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味——《紅樓夢》中江南小眾口味

作者:餘苗

《紅樓夢》中美食繁多,珍餚異饌、南北風味、特色小吃讓人心馳神往。眾多美食中有一類筆者覺得很有特色,是屬典型的、小眾的江南口味,從賈家到薛家都在食用。從書中可以看出賈薛兩家不但愛吃,而且還很會吃,也會做,那就是江南"糟"味。

"糟"味的糟,即釀酒濾下的糧食殘渣。用糟醃製的葷素菜品就是糟貨,書中有"糟鵝掌""糟鴨信""糟鵪鶉"等糟貨。"糟"味還有用糟為原料製作的調料,書中有"糟油"。

第八回《薛寶釵小恙梨香院 賈寶玉大醉絳芸軒》:這裡薛姨媽已擺了幾樣細巧茶果,留他們吃茶。寶玉因誇前日在那府裡珍大嫂子的好鵝掌、鴨信。薛姨媽聽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來與他嘗。

糟鵝掌鴨信

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 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 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子,拿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糟油

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李紈早又捧過手爐來,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來,親自斟了暖酒,奉與賈母。賈母便飲了一口,問那個盤子裡是什麼東西。眾人忙捧了過來,回說是糟鵪鶉。

糟貨歷史悠久,但製作侷限於江南地區。《齊民要術》中記載有"糟肉法",這是較早的史料記載。《清異錄》上有載:"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每進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鏤龍鳳花雲貼其上",這說明在隋朝是這是頂稀罕之物。南宋錢塘人士吳自牧《夢粱錄》中就載有糟羊蹄、糟蟹、糟鵝、糟脆筋等。不但葷食可糟,素食亦然,南宋浦江的著名女廚師吳氏在她的《吳氏中饋錄》記有糟茄子、糟蘿蔔、糟姜等糟素菜的製作方法。

糟的胚料是制酒後的酒渣。北方釀酒多用二麥,以白酒為主,品種繁多,名酒迭出,酒糟多作飼料處理。南方釀酒以黃酒為主,多用米。醃製食材的糟都是以米為原料的,所以南方才有具有 "糟"貨製作和這一獨特口味萌芽的基礎條件。

醃製食材的糟有三大類,分為白糟、 紅糟和香糟。白糟制糟貨通常用於色澤白潔的食材,如腐乳和魚。紅糟產於福建省,為福建一帶所用,做的菜餚名字裡有專門體現,如紅糟雞丁、紅糟肉片等。香糟用途最廣,書中的"糟"貨都是用此類製作。香糟是用糯米制作上好黃酒後,酒濾出的糟胚,再經過特色的工藝製成香味悠長的香糟。

香糟食物

那會不會北方為了製作糟貨專門用糯米去做"糟"呢?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一是口味是一個區域性的,它與當地的物產、氣候、歷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北方用麥做酒,形成吃糟貨的基礎條件不成熟。二是在清代連釀酒都要受到嚴格的控制,原因是"耗谷尤甚莫過於燒酒",更不要說為製作醃製食材專門去做"糟"的這種浪費糧食行為。

據陳詔《紅樓夢小考》謂:"糟東西是南方特產,品種繁多,美味可口,經久而不變質,運至北方,更顯得珍貴"。這個考證雖然明確了糟貨是南方特產,但是論證說賈府在北方,吃的糟貨是從南方運過去是值得商榷的。其實書中說的很清楚,賈府的糟貨是自制的,寧國府的尤氏、薛姨媽等對製作糟貨都很有興趣,寶玉誇尤氏製作的糟貨好,薛姨媽馬上起了比較一下的心思,把自己糟的鵝掌、鴨信端出來給寶玉嘗。所以賈府的糟貨可不是南方運過去的,而是賈府自制。再根據前面分析的只有在南方生活的人才會去製作糟貨,更不用說各家女主人還經常"秀"一下自己製作的糟貨,這充分有力的佐證了賈府就在南方。

其實糟貨不但侷限於南方,其在南方也是小眾口味。"糟"貨口味獨特,有很強的排外性,不是江南地區的人很難適應。筆者所居小城平湖有個糟蛋,平湖糟蛋是將鴨蛋經糯米酒糟糟漬,使蛋殼完全脫落或部分脫落,而殼下膜仍然包著內容物,蛋白為乳白色軟嫩的膠凍狀,蛋黃帶桔紅色呈半凝固狀,有濃郁醇厚的酒香。雖曾得到乾隆皇帝的"御賜"金牌成為貢品,但其口味獨特,外地過來能吃得慣的人真不多。

平湖糟蛋

《紅樓夢》中一個獨特的調味料糟油更是江南小眾的口味,筆者雖在江南生活多年也只是在書中見過。經查相關資料才發現糟油歷史悠久,但是名氣不大,到慈禧時期才讓京城熟知,如果賈府不在南方,康熙年間在京城是用不到糟油的。

清代嘉興醫家顧仲素重飲食養生,康熙年間撰《養小錄》三卷記載了糟油的製作方法:"作成甜糟十斤,麻油五斤,上鹽二斤八兩,花椒一兩,拌勻。先將空瓶用麻布扎口貯甕內,後入糟封固,數月後,空瓶瀝滿,就是糟油。甘美之甚。"

浙江慈溪的袁枚在《隨園食譜》中記載:"糟油出太倉,愈陳愈佳。"據記載太倉糟油傳到京城還是慈禧太后時期,當時太倉縣人士錢調甫在河南當巡撫,有一年撫回鄉省親時,見糟油味道香美,便帶了一些送給李鴻章,李鴻章見此品罕見,又獻給了慈禧太后。有一天,慈禧太后胃口不佳,有人往幾盤冷萊上澆了點糟油,慈禧太后嘗後,竟胃口大開,此後派專人到太侖縣定購糟油,自此以後糟油才在京城出現。

《太倉州志》更有記載說糟油:"色味俱勝,他邑所無。"在其他地區沒有糟油的情況下,賈府不但使用糟油,而且王熙鳳對糟油的使用瞭如指掌,也充分說明賈府眾人肯定生活在南方。

陸文夫曾講:"糟貨之味比酒更醇厚,比醬更清淡,是一種閱盡滄桑後的淡泊,同時又自然地帶有一種老於世故的深沉回味。"獨特的"糟"味其形成需要江南地區獨特的物產條件,從相關史料和現實情況看也充分吻合。筆者認為"糟"味在確定《紅樓夢》是以南方飲食為主方面起到了"千錘打鑼,一錘定音"的效果,同時還有力的佐證了賈府位於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