的铁锹,开心地说,“你看这公园里的红砖,是俺们自家圈舍、户外厕所及废弃厂房拆除下来的废弃旧砖。俺们农村也有自己的花园了!”

党建引领,“面子”更靓丽 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村民自觉行动+村里主动作为+镇里科学指导”的模式开展。凌城镇方庄村党支部书记祁长松说:“我们把农村环境整治的意义和拆除废弃圈舍建游园广场、美化环境的计划,逐家逐户和群众说清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大家都很支持。” 由于广泛的动员,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当地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方庄村共产党员单宇先后捐款20多万元;新李村3位年过7旬的老人手持小喇叭一直在乡间传唱环保知识;龙河村70多岁村民周翠兰把自家的红砖送到村里改水工程施工工地…… “以前这里就是垃圾沟,现在清理后修建公园,俺举双手赞成。”方庄村村民黄永贵主动当起了义务工,在施工现场,他停下手中的铁锹,开心地说,“你看这公园里的红砖,是俺们自家圈舍、户外厕所及废弃厂房拆除下来的废弃旧砖。俺们农村也有自己的花园了!”

凌城镇棋杆村

变废为宝,“里子”更精神 “在凌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成为环境整治的‘发动机’。干群并肩战斗,手拉手行动,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凌城镇党委书记许祥春说。 凌城镇积极推行“变废为宝”机制,因地制宜利用旧物扮靓自己的家园,充分利用拆除圈舍旧砖、木材等资源,为困难户进行房屋改造、厕屋建设、道路铺设及修建菜园栅栏等,既做到了废物利用,又美化了环境,更温暖了民心。 凌城村80多岁的王范良是村里的困难户,原来他家只有3间房,做饭、睡觉都在一个房间,存在安全隐患。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委会利用村民的废弃旧砖给他盖了20平方米的厨房,里面灶台、锅、碗等一应俱全。 李久刚老两口,原在汪塘边的简易房居住。村里把汪塘边上其他村民的户外厕所、废弃圈舍等都彻底清除,经村民议事会协商一致,由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利用村民拆除的废砖、木材等,同时购买少许水泥,为老两口建了两间瓦房。搬家那天,老夫妻俩激动地抚摸着新门的边框,眼泪夺眶而出。 50多岁的王范启是残疾人,村里利用收集的废弃建材把他小商店门前的道路硬化了。 截至目前,凌城镇各村(社区)利用旧砖铺设道路地面约1500平方米,修建房屋12户,建设菜园栅栏约4000米,建设污水池3座,修建休闲小广场4个。

变废为宝,“里子”更精神 “在凌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成为环境整治的‘发动机’。干群并肩战斗,手拉手行动,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凌城镇党委书记许祥春说。 凌城镇积极推行“变废为宝”机制,因地制宜利用旧物扮靓自己的家园,充分利用拆除圈舍旧砖、木材等资源,为困难户进行房屋改造、厕屋建设、道路铺设及修建菜园栅栏等,既做到了废物利用,又美化了环境,更温暖了民心。 凌城村80多岁的王范良是村里的困难户,原来他家只有3间房,做饭、睡觉都在一个房间,存在安全隐患。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委会利用村民的废弃旧砖给他盖了20平方米的厨房,里面灶台、锅、碗等一应俱全。 李久刚老两口,原在汪塘边的简易房居住。村里把汪塘边上其他村民的户外厕所、废弃圈舍等都彻底清除,经村民议事会协商一致,由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利用村民拆除的废砖、木材等,同时购买少许水泥,为老两口建了两间瓦房。搬家那天,老夫妻俩激动地抚摸着新门的边框,眼泪夺眶而出。 50多岁的王范启是残疾人,村里利用收集的废弃建材把他小商店门前的道路硬化了。 截至目前,凌城镇各村(社区)利用旧砖铺设道路地面约1500平方米,修建房屋12户,建设菜园栅栏约4000米,建设污水池3座,修建休闲小广场4个。

垃圾分类新时尚

富民惠民,效益更增进 棋杆村党支部书记张言敏介绍,该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已整理出30多亩土地,建设了苗木基地等,3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万元。 新李村村民刘帅说,去年他承包、建设了40多亩“稻虾共作”基地,这些土地中有一大半是人居环境整治中整理出来的。“稻虾共作”小龙虾每亩产量为100多公斤,总收入约20万元,除去龙虾苗、人工等各项生产成本,纯效益超过10万元。若算上稻米收益,就更可观了。 前刘村充分利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发动群众,破解制约瓶颈,用毛巾、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兑换群众房前屋后的碎石等,统一集中到指定地点,然后出售给一家公司,获利近1.6万元。 张付村实行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一年能给村集体创收约1万元,群众既养成了好习惯,又从村里获得鸡蛋等奖励。 乡村美颜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倍增,文明素养也在提升,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面子”和“里子”兼顾,实现了双升华。 通讯员 顾士刚 许雪峰

富民惠民,效益更增进 棋杆村党支部书记张言敏介绍,该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已整理出30多亩土地,建设了苗木基地等,3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万元。 新李村村民刘帅说,去年他承包、建设了40多亩“稻虾共作”基地,这些土地中有一大半是人居环境整治中整理出来的。“稻虾共作”小龙虾每亩产量为100多公斤,总收入约20万元,除去龙虾苗、人工等各项生产成本,纯效益超过10万元。若算上稻米收益,就更可观了。 前刘村充分利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发动群众,破解制约瓶颈,用毛巾、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兑换群众房前屋后的碎石等,统一集中到指定地点,然后出售给一家公司,获利近1.6万元。 张付村实行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一年能给村集体创收约1万元,群众既养成了好习惯,又从村里获得鸡蛋等奖励。 乡村美颜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倍增,文明素养也在提升,凌城镇人居环境整治“面子”和“里子”兼顾,实现了双升华。 通讯员 顾士刚 许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