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文/光影閒話聊育兒

最近豆瓣評分8.2的網劇《龍嶺迷窟》大火。一時間,讓中國一些民間傳統文化也隨之火了起來。作者天下霸唱,是天津人,他此前的一部網劇《河神》同樣獲得了8.2的高分,但是卻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明白",主要是男主角郭得友每次遇到問題,置身辯冤幻境中,為什麼總會出現一個泥娃娃,而他又為什麼稱泥娃娃為"大哥"?

其實這背後,跟天津當地的求子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全國各地的"求子"文化,不說不知道,一說起來,居然有這麼多門道兒,還挺有趣的。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01拜"娘娘",栓"娃娃"

其實關於"拴娃娃"的習俗,最早出現在影視劇裡,應該是《新白娘子傳奇》,還記得麼?白娘子到"送子娘娘"廟裡求子,看見了文曲星的泥娃娃,心生喜歡,那娃娃的精魄就飛到了她的身上,之後,就有了許仕林。還真就成了文曲星。

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只不過拜的娘娘不同。

不過天津地區,有些特別。

在現在的古文化街裡,有一座"天后宮",供奉的是媽祖。據說古代是有"娃娃山"的,當時沒有孩子的女性,可以拿著紅線,在添足了"香油錢"之後,趁道士"不注意",用紅線栓走一個泥娃娃,當兒子養活。

等她後來果真生了兒子,這個就是"娃娃大哥",後面的孩子,要尊敬他,定期"洗娃娃"給他換衣服,換形象,跟著孩子一起長大。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博物館裡的象徵,但實際上,是同一個娃娃,從嬰兒狀態,通過定期的“洗”,重塑成老年

這也是,"小河神"郭得友,明明是家中獨子,卻被稱為"郭二爺"的原因。如今你走在天津街頭,滿大街的:"二哥垂釣"、"二姑包子"、"二嫂煎餅"……卻幾乎看不到自稱"大哥"的。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天后宮位於現在的古文化街,已經成了民俗博物館,天津重要景點了

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其實也提到過,紀曉嵐在兩三歲的時候常見到身著綵衣,與他一道嬉戲的小人兒,還稱呼她為弟弟。後來跟父親說起這事,父親告訴他:"汝前母恨無子,每令傭媼以彩絲系神廟泥孩歸,置於臥內,各命以乳名,日飼果餌,與哺子無異。汝先母歿後,吾命人瘞泥孩於樓後空院中,必是物也"。

紀曉嵐是河北滄州人,距離天津地區並不遠。可見當時這一民俗,流行的還挺廣泛的呢。

南方也有類似的活動,不過要顯得更熱鬧些。

在四川地區,傳說農曆三月初三是送子娘娘的生日,每到這天,人們都要舉辦娘娘會。待到午時三刻,焚香鳴炮禮拜之後,德高望重的人站在高處,將事先請人雕刻好的長四五寸的木童子拋向求子的人群之中。這時,人群你擁我擠、你搶我奪。搶得第一個木刻童子的人會最早得子,其餘次之。這就是所謂"搶童子"。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童子抱球彩俑

搶得童子的人,於當夜以鼓樂開道、舉燈打傘,由一男孩抱著搶得的"童子",騎上彩馬,送到想要孩子的人家中,謂之"送子"。換來的,則是一頓飽餐。

當然了,除了娃娃,寺廟中的蓮燈也是經常被請走的對象,因為人們將燈比作"丁"寓意為"添丁進口"。

跪拜的對象,除了各種娘娘,還有"麒麟",傳說: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所以"麒麟送子"也被廣泛流傳。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02"送瓜"吃棗,先飽了口福再說

北方喜歡具象的泥娃娃,南方相對來說就簡單一些,喜歡用"瓜"來代替,瓜子瓜子,吃瓜就是為了求子。

但並不是所有的瓜都可以。

在川貴地區,做法相對唯美,選擇中秋節那天,由村裡的長輩或者小輩提前踩點,選擇色澤紋理俱佳的南瓜,告知想要孩子的人家"等著,我們踏月偷瓜,送來你家"。

為什麼是南瓜呢?很好理解,"南瓜,男娃"嘛。

和北方栓娃娃一樣,這個偷,可不是"不問自取",而是要提前告知南瓜的主人,讓南瓜主人"抓現行兒",怒罵偷瓜人,而且罵的越兇越好。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得到南瓜之後,要給它畫上眉眼五官,穿上衣服,打扮成人樣兒,用竹轎子抬著,敲鑼打鼓的送到想要孩子的人家去,快到大門口時,還得有學孩子哭聲,隨行人一本正經的勸慰"乖哦,不哭了,我們要到家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這家人丟了孩子,別人幫助找回來了,那就請客吃月餅吧,晚上,女主人還要摟著南瓜睡一夜。

你以為這就完了麼?第二天清晨,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就是把瓜洗乾淨煮熟吃了。好吧,也總算是沒有浪費糧食。

當然,除了"南瓜",還有很多很多食物也包含這樣的祝福含義,比如"紅棗、花生、桂圓、蓮子"。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另外,還有一樣含義有趣的食物,就是"豬肚"(即豬的胃)。古人認為,不孕的女子,是肚子不好。既然不好,那就換個吧!於是煮一些豬肚湯來吃。但是簡單的吃個豬肚湯,哪兒有儀式感啊,不行!必須將湯盛在茶壺裡。茶壺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了。吃的時候,也不能坐在飯桌前,而是要在床上吃。不得不感慨,古人的腦洞,還真是挺大的。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03"壓子",在當時有一定意義,但現代而言,則不再被提倡。

不孕不育的夫婦,先養個別人的孩子,然後自己就更容易懷孕。這樣的做法在全國各地都有,只是叫法不同"壓子"、"壓精"、"抱風圍牆"等等。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已婚婦女在育兒過程中,能夠充分激活母性,同時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放鬆了自己對求子的渴望,精神壓力卸下了,就更容易就懷孕了。

但就現在而言,有更好的做法,比如夫妻兩人來暫時放下求子壓力,來一趟浪漫的旅行,不是更好麼?

你要的民間求子習俗,都在這裡了,挺有趣的!

在河北蔚縣,一個千年古鎮,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流傳,就是"壓子"要抱個女孩來,因為舊時由於人們不懂科學,不知道生育需由男女雙方共同承擔,認為生兒育女是女人的事,夫婦久婚不孕,主要是"精虛"所造成的。所以要抱養一個女孩"壓精",說是"女孩壓壓精,子孫領一群"。

但是,這個被抱來的孩子,很可能在養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備受冷遇。女演員陳沖,早年就曾經收過一對雙胞胎女孩。當她意外有了自己的女兒之後,就以"沒有緣分"為由,將這對女孩"轉讓"給了別人。相比之下,養個"娃娃大哥"是不是更方便一些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夫婦結婚後也能正常懷孕生子,但因為各種原因每每夭折。於是這些剛剛失了孩子的母親,就到善堂,也就是福利院去,給那些被父母丟掉的棄嬰餵奶。意為讓自己的孩子等同於棄嬰這種命不好的孩子,就容易成活了。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做法,基本上是膜拜一些象形的石洞啊,卵石之類的。

但總的來說,這些民俗,只能代表古人樸素的智慧和想象力,倒是不能真正的幫助到渴望孩子的人們,否則,也不會有現代各種昌明的輔助生育手段出現了。

真有需要,還是去醫院吧,那裡身穿白衣的"送子"醫生,才是真靈驗。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