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坑,醫藥企業千萬別踩

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鄭金平


在後疫情時代,非處方藥工業企業何去何從?作者認為,有三大機遇可供把握,有四個大坑要避免掉入。


機遇一:用領先半步的營銷管理方法,大幅提升企業銷量和利潤。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當大多數藥廠以在廣東普寧、河北安國等醫藥批發市場設業務洽談銷售點為主要銷售手段時,深圳南方製藥廠在全國第一個以投放藥品廣告的方法拉動銷售,三九胃泰一炮而紅,在銷售額和利潤上遙遙領先於同行。


當許多藥廠還在採用底價招商銷售模式時,吉林修正藥業率先採用內部員工層層承包模式,直接打通渠道,控制終端。

營銷管理方法的創新有兩種,一種是顛覆性的,一種是模仿+改良。非處方藥市場已非常成熟,各種法規政策對行業限制也較嚴格,如今在營銷管理方法上搞顛覆性創新已不太可能,但是模仿+改良式創新還是很有可能的。

較早效仿深圳南方製藥廠投放藥品廣告的幾個藥廠都收益頗豐,較早效仿吉林修正藥業模式的藥廠也都賺了不少。


隨著行業內效仿新方法的廠家越來越多,效仿者逐漸獲取不了任何優勢,當初所謂的先進方法,會降格為行業的標配。從先進方法降格為標配,通常會有兩年以上時間,充分利用好這個時間差的企業,業績會超出期望。


未來,非處方藥工業企業在營銷管理方法上的創新,可以考慮兩個方向:一是企業更加平臺化,類似淘寶、滴滴、美團那樣,企業拿固定的低比例毛利,讓各級員工唱大戲,做主角、拿浮動的大頭利潤;二是線上線下更多更好的融合,有些以前只能在線下做的事,也可以在線上做,通過線上輔助,使線下效率更高。


機遇二:以卓越的品牌建設取信於渠道和社會大眾,享受品牌溢價,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品牌藥品是指質量更好及服務更優的藥品。許多人將廣告藥品等同品牌藥品,這是對品牌的誤讀。


一切不具備更好質量的藥品和企業,即使做了再多的廣告,都是空中樓閣,隨時會被認清真相的社會大眾打回原形。而那些一以貫之追求更好質量的藥品和企業,無論是否做了廣告,會越來越被社會大眾認可。


非處方藥工業企業,要樹立正確的品牌觀,追求更好的藥品質量、提供更好的藥品服務。任何時間進行品牌建設都不晚,何況當下國內藥企的品牌基礎並不牢固,後來者要趕超並非太難。

機遇三:建立分時分層的股權激勵機制,全方位提升企業競爭力

你工作,我給薪酬,這是僱傭關係,你的企業裡有我的股權,這是合夥關係。企業用股權,可以極大的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也極大的提高被激勵對象的工作積極性和戰鬥力。


股權激勵是以虛博實,給某個員工或團隊設置一個目標,達到了就給予多少股權,沒達到就不給。給也可以分階段,以不同形式給,比如:達成第一個時間段目標的,只給予股份分紅的權利,達成第二個時間段目標的,再給予註冊股。


國內醫藥工業企業在股權激勵這一塊都做得很粗糙,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不久的未來,懂得股權激勵並能合理充分利用的醫藥工業企業,或許就是藥界的下一個騰訊和下一個阿里。

下面簡單講下要避免掉入的四個大坑:

第一個坑:產品坑

很多醫藥工業企業掉入過這個坑,損失不小,以後也還會有企業掉入。


對於非處方藥而言,一個被視為黃金單品的產品是否能賣好,需要事前充分的調研,周詳的策劃,以及小範圍的銷售測試之後再全面上市,在全面上市後仍要不斷觀測、調整,才是上策。

第二個坑:人才坑


引進一個人才或一個人才團隊,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是要補短板還是讓長板更長?是要引進資源、方法,或者加強執行力?籠統地說要人才來提供更好地銷售結果,而不先對雙方能否有機結合、優勢互補進行評估,是不可行的。


某個人或某個團隊在某個企業取得成功,有些顯而易見的因素,也有些待發現的因素,比如:企業老闆的暗中斡旋支持,周邊部門的全力配合。到了新企業後,如果這兩個因素沒有了,成功會打多少折扣?

企業在引進有成功經歷的人才或人才團隊時,一定要詳細分析人家為什麼會成功?引進後,企業要做哪些配合和改變?人才和人才團隊來了後,要做哪些調整和改變?雙方能否達成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繞過人才坑,獲取人才紅利。

第三個坑:廣告坑


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會更愛惜錢包,更理性,藥品仍是剛需,但是打了廣告的藥品並非剛需,消費者可以選擇少花點錢買沒打廣告的同類藥品。

如果企業確想打廣告,要有這麼幾個前提:


一是渠道已經打通並順暢,終端鋪貨率已達到60%以上或企業設定的數值;


二是銷售和策劃團隊已成形,人員數量與質量達到團隊建設要求;


三是對廣告訴求與內容進行過受眾反饋的多次測試,最好是在反饋後又經過修改、雕琢或推倒重來;


四是有整體的廣告規劃,而不是想一段做一段、吃一節剝一節,不僅是內容創意上的,還有投入的具體媒體和廣告預算上的動態調節預案;


五是對與市場銷售有關的所有的公司員工,進行投放廣告前的宣講和培訓,讓他們瞭解理通並予支持配合。

當知曉了這些前提,藥企就不會因盲目衝動而掉入廣告坑,並且有望成為那些規避了廣告坑的10%的幸運兒。

第四個坑:資金坑

一個企業資金不足,影響到正常經營,要麼去借錢,要麼用股權融資等等,而資金坑是指企業賬上資金過多,反而成了一個壞事。

有些醫藥工業企業因為賬上資金過於充裕,增設很多不必要的閒散崗位,打亂了團隊緊湊的陣形;添置了一些不必要的豪華物品,打破或沖淡了團隊樸素奮鬥的氛圍。時間久了,潛移默化,這就是吞噬企業整體戰鬥力的坑。

如果企業資金充裕,可以直接多給員工一些回報,可以在年底,讓員工領到三個月、六個月的工資等方式,既增強企業凝聚力,又不損害戰鬥力。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結合自己的產品線,優化營銷管理和品牌建設,避開資金和人才的坑,成為未來必須要考慮和斟酌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