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西游记》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微妙而复杂,这部名著因为影视作品的渲染宣扬被熟知,但这部作品真切的暗黑程度也就在只有在原著里被完整保留,如果翻开这部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你会发现纵然它描摹的是宗教佛道,刻画的却是天下人心。

师徒四人前去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常常被人拿去比喻各种情景,他们仿佛在这个组合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现实里的艰难无奈变成了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曾经踏碎凌霄宝殿震退十万阎罗的孙悟空在取经路途收敛心性,最终成佛,不再是天生地长的小猴子,在许多人看来是自己被现实打磨的历程,年少的天真桀骜都一点点屈服于现实,浪漫不复,剩下的是被残酷现实打击的痛,和再也不敢放肆的心人际关系也变成了诸天神佛与悟空的相识,斩妖除魔的道路上总免不了需要人事变通……

一条取经路,好像书写了整个人生。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师徒四人

誓与天公齐朝东

从猴王出世,直到被压五指山,《西游记》的基调都是快乐骄傲的,睥睨天下的姿态极尽肆意,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间疾苦。

四海千山皆拱服,九幽十类尽除名——山间岁月何等快意何等自由!石猴不知烦恼为何物,一如人间快乐自在的童年时光。当意识到这种快乐可能消逝,他前去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拜师学艺登山下海,学成之后,与妖魔称兄道弟,把九州十界搅得天翻地覆。

那时,他刚从混沌的状态里降生,直到从菩提老祖那里得到姓名,方才“断魔归本合元神”。从祖师处回到花果山,都是无人拘束无人管的状态,不识烦恼也属正常。

直到他有了要与天公比高的志向。

在他被压五指山五百年之前,都是最骄傲的齐天大圣。五百年之后他依然是,但戴上金箍,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叫“行者”。过往的风云岁月一笔勾销,只需要潜心西行,护送唐僧取得真经就好。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孙悟空

曾经豪气干云,桀骜难驯的齐天大圣,一开始也有心猿未定的时刻,刚刚踏上取经路,他也不习惯琐碎漫长的人间,与师父发生龃龉愤然出走,回心转意继续护送师父,不料等待他的却是紧箍咒。

自此,他开始学会收敛心性。

看电视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感慨,说悟空虽然没有改变他的骄傲,他依然是无所不能的大圣。但却在渐渐适应这个打磨他的人间,直到最后成佛的时刻,还是他看懂了阿傩伽叶的暗示勒索。

孙悟空不止聪慧,而且明白太多人间的道理,比起唐僧来都几乎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经他不知礼法,不遵礼数是因为心比天高,现在他明白也有自己挣脱不了的束缚,比如五指山,比如紧箍咒,比如注定的磨难。

看着他一路的成长,很容易联想现实生活里每一个人的际遇。孙悟空是少年时的英雄,法力高强正义善良,不惧强权自在快乐。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奋起千钧如意金箍棒,扫清寰宇的齐天大圣。正如《斗战胜佛》歌中唱道:

破苍穹,豪气万千重,誓与天公齐朝东。

孙悟空是每个中国人梦中的英雄。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孙悟空

现实的叹息

但人总要长大。

没有人能永远沉浸在儿时几近梦话的誓言里,人生道路上的山穷水恶远比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复杂难缠千倍万倍,家庭,工作,金钱,地位,健康,还有自己的心。

不是每个人都有奋力抗争殊死一搏的勇气和能力,正如不是唐僧的每一个徒弟都法力高强,多年来的成长经历终于让心高气傲的少年认清原来我不是悟空——他是万年不遇的天地造化,现实生活里又哪有那么多的绝世天才。

就算真的是,也一样要与芸芸众生生活在同样的约束框架之下,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总要走下云端,走向现实而真切的人间。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弘树

《名侦探柯南》系列电影里有一部《贝克街的亡灵》。故事中的弘树作为天才少年,喜欢摆弄电脑编写一些程序,但是他身体素质不太好,在日本读小学时,上体育课的时候只能在一旁休息。

弘树利用这个时间段编写程序,却被老师骂道:我让你坐在这儿是让你休息的,不是让你来摆弄电脑!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好了干脆就和同学们一起跑步!

天才少年没能适应日本的教育体制,他的监护人每时每刻都在监视他,逼迫他开发程序,为自己赚钱。弘树厌恶失去自由的生活,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

异于常人的天才遭遇的折磨令人唏嘘。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孩子在长大过程中遇见的困境。那么多心怀浪漫的天才没能适应残酷的成人世界,折损在入世的道路上。

成年人跟随大众,从来不喜欢一切与众不同或者标新立异。对标到《西游记》的世界里,就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一点点被打磨去的桀骜,浪漫,张狂。

所以在长大的道路上,才会有那么多天才的泯灭和走失。不是他没有成为天才的潜质和能力,只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吞没个性,带来挫折。要想顺利走下去,要么进行各种意义上的顺从屈服,要么毁灭。

就算不是天才,少年心性也是同样,注定要被放在真正残酷的人间历练洗涮一场。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孤独的孩子

泯然众人,却也终成正果

将目光放回《西游记》的世界,唐僧的四个徒弟性格在大部分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人们都喜欢把唐僧看成团队里的领导,他的三个徒弟在他手下就变成了员工。

孙悟空是极少数的一类人,工作能力强大到无人替代,没人敢对他提出非议。猪八戒这种人能说会道,善于邀功,工作能力不那么强,却也擅长讨上级欢心,最适合解忧。

只有沉默的,任劳任怨的沙僧,才是大多数在职场上打拼的中年人。或许能力水平只在及格线,或者平均线,每天都做着基础零碎的活计,付出奉献的都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苦劳”。最后兢兢业业,西天受封,成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流沙河遇见等候唐僧之前,沙和尚原本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只是因为失手打碎了玉帝的琉璃盏,被贬下界。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卷帘大将

与孙悟空轰轰烈烈的过去自然不能比,但细看他被贬下凡的原因,竟然如此微不足道,或许在玉帝心中打碎琉璃盏不是小事,但比起天蓬元帅调戏嫦娥,他的过错情节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严重。

且不说沙僧能力在孙悟空之下,卷帘大将的品阶也不如天蓬元帅。没有孙悟空一般令玉帝都忌惮的能力,也没有猪八戒善于讨人欢心的技能,他所能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劳任怨地揽下所有的细碎活计。

不是他生性如此沉默,只是当能力不够的时候,成为被取代的对象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云游数十遭,才得遇真人”,他的天资不算高,千辛万苦终于成了玉帝近前的一名“公务员”,又因为工作失误被开除。

人生艰辛也不过如此,沙僧简直就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个人经历没什么搅动天地风云的波澜壮阔,有的只是个人勤勤恳恳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人到中年,生活已经够不容易的了,还丢了工作。

他只能等待唐僧的到来,等待翻盘的机会。所谓翻盘,也不过是在寻找另一个谋生的去处。

孙悟空却不一样,他走上取经路是褪尽杀戮之心,收敛桀骜性情,完成自我的蜕变和救赎。

沙僧的目标却没有那么宏大,他想要的,不过是继续平静的生活。天庭的经历告诉他,强大到无可替代的人叱咤风云,可要承担的也是难以想象。他能像孙悟空一样承受雷霆万钧之怒吗?

少年之心经过打磨,大部分都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悟空。善良正直的大多数,没有油嘴滑舌的特质,没有卓越不凡的能力,没有显赫的家世,在大环境下正常成长,为生活奔波。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沙僧

如果遭遇挫折,那就再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毕竟,生活总要继续。不是天才也好,泯然众人也罢,他总不能把自己断送在混沌无望的流沙河。

虽然沉默,但沙僧从未消极,即使不起眼,但他一直都没停下手里的活。就算不是孙悟空那样的盖世英雄,他也一样修成金身正果。

既然不是悟空,就不去逞强做命外之争,外人看来的“怂”,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明哲保身。对已经不再年少的中年人来说,选择这样的保护色,反而比强烈表现自己更明智。

年少的孙悟空永远都是最难以成真也最难以忘怀的光荣梦想,看似平凡的沙僧却是大多数人的成长之路,纵然朴素,也是接近理想最现实的道路。每一个脚踏实地的人,都应该受到生活的馈赠,像沙僧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