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前言

在古代,如果冤情得不到公正的处理该怎么办?如果地方的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在信息尚未发达的古代,百姓又如何是好?没关系,古代为此专门制定了

直诉制度。它的出现是皇权统治下的时代产物。

直诉制度,是为了防止民间的冤案、错案发生的诉讼方式。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并不是法外之地。这项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冤案的发生情况。

百姓可向更高一层的管理者或皇帝直接申诉。它的出现,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地方稳定,缓解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的重要措施。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上诉之路的起源——直诉

  • 击鼓鸣冤的雏形——路鼓制度

我们从影视剧作品中经常看到,百姓“击鼓鸣冤”,其实这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早在西周时期,专门创立了“路鼓制度”,将鼓放在宫廷之外,如果有百姓击鼓,则负责管理的官员需要将具体情况如实上报。

和“路鼓”性质一样,“肺石制度”同样具有如此功能,但操作方式有所不同。民间如有冤情,百姓可直接站立于肺石之上,也同样能达到直接申诉的机会。西周时期创立的直诉制度,是皇帝针对地方官员实施监督权的办法,也会加强皇权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 拦车伸冤原来是合法的?

直诉制度发展至唐朝时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唐朝法律规定,通过直诉的方式申诉时,当事人不得自残,且必须对实事求是,唐朝对瞒报、虚报的处罚相当严格。

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法律还规定,若是当事人无法亲自前往,可委托亲属代替申诉。不得不说,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对相关法律的规定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延续前朝的申述方式外,唐朝时期还创立了闻鼓邀车驾等方式。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 宋朝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处理直诉

宋朝继承了唐朝直诉制度的基础上,还为此专门设立管理部门。

根据《能改斋漫录》记载:“魏世祖悬登闻鼓以达冤人,乃知登闻鼓其来甚久,第院之始或起于本朝也。”

由此可见,宋朝直诉制度的发展依旧保持着唐朝时期的开明风气。

  • 登闻鼓的出现,直诉制度达到顶峰

元朝时期,政府在中书省下,专门设立“登闻鼓”。除了延续前朝几种申诉方式外,在元朝还发明了“叩阊”,当事人可直接 击打登闻鼓,如果冤情过于重大,还可以进京在宫廷前叩阊,也就是跪在宫廷门外,向皇帝直接伸冤。

清朝时期的直诉制度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达到了顶峰。这时候的直诉制度不再局限于百姓的上诉,还是将皇帝的诏令,更为直接传达至民间。这对于皇权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直诉制度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变革,其主旨是维护封建制度下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的公正性。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直诉制度在古代的地位

当然,直诉制度难免会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权威性,在古代,不少地方贪官污吏为了阻止伸冤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采用囚禁、滥用私刑的手段。为此,历朝历代设立了一系列措施,目的在于保护直诉者的安全。

当然,直诉者不仅只有百姓,县官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冤情,苦于被上层领导压制,深渊无门。秦汉时期,宫廷的门外时刻备有公车司马令这个部门,其主要的职责正是接待直诉的官员和百姓。

这一制度发展到汉朝,不仅加强直诉制度的管理,不得采取暴力阻挠直诉官员或百姓。另外汉朝还规定,在接待直诉人所的申诉内容后,必须及时上报,延期者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唐朝时期,唐太宗不仅对直诉制度的管理异常严格,还为此专门拟定了《司门式》,其中规定,“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得关碍。”其意思是派遣多名士兵,严格护送申诉者面见皇帝。唐朝国力的强盛,在这一点细节化处理上尤为明显。正是君主做到为民做主,才能深得民心。

明朝时期,不仅继承了前朝的管理办法,还成了察言司,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天下的申述书、直诉奏章等。不仅如此,明朝时期的死刑上访时间也相对宽裕,及时执行死刑当天,只要其家属出现在宫廷之外,申述冤情,皇帝即可及时受理。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清朝时期,满族贵族经常出现欺压百姓的情况,为此皇帝出台相关规定,如果八旗人员在民间为非作歹,地方官员或百姓可直接上诉,不得阻拦。而嘉庆皇帝更是在上朝审查近期的上诉案情统计,做到有案必查,冤案必追。

直诉制度的不足之处

直诉制度的也有其不足之处。古代民间的冤案何其多,而真正能走到皇帝皇帝面前申述的数量少之又少。

我国幅员辽阔,如果单凭普通百姓的人力和财力,想要从上千公里的县城来到皇宫脚下,势必会耗尽其大量的财产。许多申诉人即使确实冤枉,但苦于现实情况无法真正走出直诉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占据了直诉制度的绝大半。

另外,不少申诉人由于冤情过于严重,或得到不公正的审判,往往会采取自残的形式求得关注。唐朝时期,《唐律》中记载到,有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居然在闹市区当众砍掉手指。这种过激的行为对直诉制度形成了误导,随着唐朝时期对此出台相应的规定,禁止申述人自残,这样现象才得以控制。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直诉制度维护了皇权的权威 ,更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直诉制度的创立,是封建社会体系下,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古代有较强的诉讼审级制度,造成民间大量冤案、错案的发生。

如果申诉人通过一层层的上诉,难免耗时耗力,且存在官官相护的现象。直诉制度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司法公正,为民伸冤的作用。

申诉人可直接在皇帝面前申诉冤情,而这也起到了很好的举一反三的例子。一旦案情得到公正处理,就形成了有法可依的标榜作用,也让类似的案件获得更为公正的处理方式。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到,当时民间一位女性被人骗婚,且家中所有财产全都偷走。可有婚在身的女子无法正常出嫁,于是女子上诉到皇帝面前。后来皇帝为此专门下达诏令:“不逞之民娶妻给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寥寥数语,为民间同样类型的案子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朝历代皇帝时刻牢记的一句话。直诉制度的创立,有效缓解了社会间的矛盾激化。许多百姓在冤案得到不公平审判后,发起了小规模的起义,对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皇权产生了威胁。

而这项制度的创立,让民间有了更多发声的窗口。真正做着体恤民情的实际效果。这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手段之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民间百姓得到公平申诉的机会,极大降低了民间的矛盾。

古代直诉制度—“直达天听”彰显德政的背后,是帝王维护统治手段

直诉制度是统治者作为视察民情、了解社会风气的晴雨表。从直诉的登记数量和案情上分析,统治者能够清晰了解到目前百姓间对当朝政府、对地方官吏的态度和看法。以此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诏令。

另外,古代的司法常常出现滥用司法权的现象,直诉制度正是基于此目标,对其起到监督的作用。直诉制度从创立到发展完善,它对皇权的统治和维护,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直诉制度的存在,更多的是为民间提供一个正义的化身。虽然百姓直诉难于上青天,可正是有了少数的例子,才让真正蒙冤之人,坚定信念,为了得到公正的审判而付出。在一定程度上,它给了民间百姓对公平、公正的希望。

结语

不可否认,在古代信息、科技、交通尚未发达的时期,远离天子脚下的发生的冤案、错案比例惊人。直诉制度的创立,正是基于此初衷,才真正执行且延续上千年。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可在民间却树立起一道无形的桥梁,象征着通往正义、公平的桥梁。

我们回看历史,它的创立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皇权为使用的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它对当时的司法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民间百姓开拓了一条狭小的、艰难的正义之路。这项制度的创立,对现代的上访制度起到了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门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