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秦国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秦朝,短短15年就崩溃了,为什么?

秦帝国偏向于法家,法家专制残暴,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尽管在国家用兵打仗的时代有效,但你要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却行不通。

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吕不韦: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吕不韦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于是他在《吕氏春秋里》把中原先秦诸子百家的各路文化,综合成一个文化系统,介绍给秦国,希望由此改变秦国的风气,这就是杂家。

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杂家讨论了哪些问题?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反对家天下之权集于一身。法家主张集权,主张君主一人专制,虽然很有效率,但是,他也极端脆弱,如果碰到昏君就立即崩溃。

一旦一个人,处在一种高权力的封闭之下,他特别容易出错,因此集权的高效率,根本抵不住极权犯错的可能。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一直是专制制度,因此,对中国用词叫“积贫积弱”,治国日久,应该国家越来越强盛,结果积的是什么?越积累越贫、越积累越弱。

极权政治,是一个非常危险,非常脆弱,非常缺乏稳定性的政治管理模型。

吕不韦其实非常了解:极权者很容易犯错误。有人认为极权就是高效率,集举国之力做一件事确实有这个效率。但集权体制下,一旦犯错就是毁灭性的,而且犯错的概率远大于高效率的概念。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这一点,这就是几千年集权史,带来的是积贫积弱的结果的原因。

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当年的吕不韦没有几千年积贫积弱的经验,但是他在秦国做了10年宰相,非常清楚秦国的这种专制“法家体制”,仅用这一脉文化,不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因此他主张:反对家天下,反对极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在《去私篇》中讲“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也就是要用权限来管理国家,要用统治者的内在集体智慧来管理国家。

虽然他当时提不出“民主”的概念,但是他反对极度的独裁和集权。

“民主”&“民本”思想

吕不韦提倡尊重民意,也就是回用孟子的"民本"说。

虽然民本不是民主,但在专制体制下,对民本加以关注,也就是对民生加以关注,是极权者或者统治者,能够稳坐天下的基础。

缺乏民本思想,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畏惧。法家对这些方面是缺乏视野。

“本”在古代汉语中是根基的意思,民本思想就是注重国家根基的思想。爱护百姓、注重农耕就等于维护国之根本。古代统治者总是以“爱民如子”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准则。

“民主思想”和“民本思想”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民主,是在法理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讲求人人平等,否定“君权神授”,强调“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爱护”的身份,人民参与国家治理。

吕不韦提倡尊重民意,他在务本篇中讲"宗庙之本在于民",接着讲,“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这跟孟子的说法非常像,然后他赞成“修齐治平”的圣人政治,就是把儒家学说介绍到秦国来。

无论法家、儒家都非长久之计

大家想想,秦国统一天下的强盛程度,当时是何等的威武,结果仅仅15年亡国。都是因为过于依赖法家的集权统治思想。

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西汉早年贾谊写《过秦论》,讨论秦朝的施政,检讨秦朝政策的过错。由于汉朝吸收了秦朝只用法家之学统治天下的这个错误,检讨了这个问题,先是采用道家思想,最终立儒教为国教。而且,也不是一股脑采用儒家。

秦朝立国15年崩溃,吕不韦的“民本思想”,和“民主”差距在哪?

两汉实际上接受了吕不韦的思想,把法家,阴阳五行,道家,儒家都融合在其中,做成了一个实际上以儒家为纲领的杂学体系

。结果汉朝在中国竟历时400年(两汉加起来),它说明什么?

诸子百家之学的汇合,人类文化不能偏废,不存在“永远正确”的学说:汇合之学,多元文化,接受不同的声音,才是实务操作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