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王——劉珍年的逆襲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食堂內,傳出了鬨堂的大笑聲,一群人飯後嘲笑著一位學員,“這麼文弱,手無縛雞之力,怎麼上戰場殺敵啊,還是快回家吧。”,嘲笑並有沒有讓這位學員膽怯退縮,他反駁道:“我來此間只為學萬人敵。諸位以區區體操小道論短較長,恐怕日後止步於連、營長耳。”說出這話的人,就是讓張宗昌抱頭鼠竄,韓復榘委曲求全的一代膠東王劉珍年


膠東王——劉珍年的逆襲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亂世崛起——初升
1921年,劉珍年畢業了,先投於奉軍李景林部下,升至營長,在那個年代,更換靠山是常有的事情,劉珍年在李景林失勢以後,在1925年又轉投直魯聯軍,升至旅長,但因過失被免去職務,於是他帶著部分親信,又投奔到了張宗昌旗下,雖降為模範團營長,但是也正式開啟了他傳奇生涯。

一年後模範團升級成軍,他水漲船高當了旅長,一仗未打,大家升官,都高高興興,只有他不太滿意,因為他歸第二軍軍長張敬堯、副軍長班平秀指揮,他輕蔑地評價曾做過湖南督軍的張敬堯:“張敬堯瞪圓眼睛,一副流氓腔調。後國民革命軍北伐,張敬堯軍在國民革命軍北伐中,被馮玉祥部打敗,從豫、皖節節敗退至山東滕縣一帶,劉就譏諷張、班二人說:“張敬堯滿嘴胡說八道,老班胡吃悶睡,這種廢物統帥打仗豈能不敗!”班平秀在國民革命軍強力攻擊下,一籌莫展,無奈向張宗昌請準,將殘部不足2000人交由劉珍年整頓。劉接手後,部下有人向劉進言說:“張(宗昌)、褚(玉璞)覆滅在即,咱們何苦接這個爛攤子?”劉認為亂世出英雄,回答說:“前漢亡去有後漢,他們不幹咱們幹!吾輩當學以致用,建功立業,此其時也。”於是率殘部開到臨沂,編成一個團,改屬第四軍軍長方永昌指揮。經整編後,這支隊伍面貌大為改觀,劉的治軍才能引起了方永昌的注意,於是劉被方永昌任命為第一二一旅旅長,並向張宗昌保舉其為軍參謀長。

佔據膠東——正盛

1928年4月下旬,北伐軍打到濟南,張宗昌退到冀東,劉珍年隨膠東防禦總指揮方永昌和副總指揮第十三軍軍長劉志陸,統轄魯軍殘部開往膠東。不久方永昌遁去大連,部隊交劉珍年率領,劉自此開始自稱軍長,自立門戶,他先是聯合方永昌,驅逐了劉志陸,然後又算計了方永昌,拉攏魯軍其他殘部,最終成功的阻止了張宗昌成功返回山東。最後他接受了蔣介石的改編,任新編三師長,做起了“膠東王”的美夢。

為了實現野心,他便積極擴軍備武,一面大量收編流竄膠東的散兵遊勇,一面以修路為名到天津等地騙來青壯勞工強編入伍,數月間擴軍至2萬餘人。同時大量收購良馬,招聘馴馬師及武術教練,馴馬練兵。還不惜工本製造、購置槍械。他成立芝罘陸軍軍官學校,加緊培訓下級軍官,以應擴軍之需。他極力培植親信,大量接納並提拔重用河北宮縣及鄰縣親友故舊。故有所謂“會說南宮話,就把洋刀挎”之傳言。

劉珍年也重視招納具有真才實學之人

。他曾到天津招收了一批知識分子,又通過其胞弟劉錫九(1924年加入共產黨,曾任劉部政訓部部長)專程到上海代為向中共中央請求派幹部支援,中共中央曾從滬、漢、平、津等地先後選派曾希聖、李楚離、彭雪楓等數名黨員幹部到劉部開展軍運工作,對劉治軍整武提高部隊戰鬥力起了重要作用。但劉珍年終究是軍閥,本性難移,他佩服共產黨的宣傳和工作能力,但僅僅是利用而已,其骨子裡的本意,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要“葬埋共產黨徒”的

為了割據膠東,他和韓復榘一樣,嚴於治軍,並且有一套獨特的辦法。如他自編一些小冊子,讓部隊學習。提出一些別出心裁的口號,要部隊熟記。他讓部隊佩戴“不害國,不擾民,不怕死,不愛錢”的臂章(後來把前六字改為“救國家,救人民”)和有他本人頭像的瓷制像章,以樹立個人絕對權威。他嚴禁士兵出入酒樓、茶館和妓院,規定士兵離營外出,必須請假,至少二人同行,違令者嚴責不貸。大運動量軍事訓練,致有不堪忍受而開小差者,一旦被抓回,一次責打,二次槍斃;司令部官員也編隊訓練,他自己也不例外,如此等等。這些措施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他的某些駐軍因紀律較好而受到當地民眾好評。如20世紀30年代撰修的《萊陽縣誌》記載:駐縣劉部梁立柱旅,“獨能嚴守紀律,始終不渝,其將退也,猶以愧對萊人為深憾雲”。

再是他生活儉樸,在駐地表面施些“善政”,如部隊義務助農,注重興辦教育,進行市政建設,修路,疏河,皆有成績。但他終是軍閥,在膠東數縣蕞爾之地,養活他數萬軍隊,大部分經費要就地收取,人民實在不堪重負。劉還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如他擅立捐名稅目有漁鹽、菸酒、屠宰、硝磺、印花等,不下十幾種。有時甚至“綁票”勒贖,逼迫富戶出錢。


膠東王——劉珍年的逆襲


韓劉之戰——衰敗

劉珍年盤踞膠東,根基牢固,不容許他人插手膠東事宜,和主政山東的韓復榘矛盾也越來越重,於是,1932年,韓以劉拒絕省軍到其防區“剿匪”為名,集中兵力向劉發起了進攻,劉對於時勢有著清晰的認識,他知道韓復榘要進攻自己,同時也清楚這次戰爭持續不了多久,因為才經歷了中原大戰,人民飽受戰爭的苦難,同時各方勢力也需要休養生息不願再戰,於是他調整兵力部署,以拖為主,避免與韓之主力決戰,最終拖到了蔣介石調停,雙方停戰。韓復榘的願望沒有達成,劉珍年依然牢牢的掌握著膠東的地盤。

韓復榘見中央偏袒劉珍年,獨霸山東的目的難以實現,便以辭職要挾。同時劉珍年原本不願放棄膠東這塊安身立命寶地,但部屬勸他,既已與韓氏交惡,雖暫時停戰,終難長睦久安;局躇膠東一隅之地,也難有什麼發展,並以楊虎城為例(調出山東後兩三年間即有陝西,進拓甘肅),煽動他的野心(更多的人認為是蔣暗中讓人唆使劉珍年退出山東)。再是劉珍年認為,此次膠東之戰,雖由韓復榘挑起,但給地方人民帶來不少損失,自己駐防膠東數年,實有愧對膠東父老之憾(但根本上更加可能是因為膠東本只有區區數縣,要養活他的幾萬人馬非常的吃力,他如果想要有一番作為的話,必須要跳出這個地方)。於是電呈南京政府要求調離山東。並指示其代表參謀長韓洞向蔣介石面請。蔣問願調何地,韓電請示劉,劉復電雲:調海州、徐州、豫東、豫西均可。蔣均以各地原有駐軍為辭推卻。劉又復示:除到江西與紅軍作戰外,調任何地區均可。蔣欲調劉到湖北隨縣、棗陽一帶,為地頭蛇夏鬥寅等拒絕。繼改調寧波,又遭浙江反對。最後改調溫州。

日暮西山——落幕

劉珍年被逐出山東,韓復榘終於統一了山東,真正成為獨霸山東的“山東王”。而劉珍年調出山東後,卻沒有像楊虎城那樣得到發展。1932年12月,劉珍年部陸續開往溫州,但是,溫州地方小,難以容納數萬軍隊;另外,劉部多是山東人,不習慣溫州的水土,生病者眾,於是,將士怨聲載道,還發生了泰順縣士兵譁變的事件。不僅如此,第21師還被蔣介石調往“剿共”前線,讓其損兵折將。於是,劉珍年亦牢騷滿腹,經常抗拒命令,還公開發出豪言:“丈夫切莫當人子,男兒豈甘作馬牛!”。終於,1933年5月6日夜,蔣介石令魯滌平和俞濟時將其逮捕。
其後,劉珍年被軟禁在杭州西湖邊一座別墅。其間,蔣介石派周至柔、陳誠等勸其寫悔過書,但是,都遭到劉珍年的拒絕。1935年2月,劉珍年被打入囚車,由杭州解到南昌。面對審判長顧祝同,劉珍年依舊倨傲不屈。顧祝同只好給蔣介石去電:“劉珍年態度橫蠻,舊態不改,無可理喻。”蔣介石覆電:“處死!”
是年5月13日,劉珍年以“縱兵殃民”等罪名,被槍決於南昌東郊的菜地,時年僅37歲。一代膠東王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