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年少时读《水浒传》,最为佩服的人是黑旋风李逵,觉得他最为快意,管他天下纷乱是非,遇到不平事时,只是抡将双斧砍去。后来年纪稍长,便感觉李逵性格之中有很多凶暴之处,渐渐有些难以接受,便对打虎的武松好感大增,觉得有勇有谋的武松才是真正的血性男儿。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如今又在社会中稍经历练,看待事物、人物时不像往昔浑噩一片,而是感觉到层理分明,隐约能够感受到其发展轨迹,便对幼时很少注意到的燕青产生了极大兴趣,仔细读了一番他的事迹,惊讶地发现原来他才是梁山108将中最为不凡的那一个。

作者在《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那一回中写道:“话说这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这一句话其实很关键,所谓“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就是说燕青在知道自己命运,以及控制自己命运方面,比排名在自己前面的那些人更强,这点从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就可以看出来。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梁山108好汉中得到善终的不多,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战死大半,此后又各种病逝,回去时已经没剩下几个了,而那些跟着宋江一起回去的人最终也大多被朝廷针对,宋江、卢俊义等人都被设计毒害,曾经威震天下的梁山108将风流云散,令人唏嘘叹惋。

只有在征讨方腊中幸存下来,并且不再跟着宋江回京城的鲁智深、武松、李俊、童威、童猛、燕青等人才免遭毒手,这些人中鲁智深与武松出家,获得了内心的宁静,李俊带着童威、童猛去了海外占国为王,成就了所谓的王权霸业,而燕青的结局则最为微妙。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在宋江率众回京的时候,燕青前去拜会旧主卢俊义,劝他早点脱离宋江集团,说:“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但卢俊义坚决不肯,于是燕青拜别卢俊义自行离去,卢俊义问他要到哪里去,燕青并没有明说,只说了:“也只在主公前后”,随后就挑了一担金珠宝贝离开军营,不知所踪,不过临行前却留下了一首诗:

“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脱却风尘过此生。”燕青在这首诗中暗示了自己的结局,那就是已和李师师双宿双飞。

诗的第一句既是指当年燕青在秋林渡射死数十只大雁,让雁群惊散,也是指梁山泊108好汉离开梁山后各自分飞,第二句自然就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做官求取荣华的志向。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第三句与第四句得联系在一起,在《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那一回中,燕青遇到了皇帝,并且让皇帝给他写了一封“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的赦书,这就是燕青说自己“身边自有君王赦”的缘故,他不像梁山其他好汉那样有包袱,可以安然自在地做自己的良民。

燕青为何可以遇到皇帝,皇帝又为何会给他写这样一副相当于免罪金牌的赦书呢?因为他得到了李师师的青睐,正是在京城名妓李师师的大力引荐之下,燕青才得以洗去强盗身份,得到清白之身。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这样一来,第四句的意思也就很明确了,这里的“脱却风尘”既是指燕青自己离开了这个让人风尘困顿的江湖,同时也是指他的红颜知己李师师终于脱离了风尘,古时人们在提到妓女时大多会用“风尘女子、沦落风尘”这样的字眼,燕青这里的暗示可以说是极其明显了。

在梁山泊108位好汉里,宋江、吴用这种人是机关算计,为了功名利禄而用尽手段,白胜、石迁则是偷鸡摸狗的普通小混混,至于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正义所在,也都有着很强烈的人格特色,但他们的生平中都有过很多强烈愤恨不解的时刻,大多到最后时刻才得解脱。

燕青拜别卢俊义隐居山林,临行留下一诗,暗示已和李师师双飞双宿

燕青在最初时候就已经看透了很多事物的本质,尽管身在局中,但却巧妙应对,虽然有过困窘,却不曾有过困惑,并且最后功成名就,带着金银财宝,携着红颜知己从容而退,隐居山林之间,可以很自在地享受生活,所谓“了身达命,唯小乙一人”。

参考资料:《水浒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