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浆水面及洋芋酸饭

浆水面又叫“酸饭”。《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酸菜,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这说明酸菜在周文王时就已被人食用。宋金时代,中医有著名方剂“浆水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浆水有“调中行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消食,利小便、白肌肤、止呕吐、治泻痢”的功效。浆水中饱含乳酸,亦有抵制1菌和抗衰老的作用。浆水制法简单,先把白菜、萝卜、包菜叶、芹菜、苦苣(苦苣最上,芹菜次之,他菜又次之)等新鲜蔬菜洗净切碎,然后在沸水中煮片刻,并配以少量麦粉或豆面、玉米面,后倒入缸中,再加入现成浆水数碗或发酵的引子,然后加入适量滚沸的开水,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袋、棉布等密封缸口,一二日后启封,其内色白的水曰“浆水”,菜曰“酸菜”。做浆水面时,先在锅内倒入少许食用油,将葱花、盐或蒜片、辣椒丝放入,炸成焦黄,倒入浆水,叫炝浆水,烧开后,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再加上炒好的葱花或韭菜,便是酸香溜爽的浆水面。在“酸饭”里夹杂一些用沸水煮烂的洋芋块,则风味更佳。

浆水,浆水面及洋芋酸饭


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贵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吃的早餐是倒一盅茶就着剩饭胡乱吃几口,说白了就是开水或者茶水泡剩米饭。关于浆水面,是我们这里比较流行的一种正餐,但就像兰州人家里不一定常吃牛肉面,浆水面在我们这里日常生活中其实往往是以一种快餐的方式出现,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浆水面作为一种快餐面食能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餐桌上,仅此而已,大量的浆水面其实是用一种叫做酸饭的面食取代,酸饭中的面条一般比较粗壮,或者干脆演绎成面片,和上块状洋芋,和上用清油炝了的浆水酸菜(以酸菜为主),汤比较粘稠,有菜有面,在农村一般盛上一大碗,调上油泼辣子和咸菜,可以在门口和邻居们边两天边吃饭,尤其是夏天晚上,萤火虫在眼前飞来飞去,天空中闪烁着星星,一聊就是半个晚上,慢节奏的人有慢节奏的快乐和幸福……

浆水,浆水面及洋芋酸饭


南方人管米饭叫饭,管面条叫面,而我们北方人一般说的饭就是面条和面片,而米饭有时候反而叫米,这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差异。生活条件好了,吃饭一般都有下饭菜,如果吃浆水面,土豆丝是绝配,如果像吃我前面介绍的酸饭,则一般因季节时令变化和个人口味而各有不同,春季的野菜,夏季的辣椒番瓜(我们那里人叫懒汉瓜),秋冬季的萝卜黄瓜等等不一而足,关于图中出现的苜蓿,其实一般是二三月的嫩芽最佳,老人们说苜蓿清明前是菜清明后是草,就是说过了清明尤其乡下山地里的苜蓿已经长老了,不是最好吃的季节,由于一个渭河沿岸的朋友,水份充足,虽然过了清明苜蓿依然肥美鲜嫩,不失为一道美味佳肴。

浆水,浆水面及洋芋酸饭


最后露面的其实是吃酸饭最重要的佐料:油泼辣子和韭菜咸菜,春季万物复苏,地面上刚出来的第一茬韭菜是韭菜中的精品,越往后面越老,到五六月就有麦黄烂韭菜之说,当然,七八月份韭菜又会嫩一个阶段,但还是没有春韭的鲜嫩美味。甘谷油泼辣子以色泽鲜艳,皮薄肉厚,香而不辣久负盛名,记得我在外地上学的那时候,有次路过农贸市场看到两盆辣椒面,一盆上写着“辣椒面一斤6元”,另一盆上写着“甘谷辣椒面一斤12元”。酸饭调上韭菜咸菜,甘谷油泼辣子面,那种味道外地人不习惯,本地人无论走到哪里,魂牵梦绕,会成为终身的牵挂。

浆水,浆水面及洋芋酸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