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中國如何化解外貿壓力?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李曉喻)3月中國出口同比降幅雖比1-2月大幅收窄8.8個百分點,但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外貿企業最艱難的日子還未結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直言,3月出口回暖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外貿企業眼下真實處境。事實上,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美自3月中旬起疫情驟然惡化,導致中國企業承接的大批歐美訂單被延期或取消,爭取新訂單也非常困難,這對出口的影響將在今後幾個月的數據中逐步顯現。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謝亞軒也表示,3月國內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彌補了2月部分未完成的訂單。不過,3月起歐美對經濟活動的限制開始升級,疫情對企業、居民正常生產生活也造成衝擊,外需所受影響將進一步體現。

外需短期難以恢復情況下,中國出口商開始尋找新突圍之道。

有些從國內疫情期間“宅經濟”中得到靈感,發現了新商機。“想想自己宅在家買了什麼,就會知道同樣宅在家的外國人現在需要什麼。”一家汽車配件企業負責人說。

靠創意家居生意起家的朱秋城透露,最近公司不到三天時間接到兩筆歐洲的訂單,一筆是丹麥買家訂購的8萬件寵物用品,一筆是意大利買家訂購的1000個DIY模型。“這些商品都屬於‘宅經濟’品類,估計以後會越來越火。”

據法國電商平臺數據,3月動感單車銷售額增長了989%,啞鈴銷售額增長了762%,兒童運動鞋銷售額也翻了3倍。

有些在加緊發展跨境電商。傳統貿易受阻之際,把貿易轉到線上漸成潮流。近期,中國不少地方跨境電商都出現了井噴式發展。

據官方數據,一季度福建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7.7倍;市場採購出口增長2.1倍;在湖南,一季度跨境電商預計完成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0%;在四川,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已達106萬單,同比增長近21倍,其中70%都是出口訂單。

中國商務部日前稱,今後將繼續推動傳統企業“觸網”上線,在支持各類外貿企業與國際電商平臺合作的同時,培育自主跨境電商平臺。

還有些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不過這條路要走通並不容易。

一方面,中國國內需求眼下比較低迷。3月消費雖然出現回暖跡象,但人們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到來。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巖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人對未來收入預期都不樂觀,到店消費依然謹慎,這會直接影響消費支出,短期內出現報復性消費可能性較低。

另一方面,轉型本身也有難度。中國機電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對記者稱,如果企業能做到出口和內銷“兩條腿走路”,確實可以對沖一部分疫情影響。“但有些企業此前一直是隻做外貿,不做內貿的,沒有相關經驗和基礎,短期內要轉型比較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旨在幫企業應對這些難題的措施已陸續推出。阿里巴巴近日宣佈,為助力外貿企業,中國內貿平臺1688.com將開設數字化“內貿專區”,幫助中小外貿企業快速拓展內銷批發市場。

官方層面,中國海關總署本週已發佈新規,對企業內銷的加工貿易貨物暫免徵收緩稅利息。今後,預計更多扶持政策將陸續出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