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坚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成都坚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在公园城市中感受着“锦水东流绕锦城”的诗意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昨日,我们迎来了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成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蓝天变多了,2019年,成都收获287个空气质量优良天,首次消除了重污染天气;绿地变多了,天府绿道、公园湿地等正逐渐连点成线,人们在公园城市中感受着“锦水东流绕锦城”的诗意;践行低碳的人们也变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2019年,成都地铁累计客运量14亿乘次,日均客运量超过380万乘次。

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路上,成都的脚步还在继续。

成都明确

低碳城市之路

日前,为持续深化低碳城市试点,更好地发挥绿色低碳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成都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20年度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要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以6个方面、36条措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治理、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融合,努力让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计划》提出,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绿色经济“九大产业”,积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标准建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要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对能耗增长过快或节能目标滞后的区(市)县进行预警调控;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两座以上示范加氢站和1座以上综合能源站。

在构建绿色低碳城市体系方面,成都将全面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完善200公里中心城区自行车道,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2020年累计建成充电桩3万个,新增200辆氢燃料公交车和物流车运营示范。在构建生态系统碳汇体系上,成都将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2%,新启动2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

同时,成都今年还将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以上,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量达到1000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以此推动绿色低碳消费体系的构建。此外,在构建绿色低碳制度能力体系方面,成都还将健全目标考核制度,确保全面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的“十三五”目标。

举手之劳

为世界增添绿色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自觉节约能源、进行垃圾分类……生活中如此“举手之劳”的低碳行为,便会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增添一分绿。为激励更多普通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成都正在构建“碳惠天府”机制:通过搭建公众、小微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参与平台,推动构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

具体而言,为了鼓励更多人绿色出行,成都将强化“蓉e行”平台非营运燃油车停驶申报功能,对非限行日内自愿停驶行为实施积分奖励;实施新能源车使用行为积分奖励,探索差异化的激励机制;深化公共交通领域低碳场景,鼓励共享单车运营商、公交集团、地铁公司完善用户激励措施,对活跃度排名高的用户实施积分奖励。

在其他消费场景中,成都将发布餐饮、商超、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绿色旅游饭店低碳评价标准,引导企业实施低碳改造和管理、鼓励开展碳中和认证,构建间接低碳行为场景;同时,搭建“碳惠天府”公益性运营平台,鼓励个人将低碳行为在平台上转换为积分奖励。

在全市上下的协力推动下,不久后,全市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低碳城市建设将取得新的成效。将努力实现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新经济营收增长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20.5%,力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5%;地铁运营总里程达50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考核目标;新开工天府绿道800公里,森林蓄积量达3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的目标。(记者 缪梦羽 摄影 胡大田)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