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一直以來,“空間即服務”便是龍湖數字化的行動綱領。

2018年年會上,當龍湖集團CEO邵明曉首次提出“空間即服務”時,被認為是集團內的一個創新概念。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龍湖集團CEO邵明曉

邵明曉還解釋稱:“正如騰訊是做人和人的連接,阿里、京東是人和貨的連接。而龍湖要做的則是人和空間的連接。”

實際上,這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猶記2017年,WeWork宣佈進軍中國市場,彼時已年收入超10億美金,估值180億美金,一時風光無限。外界普遍認為,它才是“空間即服務”真正的踐行者和受益者。

但從“空間即服務”概念的提出,卻也能窺見龍湖的方向和野心。


無法撼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龍湖為什麼要做數字化?

邵明曉說:“放眼行業,中國已經進入平穩成熟的人口增長階段,人口紅利優勢正在慢慢縮減。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看到了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5G的速度是4G的1000倍,IOT會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技術方式,技術的變化會讓很多企業瞬間歸零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正如他所說,隨著上一代的老去和新生代的不足,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慢慢縮減。而人口紅利優勢的消失對房地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由於人口的減少和適齡勞動力的減少,建造成本上升的同時,需求也在大幅降低。

近幾年,我國房地產連續數年高調的上漲已經停止,開始進入相對理性的調整。而房價也處於一個上升乏力的階段。根據CEIC數據,中國房價增長按月比率在2010年至2019年十年間總體呈下降趨勢。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另一大原因是,房地產市場已逐漸從增量轉變為存量,城市土地供應量連年下降。不僅如此,政策的限制也削弱了開發商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房企已經不能僅僅把目光侷限於地產和傳統經營方式,只有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才能打開一條更廣闊的路。

而目光犀利的包括邵明曉在內的龍湖高管們,很快看清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智能時代”的降臨是多麼無法撼動,又瞭解了科技能夠在各方面為房地產行業、為集團本身帶來多麼巨大的利益,因而早早規劃了數字化的藍圖,爭做新賽道上領跑者。


四大航道推進器


數字化對龍湖意味著什麼?

2017年年末,董事會主席吳亞軍就在年報董事會主席報告的末尾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利用大數據、新技術主動變革,不斷刷新組織肌理,力爭在房地產這樣的傳統行業,生長出未來企業的格局與能力,築高競爭力門檻。”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


這表明以吳亞軍、邵明曉為代表的龍湖高管很早就將發展的目光投向數字化了。有理由相信這個想法的誕生還要早得多。但龍湖真正把數字化構想落於現實是在2018年邵明曉提出“空間即服務”戰略之後。

而龍湖開始數字化轉型舉措的第一步,就是大規模招納人才。這一舉動吸引了一大批資深IT界人士,比如曾任海爾集團首席信息官、數據官,微軟大中國區企業服務部首席技術官的殷浩,進入龍湖後他成為數字科技部首席數字官。以及曾任樂視信息化部總經理的張湘蕾、曾任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部門總經理的李博等。

在校招方面,龍湖尤其注重學歷、經驗,國內非211、985不收,並且將橄欖枝伸到國外名校。2018年8月,吳亞軍、邵明曉親自帶隊,走訪美國頂級工商科學校,以高薪吸引科技信息類人才。

一時間,龍湖數字科技部人員變動巨大。此部門即是龍湖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它承接“空間即服務”戰略,運用數字化前沿理論和工具,幫助龍湖在傳統地產、商業地產、冠寓和智慧服務四大主航道業務及創新業務線實現既有模式的轉型。


數字化“大躍進”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龍湖對於數字化幹勁十足。對內,龍湖實行智能化管理,如智能門禁、項目文檔電子管理、客戶管理等。對外,在傳統地產領域,龍湖通過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幫助分析既往投資模型,形成基於地塊條件、所在區域特徵、政策導向等因素而形成決策建議的投資模型工具;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加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帶來智能建造的新模式。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此模式也就是將投資、研發、採購、施工、管控、驗收、供應鏈管理等一系列開發管理流程做數字化處理。

在商業地產領域,通過探索基於深度學習、模式識別技術的應用,更高效、科學地管理龐大的商業中心;智慧服務領域的智能語音客服,運用了自然語音處理技術;在冠寓這一航道,利用智能管家、智能管理後臺,實現業務更上一層樓。

大張旗鼓地在數字化道路上行進了一段時間之後,龍湖“數字化”這頭猛獸似乎已經抬起了頭。但它後來的表現,是否真的如吳亞軍、邵明曉一眾高管設想得那般理想化?

龍湖的數字化探索的確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龍湖數字化猛加速的2018年,龍湖很快成立了全國首家專業提供新型城市服務的股份制產業龍湖悅來城市管理有限公司,它能在道路照明系統、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市容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智能化服務,比如對路燈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對電梯故障、管道漏洞實現秒級監控等等。

其後,龍湖打造多個科技化商業地產。如2018年9月開業的房山天街,即是依託Smart Mall智慧平臺,消費者可享受到停車、尋車、全方位無線網便捷上網、移動支付、優惠在線核銷、會員打賞、及時回饋、專享外送、室內導航等多項便捷服務。

11月,龍湖與美國亞美迪集團 (Amidi Group) 旗下全球頂級科技創新生態平臺Plug and Play達成戰略合作。Plug and Play擁有多個垂直領域的加速經驗,是全球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加速器之一。可以看出,龍湖想借助Plug and Play的全球創新資源,加速數字化轉型。


突然“啞火”


直至2020年,彷彿忽然之間,龍湖的數字化進程偃旗息鼓了。而三月份數字科技部前首席探索官殷浩的離職更暗示了龍湖在數字化道路上所遇到的阻礙。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究竟是什麼困難,讓這頭猛獸萎縮了呢?

從本質上來講,房地產是一個傳統的領域,而互聯網或數字化是一個新型的領域。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結合,本身就存在一定難度。

而龍湖也並沒有認清,至少沒有完全認清兩領域的結合勢必需要長久的磨合、探索,大量金錢的投入和不斷的技術、產品的試驗。房地產企業一直以來高週轉的經營和思維模式使得他們過於期求成效。

數字化就像一輛高鐵的車頭,而房地產行業則是一截火車車廂,把兩者連接在一起,連接本來就不穩,卻還要加速行進,脫軌豈不是必然的事情?

龍湖數字化一定程度上成了“雞肋”。舉例來講,龍湖開發出一個龍城系統,它的設計初衷是,以後不用再開投資會,只需向系統裡上傳資料,系統就會自動計算出投資分析的結論,還能自動採集數據,包括項目周邊房價,免去做市場調研。

但實際上,龍湖項目的投資決策依然還是依靠投資委員會,龍城系統變成一個線上審批工具,所有投資決策線下走完,還要線上再走一遍。

數字科技部並沒有為吳亞軍帶來她理想中的成果。而此部門專業人員來源本身也是一個問題。工程行業的軟件開發和互聯網軟件開發是不同的。工程行業軟件開發人員本來就較少,而龍湖從各大互聯網企業招募來的技術人員並不一定擅長開發工程行業軟件。

關於前首席數字官殷浩,曾在數字科技部工作過的員工另有一些說法。這些說法可信度未證實,但他的離職也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龍湖不再認為他適合這個崗位。


重啟“未來”


2020年3月,殷浩離任龍湖數字科技部,接任者是前豬八戒網CTO葉萌。不知這位和龍湖一樣來自重慶的技術官能否實現它的野心?


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還有多少後勁?

前豬八戒網CTO葉萌

展望龍湖未來,吳亞軍在今年發佈的2019年年報中已經亮明瞭態度。她說道:“當下的中國房地產,規模增速放緩、國家穩房價的基調還將繼續,疊加新冠病毒侵襲導致的階段性停工與停售,更令房企普遍感覺到緊與難。正是這樣的難,倒逼著人與組織提升能力、迭代系統,倒逼行業整合提速!我們相信,真正優秀的企業,順流逆流都一樣有直面的勇氣和超越平均的能力。”

報告的最後她總結道:“憑藉擁抱變化的姿態、戰略聚焦的實力、敏捷變通的執行力,龍湖人必一如既往,在模糊和不確定中探索方向,鑿出路徑,不負託付與信任。”

正如她所說,龍湖的數字化未來雖仍是充滿模糊和不確定的,但我們都期待著這頭猛獸能夠有朝一日施展拳腳,在屬於它的賽道上馳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