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马拉拉是一位因争取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闻名世界的女孩。

因斯瓦特河谷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受教育权遭受威胁,马拉拉从10岁起就展开了提倡少女教育的活动。

她善用每个公开发表的机会宣扬和平理念,为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呼吁。

2014年,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创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也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

马拉拉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了……


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01

巴基斯坦的现状


1997年马拉拉出生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一个普什图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巴基斯坦是一个男权主义国家,并且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在这个国家,如果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全家人会欢天喜地的庆祝,男婴的名字会写进族谱;但如果诞生的是一名女婴,则认为是很不幸的一件事。

在这里,女孩们长大了,要为她们的兄弟们做饭,打扫卫生。

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职业女性是不能从事的,比如律师、工程师、时装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等。

在这里,女性出门之前要先把脸蒙上,没有男性的陪同,女性不允许走出家门,并且她们不允许除近亲以外的其他男性碰面或交谈。

在巴基斯坦的山区里,很多女性都不上学,文盲的女性是非常常见的。

有些爸爸根本不把女儿当回事,让她们早早地出嫁。

并且这个国家一直笼罩在恐怖分子袭击的阴影中……


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02

当恐怖主义来袭


一天晚上,收音机里传来一种奇怪的抽泣声。

这个声音告诉人们不能去跳舞,不能去看电影,不能去听音乐,否则真主会发怒,用地震来惩罚他们。

而这个收音机里讲话的人就是恐怖分子领导人之一毛拉。

很多妇女都听信了他的谣言,这些妇女大部分没有受过教育。

毛拉在收音机里布道,大家认为他将神圣的《古兰经》诠释得很好,人们喜爱他的宣讲,认为他的宣讲找回了古老的伊斯兰教教义,因此他的个人魅力深受仰慕。

在毛拉利用宗教深入人心的时候,他开始进行他的阴谋组织。

他在电台告诉人们,女子是不应该上学的,女子学习是违背教义的,是被《古兰经》严格禁止的。

此后,毛拉不断的利用电台蛊惑人心,他让家长们不要给孩子们口服小儿麻痹症疫苗,认为这些医疗援助是西方国家的阴谋。

他捣毁音乐书店,鼓动人们捐献珠宝和金钱,他将这些捐赠的物资用来制造炸弹,训练武装分子。

随着恐怖分子势力越来越强大,毛拉的组织甚至可以和国家的军队相抗衡。

这时的毛拉加入了塔利班组织。

塔利班组织是一群顽固的恐怖组织分子,源头在阿富汗国家。

毛拉加入塔利班组织之后越发显得嚣张和肆无忌惮。

他公开宣布:“女性不得进入公众场所,否则要接受惩罚。”

并且命令他的手下将这些人家里的电视、DVD、CD都拿到广场上去烧掉,这导致所有的音乐和电器商店都关门了。

他会极力组织女性去上学,说上学的女孩子不是好的穆斯林,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如果有女性退学,他甚至会在广播里面表扬退学的女性,说该女性以后会上天堂。

不仅如此,毛拉还开始动用武力,凡事不服从他的人就会被杀害。

在恐怖分子频繁活动的势力之下,国家军动终于出手了,军方派遣了一万多名士兵投入战斗,战火无休无止的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

但军方仍然没有赶走塔利班,只是现在塔利班躲起来了,来搞突袭,他们冷不丁的炸掉一所学校、一家商店、一座桥梁。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杀你个措手不及……


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03

父亲对马拉拉带来的影响


马拉拉的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经营着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有一个小学部和两个中学部,两个中学部分别是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

马拉拉的父亲和其他巴基斯坦的男性不同,他对待女性和男性一视同仁,甚至他对女儿的爱胜过他对儿子的爱。

在巴基斯坦的族谱里只有男孩会被写进族谱,但马拉拉的父亲根本不理会那种陋习,他把女儿的名字写进了族谱,而马拉拉的名字也是300年来在族谱里出现的第一个女性名字。

他总是鼓励着马拉拉,告诉她:“她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会活得如鸟儿般自由。”

父亲不仅对女性一视同仁,他还经常服务穷人,会把自己家的房子拿出来和他们共享,还拿出了100多个免费上学的名额给到贫困的孩子。

就在家乡斯瓦特发生恐怖暴力的时候,马拉拉的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公开声讨塔利班组织。

他的爸爸,一位普通的校长,将要挑战这个国家里最有权势,也最危险的两股势力,她的妈妈将全力支持他的爸爸。

但很快马拉拉的父亲的举动就被塔利班人盯上了,塔利班人写信威胁道:“如果再要和他们作对,就会伤害他的家人。”

他的父亲公开登报请求不用伤害他的家人,有什么事情直接冲着他来。

但塔利班人的行为并没有击退他的父亲,反倒让他的父亲更勇敢,他的父亲开始公开谴责塔利班。


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04

勇敢的马拉拉决定站出来改变世界


由于恐怖主义势力越来越强大,马拉拉在电视上亲眼目睹了曾经的巴基斯坦第一任女总理贝·布托,因公开谴责恐怖分子的政治家被炸死。

马拉拉认为连贝·布托都会被杀,那么这个国家没有人能够幸免,这时她反而不再害怕,她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

她想为这个国家女性的权利而战,想为拥有更好的巴基斯坦而战。

没过多久,机会便来了,她就女性教育问题接受了电视频道的采访,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她才年仅10岁。

深受父亲的影响,马拉拉总是希望能为斯瓦特做些什么,在学校里,在父亲的帮助下,她和学生们开始准备论文和演讲,来发表他们对塔利班摧毁女子学校的愤慨。

没想到她们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普什图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决定采访她们,让她们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马拉拉最关注的是女孩受教育权被剥夺的问题,她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告诉大家,接受教育是她们的梦想,学习新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她希望自己的声音可以被听到,让全世界知晓,这里的女性受教育权正在被剥夺,她希望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帮助女性夺回受教育权。

从那以后,她不再保持沉默,不管是当地的还是国家的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报纸,她想抓住一切机会,说给任何一个愿意聆听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国广播公司BBC想在学校招募一位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为这家公司的乌尔都语网站撰写日记,记录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但没有人敢做这件事。

这时年仅11岁的马拉拉站出来说:“为什么不让她来写。”

马拉拉的父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一致同意了。

他们认为有责任为自己家园的安危挺身而出。

就这样马拉拉开始用笔名在BBC的网站上写日记,而她写的日记将被全世界的人看到。

但马拉拉并没有写多久,她的身份就被爆光了。

这件事情让马拉拉的知名度再次得到提升,很多电视台都会来采访她,而每一次她都会为女孩子呼吁,上学的权利是多么的重要。

她在采访中说道:“我们感到很遗憾,形势变得更加糟糕了,我们期望和平降临,期待回到学校。如果年青一代得不到教育,那么我们国家的前景就看不到光明。政府应该采取行动,帮助我们,我想继续教育,哪怕坐在地上听课我也愿意。我必须继续接受教育,而我就打算这么做。”

后来《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又找到马拉拉,希望给马拉拉拍纪录片。

而《纽约时报》的纪录片播放后,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了斯瓦特少女的悲惨境遇,也得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发来表示支持的信息。

这一次,马拉拉意识到媒体的强大,她们的故事已经穿越了国界,让巴基斯坦以外的人们注意到了。

在国家军队和塔利班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斗争之后,国家终于战胜了塔利班组织,斯瓦特终于迎来了和平。

商店可以重新开张了,女人们也能自由自在地在集市里走动了。马拉拉也重新回到学校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厄运悄悄的降临到了马拉拉的身上。

马拉拉被塔利班人盯上了,成为了塔利班的攻击目标。

在一次放学的路上,马拉拉坐着校车回家,在中途,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有个人问道:“谁是马拉拉”,当马拉拉站起来的时候,只听到砰砰砰的三声枪响……


马拉拉:一位因争取受教育权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


就在所有人认为马拉拉挺不过来的时候,她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马拉拉非常的幸运,她被一位英国的医生救治了。

这位医生当时刚好在巴基斯坦指导军队医生建立一套肝脏移植的机制,听闻马拉拉是一位少女权益倡导者时,便决定把她带回英国治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马拉拉终于活过来了。

马拉拉被枪击的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网上,她的故事现在已经传遍了全世界。

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寄来卡片、包裹、巧克力、泰迪熊等,很多政府官员、外交官和电影明星也发来了信息和祝福。

有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等在医院外面想要采访马拉拉。

马拉拉成为了“新闻”。

枪击事件一个月之后,为了安全起见,马拉拉一家人便留在了英国,现在住在伯明翰。

在马拉拉完全康复后,她也重新回到了学校。

就在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她被邀请去联合国发表演讲。

她在演讲中说道:


请记住一件事,马拉拉日不是我的日子。


今天是每一个女人、每一个男孩、以及每一个女孩为他们的权利而呐喊的日子。


数千条性命倒在了恐怖分子的枪口下,数百万的平民被他们伤害,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


因此我站在这里……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女孩。


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所有的男孩和女孩发出我的声音。


我扬起我的声音,不是我自己想叫喊,而是为了那些无声的声音也能被听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