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正在向资本市场证明其创新能力。

趣头条旗下的网络文学平台米读小说和米读极速版(以下合称“米读”)发展神速,10月17日米读宣布获得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MC)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加上去年年底完成的1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上线18个月的米读,累计融资额达到1.18亿美元。

在9月份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趣头条联合首席财务官朱晓路表示,米读有1000万-1500万DAU(每日活跃用户数),预计四季度每天能贡献200万-300万营收。

趣头条上市一年有余,市值距最高值跌去超过一半。在主产品趣头条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米读成了公司最抢眼的产品。

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趣头条需要更多的米读。趣头条总裁刘安逸在2017年年中加入趣头条,他对《21CBR》表示,在上市之前,趣头条已在内部推行“中台战略”。

目前,公司内部正在研发数款新产品,都基于中台团队的支持。趣头条正在期待下一款“爆品”,组建属于自己的产品矩阵。

以下为刘安逸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自述,内容略有编辑:

米读发展速度超越趣头条

米读小说是在我们内部创新出来的,早期发展没有依托趣头条,实际上它与趣头条的用户重合度很少。米读也没有用金币体系,是完全创新的一个产品。

当时我们内部刚好有些小说用户员工,通过自荐方式组建了一个小团队,看看产品模式能不能快速跑起来。现在米读是独立的团队,有100人左右。

虽然之前产品下架,但在米读App恢复上架前也在做用户运营。现在希望有更高速的用户增长,做一些发展新用户的推广。

米读到现在还是增长状态,否则融资也不可能那么顺利,未来希望能够更迅速一些,这是整个团队正在努力做的事情。米读之前的融资,在网络文学领域来看,是近一两年融资数相对比较大的。

网络文学还有很大的机会。从阅读用户来看,包括之前老牌的行业公司,远远没有覆盖到所有网络文学爱好者。

米读创立初期,看几个网络文学上市公司财报,发现它们的平台都有上亿用户,但是付费用户比例很低,只有10%左右,意味着还有很大一部分读者想看网络文学却又不愿付费。

米读以免费模式去打这个领域,当时我们觉得是有机会的。

米读的免费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就是“免费+广告”模式,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态。米读平台大部分内容都是可以免费看的,与视频网站一样,如果不想看广告,可以买会员。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其实也是同一个模式。

与同类竞争对手相比,米读是用户发展用户的模式。米读还是有先发优势的,用户的认知度不一样,早期已经积累一大批粉丝用户;未来也会大量签约自己原创作者,丰富米读平台的内容。

米读还会根据中台数据沉淀,去挖掘用户需求,通过用户画像来洞察用户在米读上的喜好,再通过运营吸引更多用户。

仅从时间节点来看,米读比趣头条发展的速度更快。目前主要任务是把米读做大,在这个领域成长为头部产品。

中台战略支持内部创新

趣头条中台主要负责技术、数据等方面,避免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重复建设。

比如,以前没有中台的时候,每个创新项目都要组一个团队,去做技术开发等事情。有了中台以后,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在整个组织运行当中,中台统一输出,效率会高一些。

趣头条从美国硅谷以及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招募很强的技术人员,并储备新人才。目前整个中台团队大概1000多人,在趣头条整个上市公司体系内,对内部的直播、短视频、游戏开发等创新项目,都会给予支持。

趣头条所有的创新产品,包括技术研发,每天的数据支撑以及产品经理,大部分都来自中台。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游戏是这几个月数据表现相对较好的产品。

从去年开始,趣头条首先是积累用户,把用户规模做大。通过了解用户喜好,尽可能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产品。

如何评价创新产品的成功与否?

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测试。首先会用一个小规模团队,寻找最合适的人才。

比如小说,在行业内寻找有一定建树的人才,基于趣头条产品和用户,来看小说应该怎么做。在早期阶段,不到10个人就可以先把产品做出来。

因为有中台支撑,通过趣头条小流量去测试用户数据以及用户转化情况,来判断产品是否有潜力。

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趣头条在获客方面,早期通过好友邀请进行社交裂变,现在也在尝试新的方式,今年与几家卫视合作,尝试建立新的获客渠道,并推进企业的品牌建设。

我们做了一些下沉用户画像,通过调研发现,下沉用户的一些特征与一二线城市有很大差异。

比如对于娱乐方面的需求,大城市用户特别重视个人喜好,对内容有明确的判断。而在三线以下市场,用户可选的内容并不多,服务会滞后一点。

目前,下沉市场用户并未对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需求方面来看,下沉用户肯定是没有被满足到的,这个市场还是有机会的。

现在大部分的创作者,没有特别专注于针对下沉市场的用户创作内容,大部分还是按照一线城市的模式照搬过来。

希望平台未来能够提供用户喜欢的内容,吸引更多专注于市场的内容创作者。从内容的广度来讲,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天花板,越往后面走,内容会越来越精品化。

下沉市场的用户规模,远超一二线城市。我觉得行业竞争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容未来的走向,是喜欢广场舞还是影视剧,或者其他内容?下沉市场的用户还没有形成强内容偏好。

在做这个市场的时候,趣头条根据下沉市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比较精品的内容,公司重点是在内容建设方面着力,做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产品,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做得好一点会有几十个人或者上百人。

我们内部有创新BU,划分各个小的创新团队。比如直播业务,有几十个人在做,团队是独立的,基于趣头条平台有产品入口,也有自己的App。

目前我们有六七个产品小组,还有一些在探索产品方向。现阶段直播业务的表现还可以,用户量还没有对外披露,现在是通过内部用户来转化,还没有进行独立发展。

在短视频方面,趣头条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尝试。因为趣头条是做内容平台,视频已经占用户市场很大的份额,我们不可能放弃短视频,公司内部的短视频领域创新团队还挺多的。

用户在短视频的需求上,还远未被满足。我们的短视频产品并没有说要对标别家产品,巨头已经走在前面,要去超越它太难了。

趣头条在成立之初,市场上也有很多资讯平台,但趣头条创造了一套新的模式。同样在短视频领域,趣头条也在不断地探索,不过,目前尚未有产品表现特别突出。

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从1到100靠人才

腾讯和阿里都是我们的股东,与两者都有一些合作。我们也与京东合作,推出“好货”。从数据来看还可以,趣头条本身没有电商业务,所以就找合作方。

其实从平台内容的属性看,趣头条还是以广告收入为主。其他方向也在做一些尝试,包括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并带来新收入。目前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用户规模和内容建设方面。

趣头条成立3年多,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人员的流动性和变化是比较正常的。所有的巨头,不管是BAT还是其他的头部公司,在刚成立两三年的时候像都一样。

趣头条的人员变动,第一是因为在当下,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发展速度很快,招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先来把活干了,当时一个痛点是活很多,但是人员不够。

趣头条上市以后,中台慢慢发展起来。从去年建中台,就确定了公司组织架构,到目前为止并未变动。公司要稳定发展,比较看重的是组织效率,如何变得更有竞争力。

公司内部在考核过程中,肯定会优胜劣汰。趣头条仍然是一个创业公司,希望团队的核心人才的创业创新精神一直保持下去。我们现在将近2800人,员工人数一直在增长,并没有降低。

发展到现在,趣头条对于人的要求不一样了。公司从0到1的时候,可能需要某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做一点贡献就可以了。

从1到100,就需要员工全面地看,怎样才能做到100。在趣头条的人员构成中,希望有20%的员工非常清楚仗应该怎么打,有领导能力;有70%是能力更强,有发展潜力的员工。

这是我们定的目标,提升人才比例和组织效能。公司所在的行业竞争压力很大,不进则退,用什么样的人去打仗至关重要。

米读融资1亿美元,趣头条总裁详解如何批量生产爆款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