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部电影,

一部是法国关于爱与被爱的《天使爱美丽》

一部是日本的关于爱与被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虽然总结上来看,两部电影都是关于情感类的人物传记成长史,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这两部电影都有其本质上的差别。下面我先分别为各位介绍一下电影内容。

《天使爱美丽》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我喜欢看法国电影,疲倦不堪的工作后,整个人瘫在软乎乎的沙发里,半挂着窗帘,沏上一杯浓咖啡,嘴吹奶泡发出愉快的声音,阳光洒在身上,慵懒舒适的点开充满情调的一部电影,愉快的度过两个小时。我也喜欢法国女人,她们总是风情万种,举止优雅。可以热情似火,可以鬼马精灵,法国女人的一颦一笑总是那么的温柔慵懒。

本剧介绍的是一部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

美丽·布兰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她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几乎不拥抱爱美丽,除了给她做医疗检查之外,这样难得的接触让爱美丽心跳加速,于是父亲认定她有心脏病,不适合去学校,只能在家中学习。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自己去发掘生活的趣味,比如到河边扔漂石块,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慢慢地嘬等等。唯一的朋友是一条金鱼,而连它都郁闷到想要自杀——不停跳出鱼缸 。母亲受不了她的尖声惊叫,决定把鱼放归到河中。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八岁时,母亲被跳楼的游客砸死,神经质的父亲更加自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长大后的爱美丽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在咖啡馆和她租住的小公寓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些奇怪。爱美丽每周末搭地铁会去看父亲。在地铁站她邂逅了趴在地上够自助照相机柜下的碎照片的男人。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1997年夏天的一个事件改变了艾米莉的人生。那天新闻播报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身亡,而爱美丽手中的瓶盖掉到地上,撞上一块墙砖。爱美丽从里面掏出一只铁盒,装满了小男孩所钟爱的小玩物和许多照片。爱美丽于是决定要是能找到盒子的主人——半个世纪前这个公寓的房客,她就开始帮助所有的人。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爱美丽开始寻找曾经的小男孩,她拜访并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邻居,几乎走访了巴黎城中所有的“白度图”,最终在玻璃人老头的帮助下将盒子还回了主人。从此她开始了惩恶助善的天使生涯 。路上的盲人,二十年不出门的玻璃人老头,遭到丈夫背叛的女房东,悭吝凶恶的果蔬摊主,善良木讷的伙计, 咖啡店古怪的客人和卖烟女,还有自己的父亲。 无意中她捡到了收集照片男的一本相册集,里面是重新整合的碎照片。爱美丽知道这个就是自己想要的男人,也许自从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她开始得到爱情。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从构图到色彩,从配乐到演员,从剧情到剪辑,都符合美学标准,属于一流水平,风格很法式。

但看完电影,个人认为里面的主人公艾米丽的性格,其实是有些不符合大众的,是独特的,甚至是有点奇葩的。从孤独的童年到长大后的自娱自乐,与其说她是现实中的一个人物,不如说她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部分无法表现在外的子性格,爱幻想,天真,没有感到现实的无奈和不公,大胆去做,愿意从心去关怀别人,给人内心的温暖。简单点说,她这样的人,她的性格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格格不入。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但为什么艾米莉能够获得爱情呢?因为她的心是自由的。接下来我们先讲一下关于日本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做下对比吧。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松子出生在福冈县大野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却因包庇犯盗窃罪的学生龙杨一而被学校辞退。之后她离家出走,感情生涯开始了跌宕起伏,与立志成为畅销作家的男友同居,之后,男友自杀,她当上了男友的朋友的情妇。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事后知晓原来男友的朋友一直只是在利用自己,于是愤怒的松子开始自暴自弃当上浴室女郎,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妓女。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浴室倒闭了,松子于是和找她搭讪的男子小野寺同居“捞大钱”。半年后发现小野寺的背叛,和他一起赚来的钱小野寺又欲独吞,扭打之中将小野寺杀死,逃亡到东京。原本打算自杀的松子结识了当地一名憨厚的理发师,并与其同居,但警察的穷追不舍让松子不得不离开爱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牢狱生活。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出狱后,松子看到爱人已经另有新欢,还生了一个小孩,于是默默离开,在另一个理发店从事理发行业。后来与曾是自己学生的龙洋一重逢,虽然此时的龙洋一已经加入黑道沦为赌徒,但松子却与他相爱了。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但龙洋一最终也逃不了坐牢的命运,想到自己不能给松子幸福,甚至只会给松子带来痛苦,刑满释放后的龙洋一决定离开她,而松子却一直梦想着能与龙洋一相守到老。自那以后松子再也不相信爱,也不再去爱别人。她独自远走,孑然一身过着隐居封闭生活。因为再没有人生目标,自暴自弃的她逐渐变成一个慵懒肥胖,且精神不正常的“臭老太婆”。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最后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却因教导夜不归宿的小混混而被其乱棍打死。在枯竭的河川旁,人们发现了松子冰凉的尸体。那年,她53岁。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因为提前看过小说,所以早有准备,不算特别压抑。电影色调偏灰,风格和大多数日本电视剧有差别,偏歌剧风,像是用灰垢建立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所有人都知道宫殿会塌,但松子不知道

。她在里面独自生活,欢愉,是个未经人事的公主,突然有一天她情窦初开,遇见了另一半,本以为公主会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惜闯进她宫殿的是些不怀好意的土匪,践踏她的温柔,摧毁她的宫殿 。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故事里主人公松子小姐是一位纯真善良,温柔细腻的女人,甚至有讨好人格的女人。身为一名教师,她似乎天生有责任教育好学生一样,但却在如何关心和正确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她在这个伪善的世界里忽略了自己,忘记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她不知道原来善良到没有底线是一种错误,不知道原来世界上不是你对别人付出就能收获爱意。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得到慰籍。她似乎一生都在拼命从别人身上索取安全感和认可,但却搞错了方向,因为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认可度也是自己定义的。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造成她悲剧的最直接原因,她没有自由,只有束缚。

  • 一艾米莉个性和松子个性对比

爱美丽性格孤僻内向,不善言谈,善良单纯,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松子性格也是内向不善言辞,也善良单纯,常常在自己的世界里练习。

但不同的是,爱美丽她有率直,有个性,有人格。爱美丽的善良有要求,她只帮助需要帮助的,只包容应该包容的。一次爱美丽被邻居捉弄,她在他看足球赛时报复他——用电视机看着,每到进球的关键时刻拔掉天线,这种来自小孩子很可爱的报复可以知道爱美丽是有个性有认知的。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她虽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她自怜自爱,逍遥自在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但子并不懂得什么是人格,她也善良,她的善良是无底线的,她的包容是无底线的。似乎为了得到爱,她总是可以忍受,即便被利用,被小野寺背叛,被理发师抛弃,被挨打,也还是要坚持和对方在一起,留着希望。她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和爱美丽不同的是,她不过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练习,练习如何讨好回应对方,

她身上布满枷锁,她没有自由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那么造成两个人性格的具体成因是什么呢?我将从两方面入手。

小方向:幸福的家庭大抵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爱美丽有个强迫症和洁癖的父亲,有一位神经衰弱的母亲,小时候被父亲误诊关在房间里不能上学,唯一的朋友一条鱼因为总是自杀而被母亲放生。即使家里的气氛沉闷枯燥,但两个人都是爱她的,即使爱的有问题,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因此爱美丽长大后遇到的人大多数是善良的,为什么松子遇不到呢?并不是松子遇不到,而是因为爱美丽懂得筛选,懂得怎样和自己和解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爱美丽善于观察,她似乎带着纯真和美好来到这个世界,而后成年的退化也没有改变她的本质,反而愈来愈理解自己儿时无法理解的事情。电影中,是爱美丽主动踏入成人的世界,是爱美丽主动接触社会的所有人,因此她得到了爱与被爱。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松子的母亲去世,儿时只有父亲的陪伴。然而父亲似乎并不喜欢她,一次偶然松子发现父亲在自己扮鬼脸的时候笑了,于是从小她就懂得可以扮鬼脸来换取别人的笑容。这份理念支撑她成长,是呀,为了被重视,她不断的去讨好别人,用鬼脸、用身体、用全部的爱。她不会保留,不知道爱需要留给自己。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松子是典型的渴爱症,一个从小被父亲忽视,习惯了迎合和讨好的女孩子,那么长大后会非常渴望从异性那里得到爱,以填满自己空荡的内心,她太追求极致的爱了,这种歇斯底里最后换来的只能是自己的患得患失以及对方的恐惧感。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试图在外界获取到爱和满足感,而从不正视自己、把自己内在的满足和喜悦放在第一位,有多少女孩这样呢?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最让人费解的一点就在于搞不清楚究竟是命运导致松子的悲剧还是松子自己导致了悲剧,其实从下面这个大方向,我们也可以判断,是松子自己导致的。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大方向:西方文化“自由”文化和日本的“丧文化”观念冲突。

不同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日本人似乎基因里就没有自我一说,从他们过去的信奉天皇可以到切腹自尽,到今天的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的推崇,他们生来就被渲染着身上背负枷锁的理念。从文学角度来剖析,不同于西方的“文学”,日本的文学作品大多属于“伤痕文学”,这伤痕更多是来自于无力改变的历史洪流,日本人的伤痕,好像更多是来自于自我。日本人的基因,大概是镌刻着极度的敏感,所以他们描写一些类似于绝望和徘徊的情感,经常让人觉得恐怖又让人颤栗。可以说西方文学注重哲思和人性,而亚洲文学则注重责任和人伦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阿尔贝加缪曾经说过:“伟大的作家都是哲学家。”尼采说过:“没有经过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思潮张力有度,就是西方的种族个性和天赋特长一样,张扬外放,自由民主。他们探索人性而不污化人性,他们发现悲剧而不倡导悲观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电影中,爱美丽虽然度过了孤僻的童年,但父母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爱着她,所以她并不缺爱,她从小就知道,爱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因此长大后,虽然她也迷茫,也费解,也对世界发生的一切感到无力,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希望,放弃帮助别人,放弃探索与发现,放弃快乐。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松子不同的点在于她和日本的文学作品一样,阴郁,沉闷而没有生气。她就像本书摊开了摆在那里,你读了就只能把她看完,否则她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一样,但顺应所有人的作品能够称之为表达吗?

铃木光司说;

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

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

于是写到: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

这基本是废话

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当然称不上表达

让所有人都相处舒服的人也称不上变态。

可以说,单从日本的丧来讲,松子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从包庇学生杨龙一开始,松子就已经将人生逼入绝境,一条线的她,早已经没有回头路。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我觉得松子像极了因写《人间失格》而自杀的太宰治,内心敏感多疑,用情太深而没有节制。其实电影中松子有很多种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办法,有很多种逃离这种生活的理由,但她自己全部拒绝了。她无法和自己和解,无法拒绝一点点爱的萌芽,即使这份爱的给予需要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再所不惜,她对于一丁点爱的变化都胆颤心惊,于是只能强迫自己忍耐,以为熬过去就是春天,可惜,她永远的死在了寒冷的没有生气的冬季。那雪地上的一击,任谁都会被打垮吧,所以她不再反抗了,对人生逆来顺受的她,终于把仅有的支持生命的善良挥霍完毕了。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我无法评判这种忧郁究竟是好是坏,因为觉得这倒像极了我。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但我们从宏观来讲,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命,对于世界的认知仍然属于婴儿阶段,关于如何去思考究竟是鲍德里亚的虚无主义好,还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好,这是哲学家们应该考虑的事情,还是请各位观看者们抱有观赏的角度去看视频,尽量不代入生活中,然后积极乐观的态度度过每一天,认真且简单。

从两部电影判断日本“丧文化”和西方“论自由”的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