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他扫六国,平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千古一帝奠基业;他焚书籍,坑儒生,严刑法,苛暴政,万世骂名任评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


   他就是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 。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 。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始皇帝画像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秦王九年,22岁的嬴政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政,他先后除去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王翦。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制定了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逐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北取赵国,中取魏国,南取韩国,然后再进取燕、楚、齐。先后于秦王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建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帝国。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吕不韦剧照

在秦王登上王位的第二十六年,秦王统一了中国,时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也曾一度成为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未流传。秦王统一天下后,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遂下令满朝大臣们商议称号。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李斯影视剧照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等人认为,秦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三皇五帝所不及”。他们根据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地有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采纳泰皇头衔。然而秦王却不满意。他只采纳了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遂又加一“帝”字,将“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之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至高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在名号上简单的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即使“大”的意思,人们对神明与祖先,有时候就称之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能够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相结合,不仅说明了他想表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此乃上天所给予,即“君权神授”还反映了他并不满足作为人间的统治者。可见“皇帝”这个称号,乃是秦王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家天下,后继者则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至万世,他梦想着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将皇帝的地位神圣化。

1.取消谥法。谥法起源于西周初年,是在君王死后,将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级性质的称号。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后世议论祖先,臣子议论国君,太不像话,没有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2.天子自称为“朕”。“朕”与“我”的意义相同,秦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

3.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4.避讳。文件中若遇到“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须要另起行顶格书写。

5.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打印才能称之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皇帝的特殊地位,强调与世人的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着凭借这些措施,使他的皇帝之位在其子孙后代中,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国版图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四:1.摊派徭役;2.征收田赋;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

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长城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 度同制

  •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改币制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直道


    整交通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旬邑秦直道标志碑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对于文化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秦统一文字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80]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81]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骊山陵与阿房宫

    在嬴政即位之初,便已经开始在骊山北麓修建自己的陵墓,该陵墓被称为骊山陵。统一六国以后,他又征伐70余万人继续修建此陵墓。骊山陵规模宏大,坟高50余丈,在目中还用了大量的铜、水银和黄金等贵重物品加以装饰。在皇陵东侧随葬的兵马俑坑总面积为20780平方米,以及各种陶俑和陶马8000余件。

    此外,秦始皇还未自己修建了一座极其奢华的宫殿--阿房宫。在同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下令仿照各国宫殿的样式,在咸阳照样建造。六国灭亡以后,他又在渭河南岸上的林苑修建朝宫。仅前殿阿房宫一处就有“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上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之规模。而且阿房宫周围还有四通八达的阁道通向离宫别馆。这些工程规模浩大,人力物力消耗数不胜数,因而民怨突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阿房宫复原图


    说到秦国的灭亡就不得不提,当年秦军号称80万秦军精锐,那么在秦朝灭亡之际,八十万秦军为何见死不救?

    秦始皇能够建立秦朝,自然是有一些手段的,军事实力也不弱。但是为何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似乎秦军的势力就大幅度减弱了,难道秦始皇很自信,没有军队他就能够将国家治理的很好。其实不然,在秦朝建立以后,秦军还有很庞大的军事能力,其中就有由蒙恬带领的三十万大军,以及赵佗带领的五十万大军。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蒙恬剧照


    大家都知道当初,秦始皇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镇守边疆,抵御匈奴,但是在蒙恬死后这只军队就在历史上消失了一般。其实大家都知道,蒙恬死的是比较冤屈的,因此士兵带有情绪那也是难免的,加上秦始皇去世,朝中由赵高拦权,这些士兵远在边疆,自然是一盘散沙,无人管理,自然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帮助秦朝抵御起义军。


    始皇帝真的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赵佗剧照

    而赵佗带领的五十大军,原本是由任器带领,后来才转手到了赵佗手中。这支军队当初得到秦始皇的命令,就是远征南方,镇守南方一些不服从秦始皇管理的部落。后来秦始皇为了巩固南方,便让这支军队留守下来,并且还下发死令,即使国内出现大动乱也不可以过来。这也是最后秦朝被灭亡了,赵佗的军队也没有出现的真正原因。而秦始皇下发的这道命令也是让无数人称赞,其实秦始皇并非自信,国内一定会十分安定,而是他觉得南方一旦叛乱,那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统治,要想国家安定,必须将这些地方安定下来,因此才派军队在此镇守。如果这五十万大军挥师北上,即使是项羽和刘邦联手,天下也犹未可知鹿死谁手。对于秦始皇,在你的心里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