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合格嗎?

你的父母合格嗎?


最近和家裡人相處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是關於“邊界感”。

我們總習慣把邊界二字用在父母以外的情感關係上。但其實邊界是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最早為其建立的人,也是最應該學會如何尊重邊界的人。

“邊界”,學名可以叫做“心理皮膚“。

在這層皮膚下,最健康的狀態是內在生命力的酣暢流動,通俗點說,就是從小父母在你做好了一件事時,對你是認可的;在你遇到困難挫折時,對你是鼓勵支持的。你在成長過程中的情感是可以直觀表達出來的,此時你的心理皮膚是具有彈性和完整性的。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很難溝通,就是當你一講話,對方就流露出不耐煩不願意傾聽的態度,一心只在自己的世界裡,對錯觀很單一。這直接說明了這個人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對ta,父母沒有耐心不願意傾聽,孩子一邊模仿一邊對抗。長大後,這個小孩子就會帶著這種對抗性面對伴侶和朋友,婚姻走向也大多走了父母的老路。

這樣的人,ta的心理皮膚是不完整的,破碎的。所以即便面對別人的良善之言,ta也是直接屏蔽掉,都看成是一種侵犯。也更容易對別人隨便的一句話胡思亂想。

還有一種是不具備彈性,邊界如城牆一樣厚實的人。

這類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常見。而他們的父母也總是喋喋不休,善於批評善於說教。一般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領地,就是你的一切我都要了解,你也必須要聽我的,因為我為你好,我需要能夠讓你的人生在我的掌控範圍內,對孩子有一種深深的不信任感並不斷進行精神入侵。

而他們長大後,即便有的能夠清醒認知,但想要恢復邊界的彈性,一朝一夕是挺難的。相反他們還會用強烈反抗父母干涉的方式重新架構自己的邊界,就是無論父母說什麼,都是“不”,父母只會認為是孩子叛逆,而不自知是自己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形成的邊界是僵硬的,沒有彈性的,極易被激怒。

我在微博裡曾讀到一位網友的自述,大意是自己能明白父母的用意但是依舊被控制感很強。以前是個很難對別人說“不”,拒絕別人的人。現在好不容易克服掉,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有人要求自己做什麼就總覺得是別人想要控制自己,情緒就很激烈。

用一句話說,就是活的像個刺蝟一樣。拒絕人的方式都是惡狠狠。別人也越來越不敢接近自己。

一旦自己情緒失控就會十分懊悔。要麼覺得自己成為最討厭的那種人,要麼覺得自己看起來和那個總想控制自己的父母一樣,進而心理更加崩塌,活的很痛苦。

而健康的邊界感或者說心理皮膚則是具有靈活性的,是我可以守衛住自己的領地,可以拒絕不善力量的進入;也可以接受良善的建議,也可以溫柔的說“不”。

擁有這樣心理的人,其父母也一定是懂得拿捏分寸,能夠培養孩子恰當好處的邊界感,更多的是對自身有自省和改變意識。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父母,但沒關係啊。心靈成長的路又難又漫長,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慢慢來,會好的。

因為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我是果果,希望你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