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標美食(5)

41、油醬毛蟹

經典的本幫菜餚之一。該菜品是將處理乾淨的毛蟹在蟹身上蘸上少許鹽,順便在麵粉碗裡按一下,以免蟹黃流失,再放入鍋內,放一把碧綠生青的毛豆,加紹酒、醬油、糖及適量水燒至蟹熟,稠濃湯汁著芡,淋油出鍋即成。麵粉封住鮮美的蟹黃蟹膏,酒氣升騰去腥,收汁勾芡出濃郁的醬汁,便將蟹天然的鮮與海派風情完美結合了起來。煮成的油醬毛蟹色澤橘紅,被濃厚的醬汁包著,內裡肉質嫩極了。此菜色澤鮮紅,滷汁濃油赤醬,緊包毛蟹,肉質鮮嫩,味香濃郁。

上海地標美食(5)

上海地標美食(5)

42、紅燒肉

紅燒肉,毋庸置疑是本幫菜中的經典。每個上海人的記憶深處,都有那麼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紅燒肉,流著糖油兒,晶瑩透亮,還在微微發著顫,不留神便顫到了撲通撲通的心間。來不及細細端詳,便下筷。軟糯,香甜,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能下好幾碗飯。來上海,最不可錯過的味道便是紅燒肉。

上海地標美食(5)

上海地標美食(5)


43、鹹肉菜飯

上海人對菜飯是情有獨鍾的,幾乎每個傳統上海家庭都會做。每年開春時,上海人醃製了一冬的鹹肉閃亮登場,搭配春筍、萵苣、上海青等時令蔬菜,燜煮出一鍋香氣滿滿的鹹肉菜飯,味香料足,一端上桌即刻被一掃而空。每家菜飯的版本或許都不相同,但對於那種味道的美好記憶卻是無比相似。

上海地標美食(5)

44、豬油拌飯

勞作一天,一碗盛得滿滿的白飯一掃而光。那直衝頭頂的香氣和咀嚼之後的回甘,是對腸胃最好的犒賞。夾一筷子豬油,倒上點鮮醬油,配一把小蔥,一碗醬油拌飯吃得有滋有味。

上海地標美食(5)

45、黃魚面

要說魔都鮮到讓人“打耳光”也不放過的麵條,非“黃魚面”莫屬啦~一碗完美的黃魚面,魚肉雪白細膩,湯頭清而不濁,味道鮮而不腥。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歡迎加入廚影美食高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或是將新鮮的黃魚去掉頭尾和大骨,或是將醃好的小黃魚和雪菜過油煎一下,魚骨熬製底湯,再澆在碗中幼滑韌道的細面上,熱氣騰騰的黃魚面就應運而生啦!

一碗完美的黃魚面,面細美白且精巧整齊浸潤在湯中,黃魚片浮在面上,裹雜著少許雪菜。嘗口麵條,口感爽滑,輕巧,有嚼勁;魚片幼嫩,無腥氣,與清香雪菜糅合出一種清潤味道,層次感強,在舌尖跌宕。魚、面、菜、湯、香五味一體,猶如春、江、花、月、夜,字字皆是美滿相遇。

上海地標美食(5)

46、刀魚汁面

在上海,老半齋的刀魚面可謂是大名鼎鼎,每到刀魚上市的時節,各路老饕都會聞風而至,把不大的店面擠得滿滿當當。老半齋的刀魚汁面每年春天算得上“滬上一景”。許多人把它誤稱為“刀魚面”,而其正式品名則很嚴謹,叫“刀魚汁面”,因為其中沒有魚肉,有的是刀魚熬出的湯汁。刀魚汁面的湯汁濃郁稠厚,色白似乳,雖然不見魚,但“長江第一鮮”的鹹鮮味道已經融入面中了。將最佳搭配“餚肉”蓋在熱氣騰騰的刀魚汁面上,不一會兒餚肉也變得又熱又香起來,紅色的肉質酥潤、白色的蹄皮軟而不膩,咬在嘴裡回味無窮。

刀魚汁面之所以能成為老半齋的“鎮店之寶”,是因為獨具秘方。烹飪時先把刀魚炒成魚鬆,放到湯鍋裡,再加上各種湯底,文火細燉,直到熬出濃稠的刀魚汁。不加一點味精,全憑食材吊出鮮味。由於熬製刀魚湯汁工藝繁雜,這份老派的細緻和考究,新來的學徒已經不願意學了,技藝傳人已經越來越少。

上海地標美食(5)

47、大腸面

雖然“大腸”總被人冠上“下水貨”的稱號,但如若碰上廚房師傅工藝了得,能將大腸做到“酥、糯、香、有嚼頭”,同樣可以收穫到大批饕客對它情有獨鍾。上海的澆頭面中,大腸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塊響噹噹牌子。儘管各家麵館都有大排面、鹹菜肉絲麵賣,但只有“大腸面”三個字,無論在寫字樓林立的西區,還是在市井裡弄曲裡拐彎的東區,都有小小麵館以最醒目的大號字體掛在店門前招徠,甚至直接做了招牌。總體來說,大腸面澆頭分兩類,一類用的是豬大腸的腸尖,是最嫩最脆的精華部分,下單後廚房立刻濃油爆炒,然後上桌;另一類則是用了肥肥的直腸,重在粗壯豪邁的質感,特別肥碩柔韌,很有嚼頭。

上海地標美食(5)

48、爛糊面

上海人對於“爛糊面”最深的記憶,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日子裡。為了讓全家人吃飽,家庭主婦動足腦筋,想出來把麵條煮爛後放置一段時間,用上海話來說就是讓它“漲一漲”,把細麵條漲成了粗麵條,把麵湯漲成了糊狀,更容易填飽肚子,當然它的味道並不怎樣好。

隨著後來的形勢好轉,主婦們在煮爛糊面時,除了放蔬菜,還會放些肉絲、蝦皮、香菇等等——這種“闊”起來的爛糊面,與當年解飢溫寒的爛糊面的內涵,大不一樣了!現在的爛糊面能放各種各樣蔬菜,但是,吃來吃去,最相宜的還是青菜。爛糊面的面色,配上青菜襯托的碧綠,特別是冬天經過霜打過的青菜,絕對能為爽滑的爛糊面增香添色。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還可以放肉絲、蝦仁、火腿絲、鴨肫幹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爛而不黏,糊而不焦,味道極其鮮美,有“鮮的眉毛掉下來”之稱。

上海地標美食(5)

49、蝴蝶酥

蝴蝶酥是最早由法國人帶入上海的甜點,因其外形似蝴蝶而得名。西式蝴蝶酥重油重糖,口感簡單,而海派蝴蝶酥糖少了、油水輕了,口感更酥。最有名的是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兩片“翅膀”蓬起來,彎彎卷卷的弧線還真像欲飛的蝴蝶。又酥又脆不必說,奶香濃郁又不膩,吃完後回味起來舌尖還有股子自然的清香。

上海地標美食(5)

50、真如羊肉

老上海人推崇的真如羊肉,已有200多年曆史。早在乾隆年間,真如羊肉因技藝成熟、風味獨特逐漸成名。據普陀區《真如鎮志》記載,“舊時,每天凌晨三時許,農民上街泡茶館,凌晨四時許,進羊肉館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兩白乾,嗣後一碗羊肉湯麵,即下田頭。”據傳,乾隆年間,真如羊肉鼎盛時期,一條老街上竟有30多家羊肉館。

上海地標美食(5)

從古到今,真如羊肉最經典的兩種做法就是白切和紅燒。白切羊肉要先選上乘的山羊,然後驗羊,在經活宰、去毛、浸泡,帶皮出白水,清晰、斬劈等十多道工序,切成大塊,放入套有膠木圈的大鐵鍋內烹製,用陳年老湯滷煮,嚴格控制火候,燜煮大半夜,出鍋後去骨切成薄片,成為色澤雪白的白切羊肉。

紅燒羊肉的製法完全不同。把新鮮羊肉連皮帶骨切成小塊,用絲草紮緊,放入陳年的紅湯內燒煮,配以冰糖、黃酒、蔥姜等十多種配料燜燒。出鍋後,羊肉色澤鮮豔,香氣撲鼻,口感酥軟。

然而“紙上談兵”終究無法烹飪出一鍋正宗真如羊肉。這門手藝幾代單傳,真正的秘訣“只可意會”,比如什麼時候加冰糖、什麼時候澆東西、什麼時候在鍋蓋上放什麼重物,都是門道、經驗。最大的秘密全在一鍋“老湯”裡。煮完羊肉的湯不能倒掉,上面有一道油層,撇清後剩下的湯水就是寶貴的“老湯”,下次煮的時候只要加點水進去就行,越老的湯煮出來的羊肉味道越好。“為啥煮好的白切羊肉看起來雪雪白卻味道很濃,就是因為千百次同鍋共煮的羊湯啊。”


上海地標美食(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