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13種酒水鑑別方法

(1)看(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將酒倒入透明的酒杯(醬香酒的酒色透明或微黃),置於光線明亮處,舉起酒杯輕輕晃盪酒杯細看其色澤、透明度、粘稠度、掛杯效果、有無懸浮物和沉澱物等。輕輕的將酒杯晃動一下看酒液流動的速度,其速度比水流動的速度要慢,其原因是白酒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2)拈(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酒液在手指間能感覺到絲滑中帶澀與拈動熱巧克力的感覺相似為好酒,因為酒分子裡面有一層酯化物薄膜富含的酯類物質與水分子,在酒中長期的互相交融滲透形成的,所以酒體才會有絲滑帶澀的感覺。

(3)溢(主要用來辯別啤酒)

將啤酒倒入乾淨的酒杯裡面,就會發生啤酒溢出酒杯一成,主要原因就是啤酒中含有健康金屬因子硒、鋅、鐵,這些物質結合體使啤酒的結構富有張力。

(4)滲(主要用來鑑別葡萄酒)

將酒液慢慢的滴在餐巾紙上其酒液會均勻擴張,邊緣色淺水跡小,這是好酒的標誌。葡萄酒中酒精與水的比重不一樣其擴散的速度也不一樣,葡萄酒經過長期的密封發酵後,酒麴先天發酵作用已顯現,酒麴是核心因子直接決定了葡萄酒的酒體與酯化物的融合度,酒越好融合度越高,與水融合也完美,則水跡就越小。

(5)搓(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將白酒倒入手掌中雙手搓幹再輕嗅糧香和撲鼻的糟香,這一辯認方法簡單快捷。這樣做是因為白酒在形成風味質量前,要經過嚴格工藝處理,如果白酒中出現邪雜味、糠味、窖泥臭和黴味等就是人為疏忽導致的為劣質酒,白酒能保持糧食原有風味是優質白酒的象徵。

(6)品(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2至5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量大致相同。嘗酒入口時,使酒先接觸舌尖,接著是舌面,再到舌頭兩側,最後至舌根部,輕輕攪動舌頭,使酒鋪展到舌的全面,進行味覺的全面判斷。

好酒具有入口柔和、香氣飽滿、醇香馥郁、回味悠長等特點。

(7)聞(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公分處,凝神屏氣,輕吸慢嗅。充分調動嗅覺去感悟每一個香氣分子。溢香性突出的酒,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且香氣協調,主體香突出,風格明顯,無其它雜氣味,這種香氣讓人有馨香飄逸的感覺。注意在聞的時候,不能對酒呼氣,防止酒體香氣被影響。

(8)酒香無酒臭(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在您品酒的過程中如果遇上真正的好酒,2小時後雖有微醺但不上頭,沒有口乾的感覺,沒有一點酒氣酒臭味,小便也無異味。

(9)融油(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白酒中富含酯類和醛類物質,這些物質使好的白酒酒體具有融油性的特點,如果您想測評一款酒的好壞時您可以在酒中滴一滴食用油,如果食用酒在酒中能自然均勻擴散和下沉則為好酒。

(10)酒花-晃酒瓶(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將酒瓶倒置就能見到分佈均勻的酒花,上翻時密度間隙明顯酒液清澈且酒花緩慢消失。酒花與酒精度高低和乙酸乙酯物質比例相關,比例不同使酒花呈現的形態也不同,優質好酒的特點是酒花細密,次之的白酒酒花粗疏。

把酒瓶倒過來搖晃,觀察酒花變化,酒花密集且消失緩慢的是優質酒,酒花少消失較快的則為劣質酒。

(11)看執行標準(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根據生產工序的不同,白酒大致可分為液態法白酒、固態法白酒,以及固液法白酒。代表意義:

具體是指:

①液態法GB/T20821:一般是食用酒精勾兌而成。

②固液法GB/T20822:用不高於30%的固態純糧基酒+食用酒精+香精+水勾兌而成。

③固態法:真正的糧食酒。

(12)茶水法(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往杯裡倒入少量酒,再滴入幾滴茶水。真酒顏色會變成淡黃色,假酒會立即變成紫黑色。對於高度白酒,可在茶杯中倒入半杯白酒,加上少許冷水後振搖幾下,使其混合均勻,如果見杯中水變混,表明是用糧食為原料製成的釀造白酒,若仍是清澈透明的則可認定是用酒精兌制的。對於低於30度的釀造白酒,用上述方法搖勻後雖不能見到明顯的混濁,但其液麵上會飄有油狀物,而兌制白酒則無,因此可據此鑑別釀造白酒和兌制白酒。

(13)冷藏法(主要用來鑑別白酒)

冷藏法:根據脂類物理特性,1°C以下結晶、凝固。原漿酒裡,含有脂類物質,在1°C以下時,會結晶、凝固。用玻璃瓶裝酒,放到冰箱冷凍時,半天就有凝結現象,放到冷藏室需要3天。就是說當酒液低於1°C時,會有許多絮狀物質出現,然後加熱,絮狀物質消失,這是脂類物質析出。勾兌酒,就不會有此現象。


實用的13種酒水鑑別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