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遺書,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去了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寫了遺書,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去了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易金榮 (88歲) 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6軍32師95營工兵,現居石首市桃花山鎮鹿角頭村

九死一生從朝鮮戰場歸來,對於自己的生死,老人看得風輕雲淡:“去了就沒打算活著回。”

但談及在部隊犧牲的大兒子,老人抑制不住失聲痛哭:“保家衛國,總會有人犧牲。”

一起排雷的戰友,犧牲在身邊

1952年,村裡開大會,徵兵抗美援朝,我毫不猶豫報名參了軍。

1952年12月底的一個傍晚,我們從遼寧丹東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我們的陣地就在上甘嶺旁邊,開挖坑道、排雷是工兵的主要任務。

一天傍晚,我和另兩名戰友,作為積極分子挑選出來,執行一項排雷任務。

趁著夜色,我們摸到敵人碉堡前,趴在地上,排成一排,彼此相隔僅幾米遠。我們小心翼翼匍匐前進,一個個排除敵人在碉堡前埋設的地雷。

我剛排了幾個雷,碉堡裡的機槍突然“突突突”響起,子彈雨點般在我身邊落下。我的小腿突然一麻,手一摸全是血。

並不是我們被敵人發現了,陣地上稍有動靜,敵人就會從碉堡裡向外胡亂掃射一通。

槍聲停了,另兩名戰友卻突然沒了動靜。

我這才意識到,他們犧牲了!

我下決心一定要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任務。擦去淚水,拖著腿傷,我繼續向前排雷。兩個多小時後,碉堡前的地雷絕大部分被我排除。

此時,身後的衝鋒號響起。戰友們大喊著衝鋒向前,我加入衝鋒行列,和戰友們一同拿下敵人碉堡。

一家三代五人從軍,這輩子最驕傲的事

1953年停戰後,我們輾轉到三八線附近的長津湖畔,為戰鬥英雄楊根思烈士及犧牲的戰友們修建墓地。

3000多名烈士,有名字的,我們在墓碑上刻上名字,沒名字的,就立一塊“烈士之墓”的牌子。

大多數戰友犧牲時,遺體都是殘缺的。看到這麼多戰友都犧牲了,我們每一個志願軍戰士都寫好了遺書,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從沒想著活著回家。

1957年,我從朝鮮回國。響應黨的號召,退伍後,我直接回到石首老家務農。1976年,大兒子易銀清剛滿18歲,我就動員他參軍。沒想到,那一走就是永別:1978年8月,大兒子在部隊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

雖痛失愛子,但凡遇到部隊徵兵,我都會動員家裡符合條件的人報名。兩個侄子在我的動員下都先後參軍入伍,孫子易濤目前仍在海軍服役。

我常對他們說:“你不去我不去,誰來保衛國家?”

一家三代五人從軍,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王際凱 通訊員 包曉霽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