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外疫情越來越嚴重,留學生這個群體日益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其中也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
許可馨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她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不當言論,極大地傷害了國人的感情。
有人也翻出了之前的另一個代表:楊舒平。
這兩個人,頭頂著留學生的光環,卻做了讓人不齒的事。她們兩人的言行,不僅抹黑“留學生”這一集體名號,更是與一些留學生前輩有云泥之別。今天我就說說留學生的歷史。
一、留學第一人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戰爭的失敗,驚醒了中國一部分人,讓他們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
1842年,魏源的《海國圖志》問世。在這本書中,魏源提出了一句近代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成為後來的西學東漸的思想萌芽。向西方學習,成為中國一些有識之士的選擇。
留學開始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
容閎,是一個被記入史冊的名字。這個人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1846年,18歲的他跟隨美國傳教士勃朗登上了“亨特利思”號運茶帆船,開啟了其人生首次遠大旅程。
而他的夢想,就是將畢生所學用於中國之振興,為中國的將來謀福利。
容閎給後來很多留美的人打了一個樣:他勤奮刻苦、嚴於律己,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成為第一個在耶魯畢業的中國人。
“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之境。”這成了他的奮鬥目標。為了這一目標,他回到了中國。
回到中國後,當時的中國還是處於矇昧的狀態之中,他的理想得不到實現。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為著這個理想一直奮鬥著。正是他的努力,讓曾國藩李鴻章促成了留美幼童的成行。從1872年的首批30名幼童開始,一共發出4批留美幼童,達到了120人。
120人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數字,然而在這些人中走出了後來鼎鼎大名的詹天佑、唐紹儀、蔡紹基等人。
容閎還以七八十歲的高齡積極參與維新,推動中國外交。他逝世之後,美國《紐約時報》等報刊這樣評價他:“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二、留日與留法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崛起,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中日文化相近,很多人寄望從東方的鄰居身上學到讓中國發展的道路。20世紀初的十多年間,留日學生逾萬人之多。其中就有廣為人知的周樹人——魯迅。
魯迅於1902年赴日,在日本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是他對何處安放靈魂的擲地有聲的回答。
我們的周總理也有著留日的經歷。不到20歲的他在即將踏上日本國土時,也寫下了一首為後人所銘記的詩來表明自己的志向: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五四前,周總理回國,領導了天津地區的學生運動。次年冬,他加入了另一個在現代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留學活動:留法勤工儉學。
1919-1920年,先後有19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其中有200多人成為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有留法人員發起的旅歐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前重要的8個小組之一。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救中國。他們都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了共產主義理想,投身到了創立新中國的鬥爭中去。
三、回到祖國去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然而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際環境十分惡劣,但很多遊子看到了新中國的希望,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祖國。朱光亞、鄧稼先、錢學森,是這些人中的傑出代表。
同學們,是我們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工作的時候了。祖國的建設急迫地需要我們!……同學們,祖國在召喚我們了,我們還猶豫什麼?彷徨什麼?我們該馬上回去了。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
這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朱光亞等52名留美學生1950年寫給廣大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朱光亞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公開信發表後不久,他就回到了中國。
同年8月29日,獲得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的鄧稼先與留學美國的100多名學者一起,歷盡艱辛,回到新中國的懷抱。不久鄧稼先即加入到原子彈研製工作中。
錢學森的回國之旅更為坎坷。“能抵得上5個師兵力”的他,自然不會被美國輕易放手。為阻止他回國,美國甚至動用了拘留的手段。但所有這些都不能奏效。錢學森的心早已飛向了中國。
藉著一次喝咖啡的機會,他在一個煙盒的背面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寫了一封求救信。這封信先是寄給了在歐洲的妻妹,妻妹寄到中國。周總理見到這封信,馬上美方,美國這才放人。
如果以這三個人為代表的留學生沒有回到祖國,我們的兩彈一星的研製進程不知要推後多少年!
結語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1世紀,中國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國,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我們還屬於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得益於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志作出的關於擴大增派留學生的指示,如今留學生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龐大的隊伍。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了國門,他們中很多人回到中國、建設中國。
但是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雜音,少數的留學生自以為有留學的光環,就覺得高人一等。時代在變,歷史在前進,為謀求個人發展追求更好的生活無可厚非,這是一種選擇,然而有奶便是娘、忘記自己祖國的人,將會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
資料來源:
周恩來紀念網http://zhouenlai.people.com.cn/
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p/85613462?utm_source=qq
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207677181_775662
北京日報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5/07/content_11882029.htm
蝌蚪五線譜http://story.kedo.gov.cn/c/2018-10-18/7371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