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作为中华文明的宝藏和政治权力的中心,


故宫规模宏大、曲折幽深,风姿绰约、美轮美奂。


在光阴岁月的流变之中,朝代更迭,王座之上的人来来往往,


唯有紫禁城带着历史的记忆,屡遭劫难却依然屹立如昔。


阅尽往昔世相,历经风云变幻,当历史与当下瞬间重合,


也唯有这里依旧历久弥新,


岁月安澜,宫阙巍峨,祺然有灵。


1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见证六百个岁月流转,沉淀六百个寒来暑往。


人民网官博发起微博话题#故宫今年600岁了#,


引起网友们纷纷感怀,一座城沉淀600年,新老照片仿佛将历史与当下重合,故宫600年,依旧风华正茂!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梨花风起,满城春色。


网友们感慨,“故宫的花都开好了,我却要错过这春光了。”


为了配合防疫工作,故宫已经闭馆70多天,目前还没有开放的安排。


前几天,为不让大家错过这美景,故宫做了云游直播。


结果据统计,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1亿。(数据来自北京日报)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在这场超过1亿人的“逃票之旅”中,


有人在跟着故宫讲解员,探秘故宫神秘的未开放区域,


有人津津有味于故宫的历史典故,


不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我看到的是那一抹故宫的春色——


春满红墙,山河无恙。


2


红日渐淡,宫墙渐浓,


只待日上三丈时,那抹红倏然立于天地间。


这抹红,就是故宫红。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很多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红色,


我想,大概就是像汪曾祺先生所说:


红色,是我们这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色——脱胎于朝阳的红色,


是温暖,是希望,更是力量。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红墙彩檐,素云翠枝,


当梨花遇上雕梁画栋的琼楼玉宇,


只愿你在树下,梨花落如雪。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四月伊始,人们的目光便被承乾宫的一树梨花勾住了,


在慈宁宫的夹道旁,


渐青的枝头,在东风的拂照下,已迫不及待招摇在红墙之上。


招摇得就连远处飞檐上的各样脊兽,


也显得生动起来。


不时掠过的飞鸟,更闹得红墙内外皆是春意盎然。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于是,我们也愈发清楚地知道,


生活终归要热闹起来了。


春光未曾辜负我们,我们亦不能负了春光。


3


通过镜头,看着600岁的故宫依旧在阳光下昂然着,心中满是感动。


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能体会到文化带给我们的力量。


这座历经六百年风风雨雨的紫禁城,


默默见证了朝代更迭、荣辱兴亡、西风东渐、振兴中华的历程。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看到故宫,不由得想起我们的中华民族,


才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


几千年来中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的文明从未被摧毁。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将所复杂幽深有过往,凝聚沉淀成深刻的文化烙印,


故宫,折射着所有国人对于历史的梦幻想象。


共同的文化和根脉,让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一场疫情,


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看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其实那些深植在中国人骨髓里的中国精神,


在我们的文化、建筑中都能找到根源。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对于历史迷来说,故宫承载无数大事,收藏百万件文物;


对于建筑迷,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对于摄影爱好者,这里红墙金瓦万重门,一殿一房都凝聚中国美;


1亿人“逃票”,600岁的故宫,怎么就越活越年轻了?


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


这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藏,人生必打卡之地,


故宫是一座灯塔。


一代代华夏儿女,都能在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