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過“佛系少女”?聽過“道系少年”嗎?

知名主播馮提莫的一首“佛系少女”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唱出了現代年輕人佛系的生活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佛系,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詞,也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但是“佛系”一詞居然是一個舶來品,最早來源於日本的一個雜誌,雜誌提出了“佛系男子“的概念,之後便在網絡上傳播,接著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詞語。後來,因為“佛系”的概念比較符合當代一些年輕人現在的生活狀態,於是在國內迅速傳播。

只聽過“佛系少女”?聽過“道系少年”嗎?


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方式,是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但是大家對“佛系”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體現了年輕人對錙銖必較、非理性爭執的反感,希望構建和諧的生活秩序。也有觀點認為,“佛系”是一種自嘲,體現的是一種求之不得,乾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無奈,是一種不可取的消極生活態度。

只聽過“佛系少女”?聽過“道系少年”嗎?


說到舶來品的“佛系”,實際上中國本土也有相似的思想,在這裡,小編暫且稱之為“道系”!

說起“道家”,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白日飛昇啊,長生不老啊,神仙丹藥啊,江湖騙子啊等等印象,但是,這些刻薄的印象既不是我們所說的“道家”,也不是可能和它有一點沾邊的“道教”。我們聊的是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

可能有的人說自己不懂道家,不知道道家講什麼,實際上“道家”思想一直在我們身邊,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命由我不由天”之類的。所以說,“道家”思想對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影響。

只聽過“佛系少女”?聽過“道系少年”嗎?


為什麼說“道系”和“佛系”有相似的地方呢?

《莊子》一書中的“至樂”篇: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

大意:天下的是非確實是不確定的。雖然這樣說,“無為”卻可以決定是非。最高的快樂是讓自己活下來,也只有“無為”才能勉強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妨試著討論一下:天正是由於它的無為才得以清虛,地正是由於無為才得以寧靜;所以,天和地二者的無為結合起來,萬物才得以化生出來。恍恍惚惚,不知從什麼地方而出;惚惚恍恍,沒有留下一點跡象!萬物繁多,皆從無為的自然中生息。所以說:“天地無為而無不為。”世俗之人誰能夠做到無為呢!

只聽過“佛系少女”?聽過“道系少年”嗎?


莊子認為無為就是最大的快樂,只有無為才能無憂無慮,無所懼怕。人作為道的產物,修養心性的過程就應當是從去欲到無慾的過程。這對物質生活優裕的人是清醒劑,對物質生活困頓的人是安慰劑。快樂是一生,不快樂也是一生。這樣看來,何不將所有事看淡一些,雖然終生快樂不可能,何不盡量地做到快樂呢。

所以說,“道系”和“佛系”有相似之處啊。下次也可以自稱為“道系少年”!

當然,無論是“佛系”還是“道系”,都不能代表佛家和道家思想,它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道家和佛家思想之高深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